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根本。《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版)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英語專業教材之一,因此對其進行教材評價很有必要。本文將基于Cunningsworth評價框架,對《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版)進行整體印象評價和深入評價。
【關鍵詞】教材評價 Cunningsworth評價框架 《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版)
一、引言
教材作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基本工具,應當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為目標。學生在課堂學習的主要指導來源于教材而非教師,特別是學生的課后作業更是由教材來指導完成。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都越來越高,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也越來越重視,這就導致各種各樣的英語教材層出不窮,其中難免龍蛇混雜,魚目混珠。因此,我們應當對這些教材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分析,從而充分地發揮這些教材的最大價值。而教師作為奮戰在一線的研究人員,獲取到的是一手資料,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參與到教材評價這一活動中來。
在英語專業本科階段,無論是從課時分配、學生投入,還是教師的重視程度來看,精讀課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貫穿大一至大三整整六個學期,在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提高及學生綜合素質的促進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選用合適的精讀教材對于精讀課的高效開展至關重要。《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版)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英語專業教材之一,因此對其進行教材評價很有必要。本文將基于Cunningsworth評價框架,對《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版)進行評析。
二、Cunningsworth評價框架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教材評價就引起了眾多國外學者的關注。而Cunningsworth作為較早研究教材評價的學者之一,在他的著作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中提出了四個教材評價的原則:1.教材應當與學習者的需求一致,應當與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一致。2.教材應當反映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并能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語言。3.教材應當考慮學習者的需求,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策略。4.教材應當成為目標與和學習者之間的橋梁,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提供支持作用。
隨后,其又在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一書中詳細介紹了教材評價的方法,即整體印象評價(impressionistic overview)和深入評價(in-depth evaluation)。整體印象評價是指教材評價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對教材進行的整體性、印象性的主觀評價。這種方法在從大量的教材中初選一部分教材作為進一步分析的對象時是很有用的。但是,由于缺乏客觀性和科學性,單靠這種方法評價教材并不可取。而深入評價是指對教材進行的全面深入的評價,既要評價教材本身的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和趣味性等,包括語言的話題、學習的方法、內容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采用,又要評價教材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包括學生的需求分析、大綱或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教師的教學風格等。通常,我們采用整體印象評價和深入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來具體評價某一教材。
三、對《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版)的整體印象評價
《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版由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資深教授楊立民擔任總主編,多位北外知名專家共同編寫。該系列教材全套共六冊,始終貫徹語言基本功和文化內涵并重的編寫理念,在語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和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教材選文經典,題材、體裁多樣,語言規范,難度適中,一經使用,便受到廣大院校的普遍歡迎。
作為眾多院校英語專業精讀課的首選教材之一,《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版的中心任務仍然是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賞析能力和應用能力。具體到每一冊的分工略有不同。第1-2冊的基本任務是大力盤活中學所學內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音、語調和朗讀技巧,消化并提升中學所學的詞匯和語法知識。第3-4冊的基本任務是全面完成基礎階段的訓練。在繼續抓緊聽說的前提下,對寫作和翻譯能力的訓練要給以更多關注,指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全面提高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培養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批判、評論的能力。第5-6冊的基本任務是在更高層次上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大力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通過教學幫助學生看到基礎階段所學之不足,激發他們攀登英語高峰的雄心。
總體上看,該系列教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努力吸取我國以往的英語教學經驗,充分反映出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特殊規律和要求。兼顧語言和文化,重視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不僅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同時激發他們的心智,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精神、分析批判的能力、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理性思維的習慣。
四、對《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版)的深入評價
《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版每冊均有16個單元,其中包含2個復習單元,配套教材包括學生用書、教師用書和同步測試。除復習單元外,每個單元均包含Text A和Text B兩篇文章,而Text B與Text A表達的主題類似,一般作為補充材料供學生閱讀。每個單元的結構基本一致,第一部分是Text A,包括課文正文、Notes on the Text和Glossary。Notes on the Text的目的在于結合課文,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文章大意,而Glossary則方便學生學習課文中出現的生詞。第二部分是Preview,通過聽、讀課文,回答有關課文內容的問題。這一部分強調課前預習,要求學生盡量自主理解課文,自主發現、整理、歸納本課的語言要點。第三部分是Speaking,一般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呈現,學生通過問答、復述、報告、辯論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這一部分強調口語實踐,特別是圍繞課文內容而展開的各種口語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第四部分是Vocabulary,一般牽涉到課文中出現的構詞法、詞組搭配、近反義詞,詞組、句子英漢互譯等練習。練習既有比較機械的練習,以便學生熟能生巧,也有比較靈活的練習,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第五部分是Grammar,通常會先給出例句,然后按照相應的語法要求,對句子進行翻譯、填空或糾錯。這一部分既有對新語法的初步介紹,也有對某些重點語法的反復訓練。第六部分是Writing,一般會先提出幾個問題,然后用給出的問題做提綱,寫一篇跟課文內容相關的150字文章。這一部分是對課文所學內容的鞏固和加強,其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消化吸收所學知識。第七部分是Text B,其中包括Memorable Quotes,對于這部分的生詞及其語言現象不作要求,而后面所附的名言警句一般供欣賞用。這一部分不僅跟課文內容聯系緊密,而且側重開拓學生的視野,幫助他們積累課外知識。
五、小結
根據Cunningsworth評價框架對《現代大學英語精讀》
(第二版)進行評價,結果表明該教材基本符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注重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性,注重各項語言技能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然而該教材也有些地方亟待改進,比如:不少師生反映,雖然按照編者的意圖,應當每周上一個單元,但是由于每個單元的學習活動較多,教學課時有限,往往不能按時結束每一單元,最終導致一學期下來還剩幾個單元沒講。其他的不足之處還體現在應用體裁的文章和貼近大學生生活實際的文章占比較少,視覺材料缺乏等方面。在今后的教材修訂中,應當積累經驗,揚長避短,力爭再創精品。
參考文獻:
[1]Cunningsworth,A.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M].Oxford:Heinemann,1984.
[2]Cunningsworth,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Oxford: Heinemann,1995.
[3]楊立民.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2版)[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4]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胡微(1990-),女,安徽黃山人,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英語教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