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鵬
2015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并于10月25日正式下發。其在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優化多元辦醫格局、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等方面做出了政策性指導。對于藥品流通行業而言,《綱要》除了帶來利好,也為行業指明了方向。醫藥流通行業將如何發展?朝著什么方向邁進?
目前,我國藥品流通行業面臨成本高、效率低的發展窘境。與國外相比,我國藥品流通行業還存在一些差距。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我國藥品流通行業費用率高達7%,而美國和歐洲藥品流通行業費用率只有1%~1.5%;我國藥品流通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1%左右,而美國為1.5%~2.5%,歐洲為2%~3.5%。因此,大力鼓勵具有規模優勢的企業進入該領域,實現集約化發展,盡快形成完善的服務網絡布局才是順應形勢的有效之舉。只有這樣做醫藥物流的成本才能逐步降低,藥品的安全性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而《綱要》的出臺正是順應了國家的改革,推進藥品、醫療器械流通企業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開展服務,以形成現代流通新體系。
《綱要》中提出,要深化藥品、醫療器械流通體制改革,規范醫藥電子商務,豐富藥品流通渠道和發展模式,這也意味著,能否繼續生存將是大多數流通企業最大的問題。
此外,還要推動醫藥物流服務專業化發展,在滿足醫藥物流標準的前提下,有效利用郵政、倉儲等社會物流資源,發展第三方物流。“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指出,在“十三五”期間,全國范圍將產生超大型醫藥企業集團和一大批全國性、區域性大型骨干藥品流通企業,且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融資的藥品流通企業將明顯增多,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正在落地的兩票制和其他財稅政策的實施,將使得藥廠用于“渠道”的費用高度透明化,因而,中小醫藥流通企業也將因此面臨生存危機。
在信息化和“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現有的醫藥供應鏈冗贅,而且抬高了醫藥價格,掣肘了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效率。正基于此,2015年10月19日,首屆“APEC國際大健康論壇”上成立了“創新大健康產業聯盟”(以下簡稱“創盟”)。“創盟”的發起作為一個醫藥改革的起點,借助了APEC等相關資源,通過官、產、學聯動,協會與中外企業聯動,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以行業聯盟方式來共同驅動中國大健康產業創新升級。新成立的這個“創盟”平臺,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整個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的打通,從用戶獲取信息到對接優質的服務,使得很多信息能夠落地。對于跨界整合資源、提升行業效率,助力中國大健康產業的國際聲量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大健康產業正迎來史上最大“風口”期,需要整合各界的力量,內外結合、雙管齊下,強化區域資源優勢及分工布局。對于很多傳統企業而言,它們的營銷方式也正經歷著轉變。
《綱要》在推進醫藥流通行業轉型升級、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市場集中度等方面,對一批跨國大型藥品流通企業起到了引領作用。
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醫療流通企業有1.3萬家,但真正合規的不到3000家。在最近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對藥品流通的大整治中,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已有200多家醫藥商業企業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被收回,《藥品經營許可證》被吊銷。通過整頓之后,大量不合規的企業將被淘汰,也將提高流通市場集中度。同時,在兩票制的沖擊下,主營業務為“倒票”的上千家醫藥商業企業將關門倒閉,醫藥商業領域的并購重組浪潮正風起云涌。在商業公司整合的過程中,被吊銷、注銷或因業務減少而倒閉的企業數量會逐漸增多,一些代理商可能直接面臨被上游企業收購、轉行或者淘汰出局的命運。
商務部《2015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披露,位列2015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前15位的醫藥商業企業,業務收入都在百億元以上,這15家企業的合計規模接近我國藥品流通市場規模的50%。在業內權威人士看來,隨著政策的推進和競爭的加劇,藥品流通行業通過資本運作持續活躍,巨頭們誰領風騷的苗頭已經開始顯現。當下,國藥控股、華潤醫藥等企業通過并購整合迅速成為行業龍頭。流通行業大整治使得一些醫藥商業開始出現倒閉或者想退出市場的現象,這是大型商業集團搶地盤的好時機,未來醫藥流通行業將出現拼搶高潮。
國家衛計委高度認可福建“三明醫改模式”,而三明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成立省級醫保辦,并且全面實施兩票制,集中采購藥品,獲得國家大力推廣,要求落實醫療機構藥品、耗材采購主體地位,鼓勵聯合采購。這種集中藥品采購模式對醫藥企業是不小的打擊。因為一旦落實醫療機構的采購主體地位,藥品行業將進行更全面的市場競爭,使企業能夠更充分地發揮自身優勢,價格、服務、規模、管理的全方位競爭將使行業進行一次整體升級。這樣的市場競爭,對藥品流通企業的供應鏈的運營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是嚴酷的挑戰,在未來行業集中度極大提升的局面下,全國藥品流通企業數量將大大減少,正如美國醫藥物流企業經過殘酷的市場競爭之后,全國只有5家一級藥品批發商,醫藥流通費用率為3%,銷售利潤率為2.4%。
藥品出廠價格信息追溯,以及藥品價格談判機制一旦建立,國家對藥品價格的控制能力將大幅度上升,所有的供給環節都將受到挑戰。預計在《綱要》實現的同時,我國很可能出現巨型的制藥企業以及大型的藥品物流企業。
國家出臺了新醫改方案,加強了對醫藥流通的監管,對醫藥企業采用現代化物流技術改進醫藥流通給予了政策支持。為此,《綱要》中提出,要以信息化帶動現代醫藥物流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廣泛使用先進信息技術,運用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探索發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電子支付和電子結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同時,企業可以用無線射頻、全球衛星定位、無線通訊、溫度傳感等現代物聯網技術,以及自動分揀、冷鏈物流等先進設備改造傳統的醫藥物流方式,不斷提高流通效率。
在《綱要》出臺的大背景之下,醫藥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將會是一片藍海,在得到規范與監管的情況下,電子商務與電子商務平臺將作為藥品流通的新渠道與模式而獲得大力推廣,從而為醫藥企業和藥店提供對等的信息流,幫助整個醫藥產業的流通全過程實現信息對接,整合全產業供應鏈優勢資源。藥品流通行業的地位在未來將會有所加強,藥品流通企業也將會提供一些增值服務,比如平臺沉淀的流通數據,都將為醫藥企業供應鏈提供數據反饋,促進醫藥工業實現以銷定產;在營銷服務方面,醫藥物流企業將承擔更多的藥品銷售職能,幫助對接零售終端的通路。這也意味著藥品流通的中間環節將進一步減少,純粹的醫藥貿易公司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少。

醫藥電子商務的實質就是為了實現醫藥工業、商業、零售服務終端與互聯網、互聯網醫療服務及垂直社群平臺的雙向整合,以醫藥互聯網產業B2B+O2O平臺為基礎,整合全產業供應鏈優勢資源,不斷加速行業聚合,為大健康產品和服務建立直達的營銷通路及高效的供應鏈網絡;打通從醫藥工業到商業,到終端消費者的跨界融合,真正實現醫藥產業鏈與互聯網技術、模式的有機融合,有效控制藥品流通成本。
藥品流通企業也將不僅限于B2B,還會蔓延到O2O,但并非是替代,而是互相合作,實現醫藥下游的流通服務。作為流通的下游藥店,把消費者最真實的需求反饋給供應鏈,這對三方都是有利的,也對大健康產業有著促進作用。藥店以前就是單純的買賣關系,而現在能夠用一些互聯網的工具,掌握消費者的重要行為、重要習慣,同時給予一些指引,這是對消費者健康的一個積極的作用。
醫藥流通企業的所有的流通數據不僅用來做數據分析,為醫藥企業提供反饋,了解銷售渠道的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實現追溯體系,一旦出現藥品質量問題,可以及時發現并追回,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患者的傷害。因此,要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體系建設,推進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醫療健康大數據開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廣泛應用。消除數據壁壘,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密切配合、統一歸口的健康醫療數據共享機制,實現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應用信息系統數據采集、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
《綱要》對藥品流通企業的愿景是企業規模巨型化、行業集中壟斷化、服務能力多樣化、供應鏈管理智能反饋、成本控制世界級,促使藥品流通行業出現國際一流的巨型企業。未來社會對藥品流通企業要求會更高。實際上,現在部分企業正在按照《綱要》愿景積極發展,如:擁抱先進的現代物流技術及內部IT管理系統,擺脫以往靠人力打包、分揀和追溯的落后模式,這將進一步擠壓不規范企業的生存空間,逼迫其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