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對幼兒開展竹文化教育的意義出發,通過創設竹文化的教育環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滲透,以及利用傳統節日等途徑開展竹文化教育活動,取得不錯的實踐成果。
關鍵詞:教育環境;滲透教育;傳統節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領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睆V寧是全國有名的竹子之鄉,竹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給人們在物質和生活上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和作用,促進了廣寧經濟的發展。同時,在我們廣寧地區的傳統節日中,有著許多與竹文化相關的傳統習俗,但竹鄉的幼兒卻對竹文化了解不多,身為竹鄉的教育工作者,對幼兒進行竹文化的教育,秉承竹鄉傳統文化,萌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很有必要。
一、對幼兒進行竹文化教育的意義
竹子以它特有的堅定不移的氣節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詠頌。在廣寧,竹業已成為了廣寧人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竹鄉人民對竹子懷有特殊的感情,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竹文化,處處都呈現著豐富多彩的竹文化。竹的精神,竹的風采,陶冶了竹鄉人民的情操,人與竹和諧共處,發揮著無限的潛能。
對幼兒開展竹文化教育,讓竹鄉孩兒知道竹子的精神文化,學習竹的制作工藝文化,了解竹的飲食文化,親身感受竹文化對廣寧的影響,從而使竹鄉幼兒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秉承竹鄉傳統文化的熱情。
二、創設教育環境,營造竹文化氛圍
在《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蔽覀儚沫h境的創設為教育的切入口,通過環境的創設,營造竹文化的氛圍,對幼兒進行竹文化的熏陶。
1、活動室內環境創設。
各班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與幼兒共同創設竹文化環境。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使幼兒能與環境互動,感受到豐富的竹文化。通過環境的創設后,使活動室到處都能體現出竹的文化,營造了竹文化氛圍,使幼兒領略到竹的各種文化,了解家鄉的美,培養了幼兒愛家鄉的情操。
2、活動室外的環境創設。
每個班級前面都有一條寬大的走廊,我們充分利用這個環境,根據不同年齡創設成竹文化走廊。在小班,我們會同家長一起,收集和制作各種竹工藝品,擺在走廊旁邊,形成竹工藝品走廊,隨時讓幼兒欣賞;在中班,把各種竹筍、竹蓀、竹簧、竹茹、竹芯等展示出來,形成飲食文化走廊,讓幼兒了解到竹的飲食文化;在大班,把有關詠竹頌竹的詩歌、故事、民謠、攝影等貼在走廊的墻上,形成竹的精神文化走廊,讓幼兒看一看,讀一讀,說一說,感受竹的文化。
3、幼兒園大環境創設。
我們把幼兒園樓下的大柱子,布置成各種的竹子,如青皮竹、大竹、文筍竹、籬竹等,天花板上吊掛各種竹制品,使幼兒園變成了“竹?!?,“竹子之鄉”。同時,還在草地的四周,設置成竹子走廊,用各種竹子搭成亭臺樓閣,把廣寧的竹文化景點縮小布置,使幼兒園的草地變成幼兒的休閑區和竹子之鄉縮影,讓幼兒在幼兒園內就能全面地感受到竹文化。
三、激發幼兒對竹文化的興趣
興趣能萌發幼兒的求知欲望,成為探索的動力;只要幼兒對竹文化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探索,在快樂中學習,真正領略到竹文化的內涵。為了激發幼兒對竹文化的興趣,我們采取了多種形式,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1、組織參觀。
廣寧有多個竹文化景點,我們組織幼兒參觀了竹文化展覽館、萬竹園等,讓幼兒欣賞到各種竹工藝制品,如世界最長的竹筷子、世界第一套竹書、竹的各種文字等;了解到竹子的種類,如紫竹、甜竹、苦竹、最大的竹,最小的竹等;通過參觀,引起了幼兒對竹子的探索興趣。
2、親子活動。
有些活動在幼兒園是很難開展的,如品嘗竹美食、到鄉下看竹編織等,我們就發動家長,進行親子活動:帶孩子到竹海大觀走十里竹廊、坐竹排、看竹水車、跳竹竿舞,在萬畝竹海中吸允竹林精氣,使孩子感受到家鄉的美和竹文化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到羅鍋村看村民用竹編織各種竹制品,讓孩子體驗到竹鄉人民的勤勞;到竹林餐廳品嘗各種竹美食,如竹蟲、竹筍、竹鼠等,到竹林茶寮喝竹芯茶,讓孩子感受竹的飲食文化。通過一系列的親子活動,使幼兒感“竹”良多,知“竹”而樂,滿“竹”而歸。
3、竹子游戲。
在廣寧的民間游戲中,很多游戲的材料來源于竹子。我們可以利用竹子資源,開展各種竹子游戲活動,如跳竹竿舞、追竹圈、挑竹棒、打竹棍、爬竹竿、踩竹高蹺等;在游戲區,設置編織坊,提供竹片、竹篾等讓幼兒進行編織游戲。竹子游戲的玩法很多,讓幼兒既能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又能感受到竹文化。
4、竹子故事。
我們收集了很多有關竹文化的書籍,如《廣寧竹子文集》、《竹鄉夜譚》、《竹影靈光》等,把里面詠竹頌竹的故事、傳說精選出來,列入教學活動中,各班根據實際選擇合適的內容,對幼兒進行教育;并利用一日活動中的各個環節,給幼兒講有關竹的故事,加深幼兒對竹子的了解。
四、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竹文化教育
竹子與人們的生活相當密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竹文化。在幼兒日常生活中,我們抓住每個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竹文化的教育。如晨間談話時,引導幼兒談一談對竹子的認識和一些有關竹子的見聞;在午飯后離園前,讓幼兒念竹的詩歌、民謠,講詠竹頌竹的故事、傳說;散步或外出時,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竹子和人們使用的竹制品等;以竹育人,讓竹文化滲透到幼兒生活中,促進竹文化的發展。
五、結合傳統節日對幼兒進行竹文化教育
我們開展了“在傳統節日中對幼兒進行竹文化教育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活動,結合中秋節、冬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五大傳統節日以主題形式對幼兒實施竹文化教育活動,加深幼兒對竹文化的了解,通過多項活動,讓幼兒感受到竹文化的內涵,體驗到竹文化的樂趣和竹鄉人民的勤勞,培養了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endprint
1.快快樂樂過冬至——感受竹的多種文化
“細細的葉,疏疏的節,雪壓不倒,風吹不折。”竹子常以它特有的堅定不移的氣節、堅忍不拔的風骨、正道直行的品格、向上務實的精神,為歷代文人詠頌和學習的榜樣;我們引導幼兒在冬至中學習竹的精神文化。自06年廣寧成立,每年的12月份縣委縣政府都會舉行竹子文化節的慶典活動。屆時有竹工藝品展銷、有現場編制表演、品嘗竹美食等。我們便發動家長帶幼兒參加這個文化節,讓幼兒感受竹的多種文化。
2.走進中秋節——了解竹的工藝文化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我們民間過中秋節較為隆重,廣寧人過中秋節有吃粽子、送禮、探親、吃石螺、賞月、猜謎語、點燈籠等習俗。廣寧的中秋節中與竹的制作工藝文化有關,如:中秋節期間編織竹燈籠、竹籮、竹箕、竹席子等,因為那時候是秋天,竹子容易晾干,晾干后的竹制品才不會生蟲或發霉。我們通過設計組織與中秋節有關的教育活動內容,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家鄉中秋節健康的民俗風情,在中秋節中感受竹的制作工藝文化,并從中挖掘與之有關的竹文化知識,引導幼兒學習、認知、了解竹文化的豐富知識,培養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3.過年啦——體驗竹的飲食文化
從春節到清明節這段時間里,是竹筍最多的季節,那時候有甜筍、苦筍、文筍、毛筍等,資源非常豐富,人們的餐桌上幾乎每天都離不開筍。我們以“竹筍宴”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竹文化教育活動,引導幼兒感受竹的飲食文化。組織幼兒親手剝竹筍,班工作人員親自烹調各種竹筍,讓幼兒品嘗各種筍的味道,使幼兒感受到不同的筍有不同的味道,有甜的、苦的、酸的……,只有我們廣寧才有這么多的竹筍,使幼兒感到做廣寧人的自豪。
4.清明節和端午節——學習竹的精神文化
從表面來看這幾個節日很難與竹文化聯系起來,但我們以竹會節,以竹串俗,結合本園的實際,引導幼兒在傳統的節日中學習和感受竹的精神文化。在端午節期間,是竹子長得最茂盛的季節,在這段時間里教幼兒認識竹的種類比較合適,我們以“我和竹子做朋友”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如:開展竹文化攝影活動,把幼兒與家長拍攝的竹文化照片展示出來,形成了竹文化攝影展,幼兒非常喜歡,讓幼兒欣賞到各種各樣的竹子,感受到廣寧竹資源的豐富。
廣寧有很多關于竹的民謠,我們把收集到的竹民謠、傳說等,根據不同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教育活動,全園開展竹的精神文化教育,并把竹的文化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如:餐前、睡覺前、離園前,組織幼兒念一念、講一講竹的詩歌、民謠、故事等,豐富了幼兒對竹文化的內涵。
對幼兒進行竹文化教育,是發展竹子文化的新路子;開展對幼兒進行竹文化的教育系列活動,以竹串俗,以竹會節,以主題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和感受竹的各種文化,弘揚竹鄉民俗,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使竹鄉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提高了幼兒的文化修養,培養了幼兒竹子般的情操,促進幼兒教育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竹鄉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柳瑾.淺談如何利用傳統節日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J]吉林教育2016(11).
作者簡介:陳群紅(1967.10)女,大專,現從事學前教育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