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孫軍+鄭強
【摘 要】農村集體經濟的財務問題一直是廣大群眾十分關心的熱點問題,也是影響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黨群、干群關系和農村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為認真解決這個問題,我市在實行“過五關”審計、民主公開和標準化檔案管理制度的基礎由,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結合全市農村財務管理的實際狀況,認真執行“村賬雙管”制度,從而使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村賬雙管;提高;財務管理
所謂“村賬雙管”,是指在以往的村賬村管鎮審計的基本上,實行村賬由鎮、村兩級共同管理的集中辦公記賬的財務管理制度。
村賬村管鎮審計的具體做法及內容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每月發生的財務收支業務,首先必須經過“過五關”審計的前四關審計:一是職能關,即每發生一筆涉及錢或物的經濟業務,只能由現金出納員或物資保管員親自按規定的手續辦理,不準其他任何人插手管錢管物;二是證明關,即每筆經濟業務必須有經手人簽字證明,以示負責;三是批準關,即每筆經濟業務必須經過單位負責人批準并簽字證明,大家開支由村兩委研究決定;四是核實監督關,即每筆經濟業務必須送交主管會計進行核實把關。主要是主管會計簽字蓋章后,有關人員方能辦理,然后,村主管會計在每月終了時將本月發生的各項經濟收支提交村民主理財小組審核,村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后,寫出書面意見,加蓋民主理財專用章,送審計站“過五關”審計,審計后,回村記賬。
按照“村賬雙管”這一工作程序的要求,各村成立了村民議事會,健全了民主理財組織,由村黨支部、村委會牽頭成立了財產清查小組,對村集體的一切資產都進行全面清查,對村往來款項逐戶逐單位進行核對,明確責任,落實任務,對挪用和借用的現金限期收回,對長期無償占用的集體資產、物資的限期歸還。清查結束達到賬實相符,各村將本年度的賬簿、單據(現金、存款日記賬仍留村)全部交鎮農經中心進行統一管理。為達到規范化管理目的,各鎮農經中心都健全和完善了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審計監督、民主理財、崗位責任等制度,并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設置賬簿、統一會計科目、統一核算內容和方法、統一記賬規則、統一結賬記賬時間。
這樣做一是保證了賬目的及時記載,徹底消滅了無賬村和拖拉賬,規范了會計行為,清除了懶賬亂賬現象。過去有些村雖然也進行過五關審計,但由于賬在村記,監督和檢查不直接,致使有些懶惰的會計不及時按月記賬,出現了個別村長期不記賬的懶惰現象。因此,也就出現了亂賬現象,村賬雙管后,由于實行集體辦公,統一記賬、過期不準入賬的管理制度,徹底解決了人為的懶賬、亂賬現象。二是規范了會計業務處理,賬目記載質量得到了提高。過去村會計處理賬務時,經常混淆會計科目,核算內容比較隨便,記賬潦草,很不認真。現在通過集中現場辦公、現場記賬,不僅對入賬前的原始憑證進行審計,并且記賬后還要對記賬憑證和賬目進行回訪審計鎮農經中心隨時進行檢查從而消除了記賬亂涂亂抹和造假賬的現象,記賬不僅規范了,質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三是能夠準確、及時地為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現在由于記賬及時,核算規范,村賬又存在“村賬雙管”辦公室,不但填制會計報表準確及時而且有關領導和部門再也不用走村串巷“跑”數據了,只要到“村賬雙管”辦公室進行查閱就行了,又快又準,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減少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費。四是減輕了基層工作負擔,減少了因賬務問題而引起的各種糾紛,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實行“村賬雙管”一般情況和財務檢查在鎮上進行就可以了,這樣不僅減少了進村檢查的諸多不便,又減少了基層干部的工作負擔,對消除群眾的一些不滿情緒,融洽干群關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五是加強了基層組織廉政建設,消除了干群之間、干部之間的誤解,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大幅度壓縮了村級非生產性開支,特別是招待費開支,減少了鋪張浪費現象,不僅給了群眾一個明白,也還了村干部一個清白,群眾的疑慮少了,農村財務信訪案件也大在減少了,從而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穩定。六是保證了財務檔案的安全與完整。過去由于有的村辦公室檔案柜安全性能差或有的村會計常在自己家中辦公記賬,其賬簿失盜、失火、鼠咬蟲蛀、潮濕霉爛、毀損、丟失等現象時有發生,給集體經濟和農民利益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實行“村賬雙管”后,就有了安全可靠的辦公室和防火防盜的鐵制檔案柜,又加強了統一存放、統一管理的措施,使財務檔案的安全與完整有了可靠的保證。七是有力地提高了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實行“村賬雙管”選配業務技術和思想道德過硬的人員從事雙代管工作,對記賬要求嚴格規范,核算迅速準確,促使村會計人員主動加強業務學習,不斷地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財會人員受統一辦公記賬的環境激勵,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學習會計業務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對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