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梅
摘 要: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中的寫作成為了小學生中的一大難題。本文介于現階段的狀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解決的策略。本文以學生對小學語文作文各個年級的狀況為基點,采取了以開闊學生思路、幫學生分清主次等方案。以達到提高小學語文作文的水平,并完美的對作文中的“說”與“寫”進行了過渡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優化策略;“說”與“寫”
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對學生的“讀”起深化作用,對學生的“說”起規范作用,對學生的智能起開發作用,對學生的思想情感起熏陶作用。其表現形式在低年級為用詞造句、看圖說、寫話和答問式短文訓練等;在中、高年級則主要是命題作文。換句話說,低年級的作文訓練主要是“說”,中、高年級則是“寫”。而三年級就是這個“說”與“寫”的過渡,也就是整個作文訓練的起步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錯誤。而防止出現錯誤、搞好起步訓練的關鍵則是抓好“說”與“寫”的過渡。
一、開闊學生思路,幫助學生選取恰當的材料
在看圖說話的訓練和問答式短文訓練中,學生往往是在教室的指導下,仔細觀察圖畫,弄清圖意,敘述圖意,或根據問題詳細回答,組成短文,這不需要選材訓練。因而初寫作文時,學生往往選材不當或選材不新。他們要么選了一些不能表現中心的無用之材,要么選了那些別人經常寫過或教師在講解時舉過例的材料。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鼓勵他們大膽說出那些聽過、看過或感受過的事情,再幫助他們逐一篩選,使他們逐漸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新穎的題材,恰當的表現寫作中心。
二、幫助學生選擇恰當的寫作順序
小學生的作文大多離不開寫事,而寫好一件事,在材料的安排上,一般有按事情發展順序、空間變化順序、感情變化順序和時間順序來寫等幾種。看圖說話中常用的就是前兩種,而命題作文因其選材的千變萬化,寫作順序也就變得復雜難辨。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所選的材料,具體選擇恰當的寫作順序,以免出現“東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上一句”的狀況。
三、幫助學生分清主次,做到詳略得當
在進行看圖說話的訓練時,為防止學生出現“造句式”作文,教師往往引導學生根據圖中的環境,人物的樣貌、穿著等充分想象,詳細敘說,久而久之,就容易使學生在初寫作文時,將筆墨過多地用在環境描寫和人物外貌描寫上,造成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如在寫語文第五冊基礎訓練一中的《悄悄話》時,不少學生對圖中的天氣、場院、樹、小雞等進行了大量的描寫,而對說“悄悄話”的動作、過程和內容則是輕描淡寫,輕輕帶過。在寫《我的媽媽》時,很多學生對媽媽的臉、眉毛、眼睛、嘴、頭發、穿著等一一進行了細致的描寫,而對表現媽媽性格特征的事卻是簡簡單單,幾句說完。其實,在小學作文中,主要是寫人、寫事,而寫人也是通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的。任何環境描寫、外貌描寫都是為表現中心服務的,而并非文章的中心,學生理解了這一點,就容易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了。
四、幫助學生理清層次,恰當布局
看圖說、寫話在層次劃分上對學生并無明顯的要求,因而初寫作文時。學生往往不知道怎樣劃分層次。他們要么是一段到底,要么就是上半句一段,下半句一段,亂分一氣。誠然,文章的層次是復雜多樣的,對初寫作文的學生來說,要他們做到完全理解和掌握是不可能的。但教師至少要教會他們如何根據所寫內容不同來劃分層次、整體布局。
五、幫助學生學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學生在“說”文時,各種標點符號可能并未隨“說”的內容而出現在學生的思路中,因而他們在初寫作文時就往往會不用或亂用各種標點符號。一般來說,句號、逗號、問號等使用簡單,大多學生一經提醒即會記住。他們最難理解掌握的是引號。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內、外教學中反復訓練,及時糾正,使他們不斷加深理解,強化記憶,逐漸做到有話才“引”,一“引”就準。
六、結論
總之,小學作文教學因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并無具體的安排,而每個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各有不同,這就使小學作文教學出現了“百花齊放”之勢。但不管如何“教無定法”,“說”與“寫”的過渡仍將是整個作文訓練中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司紅霞編著.語言藝術與寫作[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
[2]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朱寶林,阿丁,王振杰等編,作文階梯[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版.
[4]姚亞平著,文化的撞擊——語言交往[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