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尚海
在持續下跌了2個月后,棉花終于迎來了久違的反彈,1709合約走出了6連陽,市場信心倍增,儲備棉市場搶拍的積極性很高,用火爆形容不為過;而9-1價差也持續上行,走出了一個比較大的趨勢,賺足了眼球。筆者認為,市場的火爆主要是由于需求超預期引起的,而9-1價差則是不同市場年度的變化所導致。
需求超市場預期是價格上行的核心原因
今年以來,市場處于對宏觀經濟的悲觀預期,大宗商品市場上半年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跌。但最近幾個月的宏觀經濟數據企穩反彈,說明了實體經濟的堅韌,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比較強勁,所以我們看到只要供應面不是太利空的大宗商品,本年度走勢都比較強勁,黑色系某些品種再創新高,有色系品種也呈現強勢。市場對需求的悲觀預期也一直影響了鄭棉市場,而當我們回顧近年棉花的走勢時,會發現就是因為對需求過于悲觀的預期導致棉花的超跌,而一旦需求被釋放,價格會出現爆發式上漲。
比如在2014、2015年度,包括2016年度的上半年,很多人對國內棉花需求的預期以600多萬噸來計算,然后以這樣的數據來進行生產經營安排,導致社會庫存不斷壓縮,終于在去年拋儲前庫存緊張的局面使得棉價出現爆發式上漲。回到今年,雖然大家認為需求已經恢復了不少,而且提高了對棉花需求的預期,但還是不夠。在上半年和市場人士交流時,大家認為今年棉花需求在750萬噸左右,最多780萬噸,已經是很不錯了;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有可能在800萬噸以上,甚至達到830萬噸。
事實上,除了中國以外,國際市場的需求也持續超市場預期,我們看到最近兩年USDA對需求的調整,基本上是以調高為主,很少有下調的時候,這些是支撐全球棉價的主要原因。
儲備棉市場展望
如上所述,本年度我國的需求事實上很不錯,但是與預期相比比較悲觀,所以本年度國儲棉市場在經歷了初期的瘋狂后,一直比較淡定,成交價格逐步走弱,成交比例維持在60%左右,基本上每個月成交40~45萬噸,很穩定。直到近期,國儲棉市場逐步出現了火爆的跡象,加價搶購開始出現,價格出現反彈,成交率開始提升。悲觀的預期可以抑制需求,但目前離儲備棉市場閉市只有30多個交易日,如果企業再不采購,那么后期棉花會比較緊張,所以時間所迫,需求必須得到釋放,故而成交開始放量。
回到整個儲備棉市場,年初儲備棉存量840萬噸左右,本年度可能拋儲出庫270萬噸,下年度220萬噸,則剩余350萬噸。正常情況下,國內需求800萬噸,產量 500萬噸計算,缺口達到300萬噸,那么從安全性的角度考慮,國儲至少需要持有300萬噸的。這么計算,2018-2019年度,國儲棉可供輪出量只有50萬噸。雖然說2019-2020年度,可以考慮增加滑準稅配額,但一次性放開160萬噸的滑準稅配額(300萬噸缺口-89.4萬噸配額-50萬噸國儲棉),對國際市場的影響不言而喻,因此宜提前做準備。
筆者認為在2017—2018年度考慮輪入一定數量的進口棉是合理的。首先,2017—2018年度國際市場棉價出現下跌,有價格優勢,按目前的期貨價格走勢計算,1%關稅進口價格在13500元/噸左右,價格合理。其次,國儲棉中質量較好的新疆棉去化較快,而地產棉去化慢,質量差,為了合理轉變結構,輪入優質進口棉也比較合適。再次,輪入國產棉不值得考慮,因為其對國內市場影響較大,容易扭曲國內市場價格。
9-1價差套利的邏輯梳理
9-1價差從最初的-400元到近期高點600元,走出了1000元的價差行情。如果僅僅從無風險套利的角度分析,9-1價差應該在-700元,即使扣除資金成本,也應該在-400元;但價差的走勢不是按照無風險套利來進行的,而是按照棉花市場的結構來進行的。
首先,9月份對應的是本年度棉花,可能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價格高企的可能性較大,而1月份合約則是棉花集中上市的時候,市場上不會缺棉花,這是時間點導致的供求階段性不平衡。
其次,1月合約將面臨新疆倉庫交割的問題。如果交割時收到了新疆倉庫的倉單,那么該倉單的出路存在問題,因為倉單要想運往內地,就必須注銷,而注銷后則不能在注冊,形成一定的風險。這樣的風險應該給一定的貼水。
再次,我們可以直接比較9月合約和1月合約的交割結算價,1月合約以內地倉庫為例。目前9月合約15500元,意味著9月交割時新疆棉接貨成本為15500+200-180+1000(倉單質量升水1000)=16520元;1月合約價格15100元,意味著1月交割是新疆棉接貨成本為15100+400+800(倉單質量升水800)=16300元。那么,對于紡織企業而言,青黃不接時9月份棉花16520元和供應充足時1月份棉花16300元,哪個更加劃算?筆者認為9月份的價格更加劃算。
國際市場的利多與利空
新年度全球種植面積大幅增長,按目前的情況看,年度產量增加192萬噸,其中印度增加43萬噸,美國增加40萬噸,巴基斯坦增加32萬噸,中國增加27萬噸,四大主產國均出現明顯增加,即使后期天氣出現異常,本年度產量大幅增加的概率也很大。從供需平衡表來看,國際市場期末庫存增加的局面難以改變。
以上是從供應棉看,利空很明顯,但從需求面來看,又給了我們樂觀的一面。雖然USDA一直在上調全球的棉花消費,但其上調的幅度值得商榷,特別是體現在印度市場。從印度的供應和價格來看,需求應該有較大的提升,但我們沒有看到USDA對其的合理調整,2016—2017年度的印度消費還出現了小幅的下調。筆者認為,后期USDA對印度市場的調整應該會比較明顯。
世界市場的需求旺盛,從美棉的出口也可以看出端倪。在2016-2017年度美棉出口出現明顯的增長后,2017—2018年度的美棉預售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績。2016—2017度累計簽約345萬噸,去年同期216萬噸,增加了129萬噸;2017—2018年度的美棉預售累計簽約111萬噸,而去年同期為52.2萬噸。雖然USDA基于其他方面的考慮,下調了2017—2018年度的美棉出口預期,但目前的預售情況顯示非常良好。
基于以上的情況,筆者認為,USDA低估了全球消費,后期將繼續上調,以抵消全球產量上調的影響,看似龐大的供應壓力對市場的影響將減小。此外,我們上面分析過,中國有可能在2017-2018年度輪入進口棉,又將明顯減少國際市場期末庫存。因此,雖然市場普遍比較悲觀,但從目前的價位看,國際市場有消費支撐,下跌的空間有限。
綜合而言,對于國內市場,近期棉花受補庫影響,維持強勢的概率較高,即使是對比較悲觀的遠月,受新花收購預期影響,底部也會抬升;國際市場方面,需求將得到重估,不用過于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