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程晨
黃文達先生擅作中國傳統水墨花鳥蟲魚畫
他年屆八旬,在繪畫創作上成就頗豐
他觀照自然,從大自然中提煉形象
尤擅金魚游姿,描摹生靈動態瞬間
注重中國畫傳統神韻的傳達與革新
兼取西洋畫所長,在色彩上用色豐富清麗
作品意境高古,幽雅淡遠,細膩傳神
獨具東方韻味與審美特質
他注重修養身心,頤養天年
他辦班教學花鳥畫,桃李天下
黃文達先生畫展將於10月20日至22日在香港大會堂展覽館隆重舉行,屆時將展出畫家黃文達作品共計160餘件,展覽作品創作時間跨度長,其中大部分作品為其新近五、六年所創作的精品。黃先生擅作花鳥蟲魚,構圖新穎,意境高古,氣韻生動,作品具有頗高的藝術價值。此次畫展是為慶賀黃文達先生今年八十歲壽辰而經一年多精心籌備的,此畫展與香港九龍樂善堂達成合作,展覽結束之後所籌得款項將用於慈善捐助。
筆墨抒性靈
香港中國畫畫家黃文達先生擅於畫花鳥蟲魚,他的畫作繼承和發揚了“嶺南畫派”的傳統,注重師法造化,主張結合內心感悟與抒情表現,從花鳥蟲魚的自然真實形態中融注主觀感受,呈現出獨特的審美藝術旨趣。他的作品筆墨簡潔,疏朗雅致,形神兼備,結構謹嚴,在用色上豐富明麗,注重中國畫傳統神韻的表達,並在中國畫的繪畫內容和形式基礎上有所革新,兼取西洋畫形式之所長,意境渾融,筆墨生動,為“嶺南畫派”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表現內容。

黃文達先生年已八十,他在繪畫藝術上更趨精純,畫藝更臻成熟,技法融寫實與寫意於一體,在中國水墨繪畫的原野上成就了一道人文風景。他現在唯一的興趣仍在繪畫上,每日堅持畫畫是他不變的習慣和追求。他時刻備好工具,浸好顏料,興起時便揮毫作畫,將悠遠淡然的情懷和人文精神延續,營造出一幅幅花鳥魚蟲畫的新意境。
他不倦地追求中國畫的神采和美的形式風格,在花鳥蟲魚的表現題材上繼承傳統畫脈,又融會了現代精神,以及鮮明的個性語言,在畫紙上描摹出了生氣靈動而細膩傳神的自然生命。他的花鳥蟲魚畫注重物象的精謹入微的觀察及刻畫,對於自然環境也有縱深而宏闊的把握,將形象的動態瞬間進行詩意再現,將真情實景作為襯託經營,得心應手地運用墨彩暈染,在畫面上洋溢著深濃的筆墨情趣。
從1971年至2017年間,黃文達先生曾先後在美國檀香山、馬來西亞吉隆坡、韓國漢城、日本、澳洲、中國香港等海內外許多國家和地區辦過多次個人畫展,取得了非凡的反響,受到了業界各方的支持與厚愛。黃文達先生近期創作了一組畫作即將在畫展上亮相,這組畫是他的創新之作,其靈感來自於這些年在加拿大生活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加拿大一年四季分明,植物在春天是綠色的,夏天很茂盛,秋天開始變黃,冬天樹木枯萎了。”在這組畫作的形象塑造上,黃文達先生從加拿大四季變化的樹葉中得到了靈感,提取了樹葉的形象,以此作為基調創作了這組作品,凝結了畫家在異國他鄉的生活感觸和情思流變。在觀照自然之時,他在對象中注入自己的審美特質與思緒情感,也體現在色彩的別具匠心與獨到運用上。從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基礎出發,融合了西方美學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畫家的審美取向與時代的風氣。

師徒情深濃
“嶺南畫發展到現在也有創新,中國畫很難畫得好,老師給了我基礎,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我自己努力提升,在繪畫上有所成就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黃文達先生摯愛中國畫,他的一生在繪畫中得到了無限樂趣。他自幼喜好繪畫,早年時期畢業於萬國藝專,進修西洋畫專業,通過繪畫上的天分與刻苦訓練,奠定了繪畫基礎,亦展現出他在藝術上的才華。隨後他師從“嶺南畫派”花鳥畫名家趙少昂老師,跟隨他前前後後學習了近十年的時間,在花鳥畫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那時候我通過畫展、在報紙上的介紹看到趙老師的畫,都會格外的關注,很喜歡他的作品,等到作畫手法比較嫻熟時,我聯繫上了他,並轉入他的門下向他學習花鳥畫。”在繪畫上,他起先學習西洋畫,而後畫起中國水墨畫,在花鳥蟲魚畫上卓有造就。


趙少昂老師是“嶺南畫派”的代表之一,擅長花鳥畫,尤擅蟬的繪畫,他傳播了該畫派的新風尚,基於個人的獨特風格,引入了新的藝術感受,影響了該畫派的走向,並積極培養弟子,在藝術實踐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作為後進的黃文達先生,在趙少昂老師門下學習,深受老師教誨與指導,在繪畫理念、技法和風格上都有所傳承,並在做人方面也受到老師的影響。“他很重視為人的修行,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在繪畫上要達到頂尖,需要畫家具有高尚的人品和情操,做人很重要。”中國畫的立意和創作上強調作畫必求氣正,對於藝術風骨的追求,是黃文達先生在作畫與做人中畢生堅守的凖則,從他的繪畫作品中,體現的是他的強健的精神、挺拔的風骨和赤子之心。
“我曾經畫了幾只喜鵲,那是在大概四十年前,當時喜鵲畫得超出了水凖,但是背景由於自己技術還沒成熟,不敢貿然地填上去,怕破壞了整幅畫的整體效果。”由於等待畫這幅畫的時機成熟,這幅特別的畫作跨越了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這幅名叫《大四喜》的作品是黃文達老先生在四十幾年前起筆的,直到十幾年前在紀念其師趙少昂老師逝世兩周年的展覽活動上,才將整幅畫畫完整了。此前,他每年都會將這幅待完成的畫拿出來看,都不敢加上背景,直到在紀念老師的畫展上,才將這幅畫確定在那個時間完成參加展覽。“嶺南畫叫‘渲染,由於紙張放置多年,變了顏色,起了斑點,我將這幅畫染了七次,才將整體的缺點給染除,顯出了花的立體感。這幅畫很值得紀念,花了很多的心血,也展出在紀念恩師的活動上。”對老師的崇敬和思念之情,以及在作畫上的惜墨如金的高潔態度,在他身上如此可見一斑。



筑藝術高地
黃文達先生本職工作為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在香港新界上水龍溪公立學校擔任校長職務,課餘閒暇時間,愛好到郊外寫生,以及參與地方文藝事務。在繪畫上,他擅長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花鳥蟲魚,尤其擅於畫金魚之游姿,得到其師趙少昂老師的真傳。自退休之後,黃文達設立三未齋藝苑,專職教學生嶺南畫藝至今已有十幾二十年的光陰,他通過逐筆教學的方式,讓繪畫程度不盡相同的學生從中學到要領,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許多學生學得很歡喜,從中學得到東西,就介紹其他的學生來。”黃文達先生退休之後,移民到了加拿大,在國外和香港都開辦教學課程,在培養學生方面盡心盡力。其在加拿大教的群體為華人,在香港也帶學生教學畫畫,每年他會在加拿大和香港各停留半年的時間。
“一個人不管在何種環境里,志趣在畫畫可以忘記所有,不開心時畫畫可以將不快的事情忘掉,我對畫畫總懷有很大的興趣。”今年八十歲高齡的黃文達先生仍精神矍鑠,在藝術創作上持飽滿的熱忱,全身心的投入能產生靈感。他尋求將藝術上的突破和創新作為支撐,力圖具體表現出水墨藝術的最佳境界。一幅幅空靈而疏密分明的水墨畫作,無不情真格高,技藝卓絕,逼真而神肖,畫面與自然現實交相映照,是黃文達老先生藝術涵養的全力綻放和多樣呈現。


從黃文達先生筆下的花香鳥語,折射著畫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生命本身的理解,在一幅幅清雅脫俗的畫作里,呈現著純潔、美好和高雅的藝術語境,蕩漾著東方的詩情,滲透著生命的玄機,以及心無旁騖的心境。黃文達老先生是以對自然界獨到的視角和悟性,在傳統水墨畫里發展出新穎的審美圖式,從淡到濃,從虛到實,在墨韻當中表現著寧靜清雅的自然真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