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群燕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1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到阻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潰爛和組織壞死,又稱壓力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壓瘡多發于長期臥床、脊髓損傷、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為腦血管疾病)、體質虛弱、各種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若有低蛋白血癥、大小便失禁、骨折、營養不良、水腫、發熱等因素更易發生,一旦發生壓瘡,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加重病情,延長康復的時間,影響護理質量,若潰瘍久治不愈,甚至發生敗血癥而導致患者死亡,也是發生醫療糾紛的隱患。因此臨床護理人員要做好預防及護理,杜絕壓瘡的發生。
1 壓瘡形成的危險因素
1.1 局部因素 傳統觀念認為壓瘡發生的局部原因主要有患者長期臥床、經久不變換體位;皮膚經常受潮濕、摩擦刺激造成。新的觀念認為:造成壓瘡的三個主要物理力是壓力、摩擦力、剪切力,通常是2~3種力聯合作用所致。
1.2 全身因素 引起壓瘡的全身因素包括昏迷、癱瘓、全身營養不良、年老、體弱、長期發熱、惡病質、水腫等。近年來大量臨床實踐不僅證實了上述全身因素在發生壓瘡中的作用,而且總結一些的量化指標供臨床參考。
2 壓瘡的評估
目前常用的評估方法有Norton評分法,當患者積分≤14分時,提示易患壓瘡;Braden評分法,分值越少,發生壓瘡的危險性越高。經評估對高危病人實行重點預防,可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關研究表明,按摩無助于防止壓瘡,因軟組織受壓變紅是正常皮膚的保護性反應,解除壓力后一般30~40min會自動退色,不會形成壓瘡;如持續發紅,則表明軟組織損傷,按摩必將加重損傷程度。
3 壓瘡預防
預防壓瘡的關鍵在于消除誘發因素,做到“六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
3.1 床褥的整理 病人的被褥要常曬,床單、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具經常更換、清洗。尤其對估計易發生褥瘡的患者床鋪更要格外注意,每日整理2~3次,保持平整、干凈、無皺褶,并使患者臥位舒適。
3.2 皮膚的清潔 溫水擦浴每天1~2次,擦洗時不可用刺激性強的清潔劑,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損傷皮膚。對于易出汗的腋窩、腹股溝部位可用小毛巾隨時擦拭。保持皮膚的清潔可使汗腺排泄通暢,避免細菌、微生物的繁殖,也可涂少量油類或少許滑石粉保持皮膚的干燥和光滑度,避免皮膚因摩擦而造成損傷。
3.3 加強營養宜給予營養價值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飲食,如牛奶、雞蛋、瘦肉、魚類等,多食含鉀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桔子、綠葉蔬菜等。
3.4 長期臥床患者的翻身 實施有效到位的翻身來間歇性地解除局部壓迫是預防壓瘡最為有效、關鍵的措施。一般臥床病人每1~2小時翻身1次,發現皮膚變紅,則應每小時翻身1次,左、右側臥、平臥、俯臥位交替進行,并用軟枕、氣枕、水枕、氣墊圈、海綿圈等墊在骨突出部位,可起到局部懸空、減輕壓力的作用。
4 壓瘡的護理
4.1 病室環境及衛生處置 將患者安置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病室內,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而致發熱。對長期臥床患者進行全身皮膚擦浴,保持皮膚清潔,增加抵抗力,預防感染。
4.2 保護皮膚,去除壓力 避免局部皮膚長期受壓,對易發部位墊以海錦墊等特制墊枕,使其不直接接觸床面,減輕身體壓力。
4.3 增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營養狀況 每天按摩或用溫熱毛巾敷于受壓部位3~4次,亦可用50%酒精或紅花油涂擦按摩幫助肌肉活動,興奮血液循環安撫神經。改善病人營養狀況,對營養不良者進行原發病的治療給予蛋白質、高能量飲食,靜脈高營養等,不能進食的病人應盡早采用鼻飼,增加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鼓勵病人盡可能進行自我活動,對高危病人在骨隆突等受壓部位貼含藻酸鹽成份的褥瘡貼保護。
4.4 發生壓瘡,局部處理 對1期壓瘡患者采用無菌方紗沾少許紅花油局部涂擦,對Ⅱ期壓瘡水泡形成,將滑石粉同單層紗布包裹成面積大小不等的小包,高壓滅菌后備用。用無菌紗布或棉簽蘸5g/L直接濕敷褥瘡創面每天換藥一次,然后采用暴露療法。對Ⅲ期壓瘡:①用碘伏消毒壓瘡及周圍皮膚。②外科清創去壞死組織。③用甲硝唑液反復沖洗創面。④用利福平粉末配以無菌紗布鋪于創面上。⑤紅外線或微波理療儀照射,始終保持創面干燥。在診斷清楚的情況下應積極治療原發病,這也是促進壓瘡愈合的有利條件之一。瘡面應用氧療療法費用較低廉,方法較簡單,對所處環境要求也不復雜,無需特殊器材,值得在臨床應用。
5 護理體會
作為一名護理人員應有高度的責任心,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早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減少患者痛苦。當壓瘡的高危患者入院后,我們護理人員要及時評估患者的皮膚情況,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壓瘡的發生、發展及治療護理的一般知識,如經常改變體位的重要性、發生壓瘡后帶來的危害等,指導學會預防壓瘡的方法,如定時翻身,經常自行檢查皮膚,保持身體及床褥的清潔衛生,利用簡便可行的方法(如軟枕)減輕皮膚受壓程度等,使患者及家屬獲得預防壓瘡的知識和技能。對于骨突起部位放置棉墊,協助并指導每2h翻身1次,翻身時避免拖、拉、推的動作,及時按摩受壓處,大便后及時用溫水清洗會陰,勤換內衣,嚴格交接班和記錄,鼓勵患者增加營養,增加機體抵抗力,避免壓瘡的發生。
總之,褥瘡的發生常與護理工作是否到位密切相關,臨床基礎護理和整體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細心和愛心,使壓瘡的高危患者得到及時的預防和治療。
參考文獻
馮晶。壓瘡病人的護理現狀[J]護理研究,。2008,22(9C):24452447.
張慶玲,劉玉馥,謝剛敏,等。壓瘡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7,21(5C):13191321.周莉。壓瘡防治進展[J]。護理研究,2004,18(11B):19831984.
劉光維。壓瘡防治進展[J]。護理研究,2005,19(10B):20822084
崔焱.護理學基礎.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57-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