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長葛市中心醫院(461500)李聰杰
銀屑病俗稱牛皮鮮,作為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具有病程時間長和發病率較高的特點,并且該病是一種病情極易反復的病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1]。筆者運用中醫清熱涼血方治療銀屑病取得很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進行銀屑病治療的患者5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每組患者2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齡24~59歲,平均年齡(32.5±2.8)歲,病程4~26年,平均病程(10.3±1.5)年,治療組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32.4±2.1)歲,病程4~27年,平均病程(11.0±1.4)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的對比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口服阿維a膠囊的方式,第一周患者每日服用阿維a膠囊20mg,第二周每日服用30mg,如果患者皮膚并沒有出現好轉則第三周加10mg服用量,如果患者病情出現好轉,則每周減少服用量10mg,維持服用劑量為每日10mg,并持續服用一個月。治療組患者在服用阿維a膠囊的基礎上服用清熱涼血方治療銀屑病,清熱涼血方為生地30g、馬齒莧30g、大青葉30g、金銀花30g、土茯苓30g、赤芍20g、紫草根15g、知母15g、莪術15g、苦參10g、牡丹皮10g,患者每日服用1劑,每日2次,服用時間為2個療程即8周。
1.3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斑狀塊銀屑病的相關診斷標準。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排除1個月內服用過免疫抑制劑和糖皮質激素患者,排除嚴重心、肺、腎功能疾病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患者,最后排除總治療療程低于2個月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認證,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觀察指標 Th1型指標使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方法測定IFN-γ和IL-2,Th2型指標使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方法測定IL-4和IL-6[2]。
1.5 檢測方法 對細胞因子的檢測主要是對患者的靜脈血進行采集,一般采集靜脈血為3mL,并在每分鐘2000rpm的速度下進行對靜脈血的離心操作,操作時間為5分鐘,然后將離心后的血清取出,放置在-400℃的環境下保存。另外,使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方法對IFN-γ、IL-2、IL-4以及IL-6細胞因子進行檢測時,需要相應的13、62、125、250、500ng/L標準品進行檢測,在檢測結束后將得到的結果繪制成曲線圖,然后按照酶聯免疫吸附(ELISA)試劑盒當中的操作步驟進行具體操作。
1.6 療效標準 對患者進行銀屑病嚴重程度指標(PASI)評分,患者在治療8周之后,從患者不同的皮損面積、浸潤程度、鱗屑程度的極重度、重度、中度、輕度以及無等進行評分,分別為4~1分,痊愈的治療效果為90%以上,顯效的治療效果為60%~89%,有效的治療效果為30%~59%,無效的治療效果為30%以下[3],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附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細胞因子對比
1.7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n(%)]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組之間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兩組患者在治療8周之后,對照組患者痊愈5例,顯效5例,有效9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76%,治療組患者痊愈8例,顯效11例,有效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兩組有效率對比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細胞因子對比 對照組患者在服用阿維a膠囊進行治療后,治療前與治療后的IFN-γ、IL-2、IL-4以及IL-6細胞因子變化差異相對較小,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而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服用清熱涼血方治療銀屑病,治療后的IFN-γ、IL-2、IL-4以及IL-6細胞因子明顯低于治療前,組間對比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銀屑病在臨床當中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具有病程長、容易反復發作的特點,甚至有的銀屑病患者終身不愈,并且,銀屑病的發病主體多集中在青壯年患者當中,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同時,也會對患者的精神狀況帶來極大的影響。銀屑病在臨床當中多表現為紅斑、鱗屑,患者的全身都可能發病,但是發病主要集中在患者的頭皮和四肢當中。銀屑病可分為尋常型銀屑病、膿皰型銀屑病、紅皮型銀屑病和關節型銀屑病四種,主要受到遺傳、感染、免疫異常、內分泌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所導致,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繼發性疾病。
阿維a從屬于第二代維A酸類藥物之中,在患者的體內無蓄積的作用,我國多用于治療十分嚴重的銀屑病患者以及其他皮膚病患者,盡管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治療效果相對較差。銀屑病在中醫當中又被稱為白庀,其主要是由患者血熱所引發的,加上患者飲食不當、郁久化火等因素,導致體內伏熱明顯,最終導致患者發生銀屑病。在清熱涼血方當中使用生地、馬齒莧、大青葉、金銀花、土茯苓、赤芍、紫草根、知母、莪術、苦參、牡丹皮等多種中藥藥材,這些中藥都具有一定的活血、涼血的功效,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體內伏熱癥狀,從而起到降低血清當中細胞因子含量的重要作用,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當中治療組患者在服用清熱涼血方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并且在治療后的IFN-γ、IL-2、IL-4以及IL-6細胞因子含量明顯降低,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病情,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程度。
綜上所述,在對銀屑病的治療中,清熱涼血方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血清中細胞因子含量,治療效果十分理想,應逐漸在臨床中更加廣泛地予以應用,讓更多的銀屑病患者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