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中圖分類號】R4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1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見惡性腫瘤,發病位置包括膀胱黏膜,發病率較高,臨床針對此類疾病治療原則以手術治療為主,常見術式包括經尿道腫瘤電切、膀胱部分及全切術,本次研究對象均接受腹腔鏡下全膀胱切除術治療,傳統手術后需建立腹壁型尿道,但大部分患者難以接受,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及日常活動。而本次研究中為患者建立原位新膀胱,是指膀胱全切后,利用回腸段部分組織在原有位置制成一個新膀胱,保留患者排尿功能,患者接受度較高,此種方法優勢包括可自行控制排尿,術后恢復較快等[1]。本文總結為接受腹腔鏡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治療患者護理要點,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2015.10月-2016.7月間收治72例膀胱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鏡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治療,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患者劃分為常規組36例與觀察組36例,常規組包括男性患者22例、女性14例,年齡范圍在51-70歲間,平均為(60.5±4.2)歲,疾病類型包括膀胱移行細胞癌20例、鱗狀上皮細胞癌12例、腺癌4例。觀察組包括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在50-69歲間,平均為(61.2±4.3)歲,疾病類型分別為21例、11例、4例。兩組患者疾病基本資料結果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納入標準:患者入院后接受B超、CT、胸片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均未出現腫瘤轉移。
1.2 護理 常規組患者接受一般術期護理流程服務,包括:患者入院后,護士應結合相關檢查及醫師診斷結果,與患者保持交流,告知其疾病現狀,為患者解釋術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護士積極解答患者相關疑問,進行術前準備,完成備皮措施,了解患者內心想法,提供心理疏導,囑咐家屬積極理解患者,給予親情支持,提供舒適環境。手術結束后嚴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做好引流管護理,提供生活指導,告知飲食要點,提供出院指導服務。
科室為觀察組患者提供圍手術期整體護理干預服務,包括:①首先為入院患者提供心理護理:護士應主動與患者保持溝通,雙方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提供膀胱癌與全切術知識宣教,為患者播放視頻及PPT,結合圖片,提高患者對于手術認知能力,緩解心理不良情緒,解釋手術目的、方法及優勢,鼓勵患者多與同類型患者交流,提高治療信心。②術前準備:術前為患者提供腸道準備,術前3d常規指導患者進食流質、軟食、口服藥物,術前晚為患者實施清潔灌腸;術前為患者做好臍部清潔護理。③術后護理:術后護士應每日監測引流管引流情況,護士應對術后留置引流管,分別做好標記,妥善固定,觀察引流是否通暢,觀察并記錄引流液性質、量,每日更換引流袋,保證引流袋位置抬高,防止逆行感染。術后護士遵醫囑每日為患者提供會陰及尿道口護理,做好消毒工作,加強病情觀察,監測患者血壓變化,及時查看手術傷口表現,術后及時為患者提供胃腸減壓護理,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2]。④新膀胱引流護理:術后3d護士遵醫囑每隔4h為患者提供新膀胱沖洗工作,沖洗期間觀察患者面色、腹部表現、詢問患者主訴,及時發現不適表現,做好處理工作;護士在執行相關操作時應擠壓引流管,訓練患者做排尿訓練,早期拔除導尿管。⑤術后應仔細觀察患者腹部表現,做好并發癥預防措施,常見并發癥包括尿失禁、腸梗阻、腸瘺等,護士應堅持早期發生、早期處理、早期預防原則。護士為患者拔除尿管后,指導患者進行提肛肌鍛煉,每日3次,每次20分鐘,指導患者在夜間休息期間墊成人尿墊、使用尿不濕,防止發生尿失禁。⑥術后護士應指導患者養成定時排尿習慣,每次排尿時囑咐患者盡可能排空膀胱,保持放松狀態。
1.3 觀察指標 評估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評估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觀察內容包括圍手術期心理護理、手術與疾病知識宣教、藥物及排尿訓練等,調查問卷包括包括三個指標,即為非常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總例數×100%[3]。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評估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評估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在臨床應用較廣,此種手術優勢包括:屬于微創手術;手術對機體造成創傷較小;手術范圍較小,對周圍組織及器官損傷較小;通過建立新膀胱,減少對腹腔污染,可促進術后腸道功能恢復。
本次研究為此類手術患者提供圍手術期整體護理服務,包括術前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為患者提供術前指導、重點做好腸道準備工作,執行護理操作期間,注重觀察患者內心情緒變化,為其提供精神安撫、分析不良情緒原因,護士與患者保持耐心交流;為術后患者提供排尿訓練。護士為患者提供病情監測,加強術后飲食指導工作,協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基礎護理,術后遵醫囑指導患者服藥,密切關注病情變化。護士應本著人文關懷服務理念,關注患者身心感受,針對疾病預后特點,加強健康指導,囑咐家屬為患者提供清淡飲食,禁止食用高脂肪食物,減少腸梗阻發生可能性;指導患者每日保持足夠飲水量,定期復查[4-5]。
綜上所述,為膀胱癌患者提供全切術建立原位回腸新膀胱治療,同時提供圍手術期間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大部分患者均主訴對臨床護理服務表示滿意,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參考文獻
盧杏新,黃英凡,吳蕓等.跨理論模型在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5):618-619.
蘇曉萍,張麗萍,李毅寧等.奧馬哈系統在泌尿造口患者延續護理中的應用和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4):389-394.
唐玉萍,劉窈.膀胱腫瘤術后THP膀胱灌注預防術后復發的護理[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6,36(4):500-502.
錢萍,高興蓮,劉波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膀胱全切回腸代膀胱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6,36(2):204-206.
張珊,溫賢秀,雷花等.腹腔鏡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病人的圍術期護理進展[J].全科護理,2016,14(17):1752-17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