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佩
提升村級綜合文化中心服務效能,助推現代公共文化體系建設。
“誰不說俺家鄉好,得兒喲咿兒喲……”9月21日下午,記者一行驅車前往南部縣定水鎮鄭家溝村。剛走到村口,一首卡拉OK演唱曲便隨著微風傳入耳中。整個村莊在輕快悅耳的歌聲中仿佛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記者順聲走近看到,在村文化活動室里,村民王海燕正手拿麥克風,對著電視屏幕自娛自樂?!捌綍r就喜歡哼點小曲,空閑的時候就會來我們村的活動室里練一下嗓子。”她發現記者的時候有點不好意思,隨后笑著說。環看四周,文化活動室內除了電腦、電視、音響以及卡拉OK等設備外,還配有樂器、象棋、水寫布及毛筆、辦公桌椅等。
“自從村里的文化活動室建成后,大家平日的生活大不一樣了。唱歌跳舞、看報讀書、下棋聊天,盡情施展各自的才藝,村民的業余生活是越來越豐富,文化活動室也成了村民們的精神家園和休閑樂園?!编嵓覝洗妩h支部書記魏東岳告訴記者。
?文化室里暢享書香
“這是我們根據省廳制發的村級文化活動室‘六有標準建設的。與鄭家溝村一樣,南部縣2016年率先啟動了66個脫貧村的文化室的提檔升級,建筑面積全部達到了50平方米以上,室外還建有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動場地,并制作安裝了宣傳欄,統一配送四件套的體育健身器材、兩張乒乓球桌,有些場地符合條件的還規劃建設了籃球場。”南部縣文化局局長楊光斌介紹說。
文化活動室的隔壁是寬敞明亮的綜合閱覽室。書架上的圖書以農業實用生產技術、種植養殖業以及家庭生活服務內容為主。有的村民正在書架旁反復挑選,有的坐在座位上認真地翻閱讀物?!按迕褡罡信d趣的是種植養殖技術類的書,在這里村民能學到很多科學知識,對增收致富幫助很大。”魏東岳說。
“平時每天早晚來看書讀報的村民很多。要是遇到下雨天、農閑或者節假日的時候,隔壁的會議室和辦公室都會被前來閱讀和借書的群眾擠滿?!蔽簴|岳介紹,鄭家溝村圖書館作為南部縣圖書館的分館,目前分設成傳統閱讀區和數字閱讀區,傳統閱讀區配有圖書2000余冊、雜志50余種、報刊十余種。數字閱讀區儲存有電子圖書30余萬種、視頻資源1300余種,配有電子閱讀機等。
村民鄭洪俊是村里的圖書館管理員,也是文化室的常客,平時做點小生意,沒事時他就在這里唱歌、下象棋、看書看報等。他翻看著《果蔬貯藏保鮮技術》并說道:“以前我們沒有這些娛樂消遣方式,打牌喝酒的不少。有了圖書館后,大家更樂意在這里學技術、學政策,脫貧奔康的勁更足了,精氣神也提振起來了?!彼f,文化室如今成了他的精神“糧倉”。
“文化活動既能豐富村民的生活,也增進了鄰里感情?!蔽簴|岳感慨稱,扶貧先扶智,只有思想上先脫貧了,物質生活才會好起來。
這是2016年初南部縣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后,建設村文化室、圖書室等給鄭家溝村帶來的新氣象。“我們將文化建設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加大對農村文化場所建設項目的投入力度,滿足群眾日益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對在村民中間普及種植、養殖、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科學知識有積極的意義。”楊光斌說。
?把郵政“搬”到文化室
在村口,由南部郵政分公司建設的智能閱報欄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村民只要在屏幕上用手指輕輕滑動,就可以實現對黨報、黨刊的在線閱讀,同時也很方便對國家政策法規的學習和了解。”
以鄭家溝村為典型,南部縣在貧困村文化室標準化建設過程中,試點推出了“文化室+郵政”的便民惠民新模式,充分發揮文化惠民、文化扶志等綜合功能和郵政村級服務站功能,激發群眾脫貧奔康信心。
除了綜合閱覽室、文化活動室、廣播室等文化場所外,引人注目的是“文化志愿者辦公室”。記者在這間辦公室見到駐村郵政員徐江時,他正忙著清點打包村民們委托他寄出去的包裹?!拔視欢〞r地過來,看村民們有沒有啥子需要我幫助的?!?7歲的他在外打工十多年,如今回到老家給村民們當起了文化志愿者。
“我縣文廣局將郵政公司駐村郵政員聘為文化志愿者,兼職管理村文化室,并每個月給予一定的補貼。這樣既保證了駐村郵政員作為文化志愿者的專業水平,又有效調動了作為文化志愿者的工作積極性?!睏罟獗蠼榻B。
2016年,南部縣在鄭家溝村利用村文化室打造了“村文化室+郵政”文化工程建設項目,近年來建成了包括鄭家村在內的“村文化室+郵政”服務點共15個,受益群眾超萬人。
“我們在能提供單獨業務用房、寬帶網絡覆蓋到村、室外場地開闊等條件的貧困村重點實施這個建設項目,由我縣郵政公司實施郵政村級服務站建設,其中包含了電子商務、便民服務等功能?!睏罟獗笳f。
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點“郵樂購”對村民來說,簡直就是免費的“服務員”。村民通過“郵樂購”就可以實現繳費、購物等服務。“村里把郵政‘搬到了文化室后方便多了。以前我們繳納水電費,寄個包裹、匯個款要走七八公里的路到鎮上,現在郵政村級服務站就相當于我們的‘場鎮了。”鄭洪俊想起以前的各種不便直搖頭,對郵政的村級便民服務連連點贊。
“郵樂購”除了日常的便民服務功能外,還可以幫助村民將當地的土特產、特色種植養殖業和手工業產品線上銷售,助力村民脫貧致富。
南部縣老鴉鎮松林村的趙清武就是其中的受益者。由于30年前的一場外地煤礦事故,趙清武高位截肢終身殘疾,他老婆承受不了打擊而自殺。突如其來的連續打擊讓這個家庭陷入絕境。為了養活兩個當時還未成年的孩子,他靠自己的頑強毅力開辦了自己的作坊,烤酒和生產面條。十多年來,日子逐步有了起色。
在村民眼里,趙清武樸實能干,他自制自銷的面條因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始終堅持質量至上受到了村民們的好評和認可。2016年4月,南部縣郵政分公司的工作人員聽說這個事后,主動找到了趙清武,建議他設立“電子商務服務點”。運行一年多來,趙清武的網上訂單越來越多,自產的面條銷售到了周邊縣。
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把自家種的核桃、梨子、葡萄等特產放到網上銷售。“除了代銷功能,‘郵樂購還有代購功能。村民們需要的各類商品,也可以通過‘郵樂購購買自用的商品。”南部縣郵政分公司章女士告訴記者。
通過文化室功能和郵政功能相互帶動、相互促進,南部縣的村文化室已然成為村民交流、學習、娛樂、便民服務等的中心陣地,“文化室+郵政”真正讓村文化室“活”了起來。(責編:陳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