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升+韓啟明+劉巖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01
老年人是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高發人群,為免傷后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需在術后盡快行手術治療。目前臨床通用的治療方法為動力髖螺釘,療效顯著,但部分患者術后仍存在骨折不愈合的危險,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如在治療期間掌握影響患者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早期進行預防,對于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1]。為了研究股骨粗隆間骨折DHS內固定術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險因素,本文特對10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行DHS內固定術治療的患者進行了治療相關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行DHS內固定術治療的患者,在50例骨折愈合組患者中有男30例,女20例,最小年齡49歲,年齡最大72歲,平均(61.13±3.1)歲。在50例骨折不愈合組中有男25例,女25例,最小年齡52歲,年齡最大70歲,平均(60.13±3.1)歲。
1.2 骨折不愈合的標準 可清晰見到骨折線,股骨頭有錯位、移位現象、術后內置物松脫、斷裂,頸干角明顯加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對50例骨折不愈合患者進行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發現影響因素主要是年齡、螺釘位置及深度、矯正髖內翻、頸干角、骨折類型。Garden對線指數及合并骨質疏松。見表1.
3 討論
高齡患者發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多是由暴力引起。骨折后患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其中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最為常見的類型,該類骨折多為不穩定骨折,骨折后內側缺損,阻止股骨距的力量傳導。臨床對該骨折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內固定術治療。其中尤以DHS內固定術最為常見。治療后仍有少數患者會出現股骨頭壞死、固定位松脫。骨折不愈合等不良癥狀,需再次行手術進行恢復治療[2]。
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年齡越大,身體的健康狀況越差,對手術的耐受越差,行手術治療后,引發各種慢性疾病,導致骨折不愈合[3]。不穩定骨折患者存在旋轉畸形,對固定材料的應力大,術后發生固定物的松脫、斷裂,影響骨折愈合。術中內固定物的植入深度、角度即螺釘位置均會影響術后的骨折愈合[4]。螺釘位置深度不合適,固定不穩固,術后就會出現松脫、斷裂。如術中不糾正髖內翻,骨折局部環境變差,易出現術后骨折不愈合。Garden對線指數是臨床常用的檢驗骨折愈合情況的指標。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不高,皮質孔隙大,股骨力學性能降低,患者的骨質疏松程度越重,術后發生骨折不愈合的幾率越高[5]。
綜上所述:影響骨折不愈合的因素主要有年齡、螺釘位置及深度、矯正髖內翻、頸干角、骨折類型。Garden對線指數及合并骨質疏松因素,治療時應準確掌握導致骨折不愈合發生的危險因素,以保證手術效果。
參考文獻:
陳德喜,萬修陽,郎繼孝等.高齡股骨粗隆間不穩定型骨折不同手術方式比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14(6):431-433.
梁家龍,顏斌,施向春等.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骨折不愈合內固定斷裂原因分析[J].中外醫療,2010,29(36):40-41。
張慶普,西永明,牟瑞平等.股骨粗隆間骨折不愈合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2):540-540.
朱書濤,劉洋,張明輝等.股骨粗隆間骨折DHS內固定術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險因素[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12):1076-1079.
金建強,王昌興.不同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9):39-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