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均
摘要: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文學作品開始衍生為一種時尚化的消費品。文學界中一種全新的概念,文學作品已然成為一種精神層面的消費品。本文簡要闡述了文學與時尚的關系,進而敘述了文學時尚化傾向的特點以及文學閱讀的特征。正是因為人們閱讀需求的轉變,才使得文學作品呈現出時尚化的傾向,迎合市場需求。
關鍵詞:中國文學;文學時尚化;消費社會;審美要求;閱讀需求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文學作品開始衍生為一種時尚化的消費品。文學界中一種全新的概念,文學作品已然成為一種精神層面的消費品。文學的時尚化主要是指文學作品在創作時是為了滿足讀者的閱讀興趣及審美娛樂要求而進行的創作。在這物欲橫流的經濟時代,文學作品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生著多種變化,文學作品變成一種消費品,趨向于時尚化。讀者將文學作品視作一種時尚消費,也就促使作者將文學創作當做一種商品,而讀者則成為了消費者。文學時尚化因為有了市場,所以便逐漸流行起來,成為一種全新的文學現象,且有越加泛濫,難以阻止的趨勢。筆者就中國文學的時尚化傾向簡單探究一番。
一、文學與時尚
當前的社會是市場經濟主導的,一切為了利潤而生。現代傳媒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也就促使文學作品偏向于商品化,使之具有時尚性。時尚是經過精心策劃及后期制作等綜合形成的結果,主要是為了滿足大眾群體日益變化的審美心理,同時也可以給媒體帶來巨大的利潤回報。文學作品顯然成為了一種精神層面的產物,是能夠不斷更新及變化的,也逐步走入了市場競爭中的商業化道路。這一轉變,不僅僅改變了文學作品的創作方式,也促使了作家的生活狀態的改變。文學時尚化的最終發展結果則是文學作品在創作及傳播過程中,都成為了市場經濟時尚化發展的一個主要構成部分。中國傳統社會時期,由于傳播技術以及紙張的限制,還有“文以載道”的思想影響,使得文學只是上層階級的閱讀物,難以在平民百姓中廣為傳播,更加難以形成文學的時尚現象;隨著社會的進步,近代社會中,文學創作以及傳播受到的發展,使得文學時尚化成為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這個時期的文學時尚化處于起步階段,許多的閱讀群體容易受到廣告的影響,能夠在短時期內形成一種時尚文學作品風格。隨著科技信息的日益發達,文學與時尚之間已經變成一種雙生關系,文學作品創作必須要有時尚元素,且能夠迅速流行開來,成為一種閱讀時尚。文學作為文化的一個部分,面對市場日益時尚與流行的現狀,也逐漸被時尚化了。文學的通俗性與時尚化相互結合,逐步強化文學作品的商品屬性。
二、文學時尚化傾向特點
(一)文學作品的特征
1.個人敘事的非道德傾向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文學作品由原來的宏大敘事轉向為個人敘事,表明著文學作品更加注重個性的展現。然而這種帶有個性的個人敘事化寫作方式,給文學帶來的影響則是丟失了基本的道德意識而加重了個人欲望的抒寫。并不是單純地從大視野轉換為小視野說事,而是將文學與哲學之間相互轉變。個人敘事意味的是更多的注重于個人生活中的諸多欲望,不再像以前的文學注重于抽象的道德概念,個人敘事關注更多的則是個人現實生活中的感受,諸如:自由、審美、價值等等,將這些轉化為文學作品。
2.人性欲望描寫極端化
經典的文學作品通常是用對人性深刻的思考而著名的,但是文學時尚化則是一種有捷徑可循的一種形式:將人性中的個人欲望與社會道德以及價值觀念、文學與傳統文化等一并去除,單就人性的追求作為一種文學作品的主體,對于人性追求用一種極端的想象力表象出來,以奇致勝,獲得更多的讀者關注,這也算是一種文學作品的成功,也就是文學作品的時尚化元素。例如郭敬明的小說《小時代》,其中所展現的則是一種個性欲望,將“金錢至上”的理念描寫得如此“正確”,雖然它有違背社會傳統道德,但是在當下的社會背景中,其依然有著極大的市場占有率。“小時代”的成功恰好說明了文學時尚化的傾向愈演愈烈。
3.作品表現手法時間空間化
文學的時尚化傾向還有一個顯著的表現形式則是拼接手法、無序的散點敘事、虛擬歷史故事等,這是與傳統的文學表現形式有著極大的轉變。打破了時間的整體性,將時間的設置變得更為立體與空間化。文學時尚化則是要求能夠即時閱讀或者碎片化閱讀,過于深奧的點難以吸引讀者,因此也就使得文學作品的內在結構不需要線性結構。也就使得文學作品中可以將過去與現在或者是現在與將來都能夠融合為一個時間段,或者提到現下階段進行表述。這種變化是文學作品藝術表現手法的一種必然,也是新時代產生的一種全新的審美需求,也就造成了風格獨特的文學作品。
(二)文學閱讀的特征
1.閱讀主體呈現“小資化”、學生化
文學作品作為一種時尚化消費產品,閱讀群體也有著一定的特點。主要有兩種閱讀主體:一種是都市生活中的白領階層;一種則是在校學生。都市白領階層也被稱之為“小資”,因為他們有著一定的工作收入,然后時間又比較寬裕,有經濟能力與時間來消費時尚化的文學產品。而在校學生則容易被文學時尚風氣所影響,比如學校里正在流行某個作家的作品,則會引起一股閱讀潮流,使得該作者的作品瞬間成為暢銷書。正是因為有著這兩類閱讀主體,也就使得文學作者投其所好,在其作品中將這類人的閱讀需求寫入書中。例如“小資”群體,作品中則會出現各種時尚追求以及“小資”階層所有的生活格調與品位。韓寒的《三重門》、郭敬明的《幻城》則是基于這些閱讀主體而專門打造的,獲得了大批的閱讀粉絲,更是躋身為高收益的作者版首。不過,文學作品稱為一種商業產品,成為炙熱的銷售品。還與出版商及媒體有著極大的關系,正是有著利益的驅動,才使得文學作品成為了一種商品。
2.“視聽及影像化”需求日益劇增
傳統的文學閱讀方式僅限于書籍閱讀,然而現代社會科技信息的進步,使得文學表現方式從以往的書籍改變為各種影像產品。也就使得文學產品變得更加的“輕時尚”化。例如饒雪漫的《校服的裙擺》則是采用展現影像的方式所創作的文學作品,也有郭敬明的創新題材的小說《迷藏》更是兼有閱讀、視聽效果的“音畫”性質的小說。這些轉變都使得文學作品以多樣性的表現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也獲得了讀者的青睞。文學是一門語言藝術,然而在當下其已經成為一種圖像閱讀的衍生品,單純依靠文字表達的文學時代已經悄然過去。圖文并茂能夠刺激讀者的閱讀興趣,也能夠滿足讀者的視聽及影像閱讀要求。
3.娛樂元素成為文學閱讀的主要目的
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也在日益提高。在物質條件轉好的今天,人們更多關注的則是娛樂,也就使得文學作品需要為人們的閑暇之時帶來樂趣,而商業活力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娛樂消費需求。文學作為一種消費產品則是需要從中獲得娛樂,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因為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各種精神壓力,讀者便希望能夠在繁忙的工作或學習之余感受到文學中的娛樂,讓身心得到一個放松。也就促使文學作品不再進行過深入的探討人生哲理及社會現狀,而是采用淺顯的視角進行生活事件的描寫,滿足人們碎片化閱讀的需求,對于經典文學中的深奧哲理則成為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這也就促使了文學時尚化傾向的發展愈演愈烈。
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日益變化的文學時尚化傾向的發展,無法阻止也難以忽視。需要以一個正確的心態來對待文學的這個轉變。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商業模式的運作,必然導致文學作品像商品一樣進行生產,進而投入市場,獲得利潤,才將整個市場運作搞活。對于文學時尚化傾向的發展不能用有色眼鏡對待,更不能一直強調其與傳統經典文學作品中的弊端。應該用一個發展的眼光去對待,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是有著兩面性。文學的轉變也是呈現一個社會發展的狀態,需要對于文學時尚化的發展進行有效的引導,需要將文學作品的商品性質以及文學的審美要求及文學價值統一考慮,共同致力于中國文學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許民彤.寫作更需要“比慢”[N].文學報,2015-01-22(009).
[2]孫桂榮.《最小說》與青春文學雜志書[J].文藝評論,2013,(03):84-88.
[3]施津菊.新世紀文學的語言流變[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38-41.
[4]劉維穎.關于文學時尚化(節錄)[J].呂梁學院學報,2011,(06):97.
[5]張恒軍.傳媒變遷與中國文學的未來[J].新聞界,2010,(02):84-85.
[6]管寧.當前中國文學的時尚化傾向[J].中國社會科學,2006,(05):146-156+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