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鹽業集團
廣州食鹽供應演練:自然災害導致食鹽供需失衡,應急預案兩小時恢復正常
■ 廣東省鹽業集團
8月25日,廣州市商務委聯合廣州鹽業公司舉行食鹽供應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活動,演練模擬因自然災害導致食鹽供需失衡,啟動應急預案后,2小時內市場供應全部恢復正常。
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2017年應急演練季活動的通知》要求,本次應急演練由廣州市商務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公安局、交委、工商局、食品藥品監管局、荔灣區科工商信局、白云區科工商信局、番禺區科工商信局以及廣州鹽業公司共同參加。
演練模擬因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網絡炒作、供需失衡等因素,廣州市白云區東旺食鹽批發市場、荔灣區興安超市(中山八路)、番禺清河市場等地發生局部食鹽供應短缺情景,發生群眾搶購,轄區內食鹽市場供應出現一般異常波動,市場商戶反映食鹽銷量較平時增加了1倍以上,并開始出現小面積脫銷現象。
供應短缺發生后,廣州市所在區商務主管部門立即趕赴現場監控,啟動應急預案并請求市商務委調撥小包裝食鹽保障供應。按照《廣州市食鹽供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急響應程序,廣州市商務委啟動市級(四級)藍色預警,決定向白云、荔灣、番禺區調撥食鹽供應,實施應急先行處置。根據要求,廣州鹽業公司在當天上午11點前迅速將食鹽配送到現場。
此次事件,由于宣傳到位,供應措施得當,食鹽搶購風潮在2小時內全部消退,市場供應恢復正常。隨即,白云、荔灣、番禺區商務部門提出解除應急狀態請求,廣州市商務委研究同意終止應急。
據廣州市商務委李永濤副巡視員介紹,2017年上半年,全市商務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8371人次,檢查市場和用鹽企業2290個,食鹽經營單位13617家,立案查處食鹽違法案件16宗,查獲各類違規鹽產品229.57噸。
目前,廣州市商務委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公安、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等五部門印發《廣州市2017年制販假鹽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構建多部門聯合整治工作機制。同時,還構建了廣州、佛山、肇慶、清遠四地區食鹽區域聯合整治工作機制,加大力度打擊跨區域食鹽制售假違法行為。開展各大節假日期間食鹽市場專項整治以及不合格食鹽產品專項查處行動。對100多家重點單位開展食鹽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對市內食鹽流通主渠道重要環節的監督檢查。
自鹽業體制改革實施以來,廣州市商務委切實履行監管職責,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廣州市食鹽供應安全。當前,廣州市食鹽市場供應和質量安全水平總體平穩可控。
李永濤指出,廣州市一直將食鹽產品作為重要物資實施政府儲備。根據國務院、廣東省政府有關工作要求,新的政府食鹽儲備方案中,儲備量按不低于廣州市30天食鹽消費量確定,按照企業承儲、動態儲備、費用包干、統一調度的原則,采取長期儲備、定期輪換的經營和管理模式,由廣州市具有生產經營資質的鹽業企業承儲,財政預算安排資金對食鹽儲備給予貸款貼息。
廣州市商務委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食鹽跨區經營政策,堅持“保障食鹽安全、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釋放市場活力”的工作原則,指導和督促各類食鹽經營主體守法經營,維護廣州市食鹽市場秩序。
加強非碘食鹽管理。食鹽加碘是一項國策,國家和省鹽改方案均明確了合格碘鹽覆蓋率90%以上的目標。遵循既方便群眾購買,又能保障碘鹽覆蓋率達標的原則,廣州市商務委于5月12日在政務網站上公布,目前全市有將近400家合格非碘鹽銷售網點,覆蓋了市內各大農貿市場、商場超市等主渠道,方便廣大有需要的市民群眾購買。
(編輯:李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