張琳琳
摘要:基于“以生為本”理念下的中小學教育管理意義重大。本文首先提出分析了“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概述,接著闡述了基于“以生為本”理念下的中小學教育管理的主要意義,最后提出了基于“以生為本”理念下的中小學教育管理策略,旨在通過于此,提升中小學教育管理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以生為本 中小學教育 管理策略
近年來,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在我國如火如荼的開展著,越來越多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傳統模式之下,中小學教育管理十分死板,很多教師不從實際出發,對每一個學生都采取千篇一律的教育管理方法,生搬硬套管理模式極大的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壓抑了學生的天性,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新形勢下,如何憑著“以生為本”的理念進行中小學教育管理成為了每個教育人士廣泛思考的焦點問題之一。
一、“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概述
“以生為本”是近年來在教育界十分受推崇一種全新教育理念。在傳統模式之下,中小學教育管理往往都是以“以生為本”為基本理念,在此理念下,教師始終“高高在上”,在整個教育管理中占據核心位置,地位不容撼動。而“以生為本”的背景之下,教育管理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思考問題。在此理念之下,教育管理的重點內容在于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各樣的棘手問題,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下,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得到全面調動,教育管理的目標得以順利實施。隨著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斷推進,傳統模式下的教學管理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傳統模式之下,存在著明顯的“高分低能”現象。很多學生應試成績很不錯,但是整體的綜合素質卻十分令人堪憂。新時代賦予了人才全新的含義,應試成績的高低不再是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以生為本”的理念下,學生的天性被完全釋放,教育管理被“激活”,發揮的作用往往令人意想不到。總而言之,“以生為本”理念與現如今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也與人才培養的方向相一致。
二、基于“以生為本”理念下的中小學教育管理的主要意義
(一)一掃傳統教育管理模式的頹勢
雖然素質教育在我國推行了多年,但仍有不少教師,特別是教齡較長的教師在教育管理中習慣于固步自封,將體罰、責罵等作為教育管理的主要手段。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管理方式短時間看上去時候頗為奏效,但是長遠來看卻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抵觸情緒愈發明顯。而“以生為本”理念下中小學教育管理則給教育界刮來一陣清風。在此氛圍下,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教育管理的推動十分積極且明顯。
(二)對于學生的了解和認知更加透徹充分
對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正處于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逐漸成熟的重要階段。而“換湯不換藥”的教育管理勢必會讓中小學生十分反感,對于教師的教育管理行為也有抵觸情緒。因此,為扭轉這一管理窘境,教師必須在深諳學生的前提下開展教育管理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權威形象,而是在教育管理采取循循善誘的方式,成為學生可以依靠和信賴的“知心人”。此外,教師還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和利用各種手段深入了解學生,認知學生,了解學生的喜惡,摸準學生的脈搏,讓中小學生心甘情愿接受管理,并配合教師的管理,共同維護班級學校的良好作風。
三、基于“以生為本”理念下的中小學教育管理策略
(一)基于“以生為本”的理念構建和諧寬松的校園氛圍
中小學教師要想更好的進行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之配套的校園氛圍建設必不可少。“以生為本”的理念具有人文主義情懷的理念,對于全面開展和推動教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中小學的教師,必須將構建寬松和諧的校園氛圍作為己任,并在開展具體工作的過程中將此作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各項與構建校園文化相配合的各項方針政策。
同時,各中小學也應該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提供各種必要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置。只有在“以生為本”理念下開展各種教育管理活動,學生才能真正擁有歸屬感,不畏懼教師,對教師的教育管理行為心悅誠服。
(二)在教育管理中體現差異性
中小學教師在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在共性的基礎上體現一定差異性。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其實施的對象是有血有肉的學生,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千差萬別,迥異的性格必然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管理方法,同質化的教學管理模式不但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相反會讓部分學生挫敗感嚴重。因此,在中小學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成為學生利益的“代言人”。同時,教師還應該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通過密切的接觸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隔閡,為差異教學管理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創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就沒有方圓”,對教育管理更是如此。中小學教師在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必須以相應的規章制度為基本前提,否則教育管理就會顯得雜亂無章。但是,教育管理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應該與時俱進,多年不變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模式與學生實際生活脫節,嚴重阻礙了教育管理發揮作用。在“以生為本”的理念下,所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都應該“對事不對人”,不管是優等生或者是后進生,在規章制度面前一律平等。
(四)關懷學生,進行具人性化的教育管理
在“以生為本”理念下,教師應該從管理學生的觀念過渡到為學生服務的觀念上去,在教育管理的過程始終保持民主性,切勿使用簡單粗暴的“一家之言”管束學生。而是應該與學生進行面對面、平等的相處,并在相處中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學生交朋友,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結束語:
在“以生為本”理念下中小學教育管理任重而道遠。中小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開展個性化的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并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健康快樂成長,這種管理理念與時代要求相符,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趙媛媛,孫明娟“以生為本”理念下中小學教育管理的探索與思考.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1
2黃意斌.淺談小學生教育管理中以生為本的理念.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4.11
3吳幼程.小學生教育管理中的以生為本理念.時代教育 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