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
隨著城市基層黨建不斷探索創新,城市黨組織在引領城市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在組織體系、干部隊伍、治理機制等方面逐漸呈現出與城市發展不適應、不匹配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主動適應城市社會群體結構和社會組織架構的變化,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城市基層黨建必須強化規律認識,立足全面統籌,堅持系統推進,注重共建融合,突出基礎保障,主動適應和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才能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夯實基礎、激發動力、提供保障。
建立完善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的組織體系
城市是聚集人口、資源、產業的最大平臺。特別是簡政放權以來,新的經濟和社會組織大量涌現,資陽市目前已有各類經濟組織1.2萬余家、社會組織1000多家。這些組織以利益聯結或志趣愛好為紐帶,把大量人群聚集在一起,成分復雜,影響力大。資陽市各級黨組織主動跟進城市化進程,“一盤棋”部署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分7個領域研究出臺黨建綱領性文件,推行“1+2+N”園區黨建模式,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逐年提升,為城市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但是,黨組織要真正成為城市基層治理的核心,就必須消除黨建空白點,放大黨的聲音,鮮明黨的色彩,提升黨組織對其他組織的影響力。這就需要進一步擴大覆蓋面,重點加強在商務樓宇、大型綜合體、特色街區、商圈市場、網絡媒體等新興領域組建黨組織,努力實現組織不留空白、工作不留死角;進一步完善結構圖,探索按地緣、業緣、趣緣、網緣建立功能黨小組,努力形成以社區“大黨委”為核心、網絡(院落、小區、樓宇)黨支部為基本單元、駐區單位黨組織為紐帶的組織網絡;進一步提升領導力,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社區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相關制度,完善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主議事決策機制,努力構建黨組織領導、自治組織主導、社會組織協同的社區共治體系,確保黨組織對城市基層治理的統一領導、有效領導。
培養鍛造服務凝聚群眾的干部隊伍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基層黨建的關鍵就在于服務群眾、凝聚群眾。2016年底,資陽市城鎮常住人口超過100萬,城鎮化率超過40%。城市人口身份多樣、角色復雜,他們生存方式各異、工作狀態不一,會面臨不同的困難和問題,這就需要黨組織深入他們、幫助他們、引導他們、凝聚他們。要做好服務凝聚群眾工作,關鍵靠人,關鍵要有一支服務意識強、服務能力強的黨員干部隊伍。
近年來,資陽市創新開展選優、培優、獎優、樹優“四優”工作法,街道社區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平均年齡比3年前下降3歲以上,高中及以上學歷占比由60%提高到80%,呈現出年輕化、知識化趨勢。他們在城市發展和服務群眾等工作中履職盡責、攻堅破難,樹立了良好形象,贏得了群眾口碑。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群眾需求更加多元,倒逼黨員干部必須具有凝聚“多元”的本領、回應“多元”的能力、引領“多元”的擔當。這就需要進一步建強帶頭人隊伍,突出“一好雙強”標準,堅持內育外引結合,注重培養鍛煉,選優育強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使之成為群眾心中的“一面旗”;進一步建強黨員隊伍,加強理論學習,強化黨性鍛煉,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兩學一做”,常態開展志愿服務,使之成為群眾眼前的“一盞燈”;進一步建強社區工作者隊伍,選任、招聘一批專職工作者,政府購買服務吸納一批社會組織專業人才,嚴管厚愛,激勵他們全身心投入城市建設和治理工作,使之成為群眾身邊的“一團火”。
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途徑
城市基層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城市建設管理還存在集約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力度不夠、違法建設問題突出、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污染擁堵蔓延加重等許多短板。同時,舊城改造、房屋拆遷、勞資糾紛、物業管理等引發的社會矛盾多發頻發,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各級各類組織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城市基層黨組織上下銜接、左右聯動,最大限度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城市建設的正能量。近年來,資陽市委領導全市各級黨組織全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加強公共服務,突出文化塑魂,營造和諧氛圍,美麗怡然資陽正成為一個有“資”有味有趣有愛的城市。但是,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任務和紛繁復雜的利益訴求,城市基層治理遠非朝夕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城市基層黨組織必須主動作為、擔當盡責,馳而不息、久久為功。要堅持政治引領,促使各類組織堅定不移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堅定不移在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行動,使基層治理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堅持思想引領,持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中國夢”匯集最大“公約數”,用“兩個一百年”激勵奮斗拼搏,激蕩家國情懷、凝聚共同目標、共建和諧家園;要堅持組織引領,善于把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一定程序明確為各類組織的負責人,把黨組織的意圖變成各類組織參與治理的舉措,把黨組織的主張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順理成章形成“眾星拱月”的大勢,真正使黨組織成為基層治理的主心骨。
全面落實整合資源資金的工作機制
根據國際經驗和中國實際,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拐點還遠未到來,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將處于高位運行,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將持續涌入城市。這些都是城市基層黨建可以利用的重要資源。但與城市發展的需求相比,可用資源有效供給不足,不約而同地被爭搶、被分割,黨建資源也不可避免地被碎片化,“小馬拉大車”現象較為突出。面對這種情況,資陽市以區域化黨建為抓手,全面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并賦予對駐區單位的考核督辦權,為社區減負100多項行政事項,每年為社區解決專項經費,讓社區黨組織有了話語權、服務力。
但是,在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受行政區劃和現行管理體制等因素制約,街道社區黨組織的“軸心”作用仍難以有效發揮,黨建資源難以統籌,黨建合力難以凝聚。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凝聚共識,引導各領域黨組織打破行政隸屬壁壘,破除各自為政障礙,拆除相互封閉藩籬,自覺接受街道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進一步深化改革,將街道社區工作重心從招商引資等方面轉移到公共服務、公共管理上來;進一步強化責權,賦予街道社區對上級部門派駐人員考核選拔的意見權,對城市規劃的參與權,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權,確保街道社區有權力、有權威;進一步落實保障,加大服務群眾專項經費投入,制定社區發展專項規劃,建設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健全務實管用的制度機制,努力推動城市基層黨建成為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配套、功能優化的系統建設和整體建設。(作者系中共資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編:史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