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靖
摘要: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通過闡述終身體育思想內涵和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內涵,提出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促進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途徑,更好地培養學生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關鍵詞:課內外一體化;終身體育
1終身體育思想內涵
終身體育是伴隨人一生的體育教育及參與鍛煉的活動,對終身體育思想的理解和分析整理可以歸結為:(1)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在一生中都能參與相關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0(2)終身體育思想在主張終身參與鍛煉及教育的同時強調,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地點都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及變化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內容從而獲得健康,提高生活質量。(3)終身體育是一輩子無休止的體育教育過程,與生命同在。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當今的學校體育教學必須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技能、習慣及意識”。因此,學校終身體育強調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場地環境等都能自覺的參與體育鍛煉。
2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實質上就是指在“以人為本”的體育課程觀指導下,堅持“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以體育選項課和選修課為核心,結合體育社團、俱樂部,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競賽、訓練,并將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情況按一定比例納入學生綜合成績評定。
2.1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
2.1.1以學生為主體
在課外活動、訓練、競賽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給予必要的輔導與幫助。重視學生對運動的認知和情感體驗,轉變學習觀念,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培養體育鍛煉興趣與終身體育的意識。讓學生在理想的環境與氛圍中擔任不同的主題角色,對發展個性、弘揚創新精神起到了卓越成效的作用。同時擁有共同愛好的同學一起參加開展活動、切磋技藝,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形成了團結友好、積極向上的良好人文氛圍。
2.1.2豐富活動內容,拓展教學空間
學生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經歷,每個個體都存在著差異,參與的動機多樣化。主要是強身健體、豐富生活、釋放壓力和消遣娛樂,并且對體育活動功能認識遠遠超出了強身健體的片面性,上升到心理層面的健康。學生參與動機的多樣化決定了項目的多樣化,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一體化教學將課內、外體育活動有效的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競賽活動緊密結合,形成了以課堂為基礎,以課外活動為補充、拓展與延伸,以競賽活動為提高的互動發展過程,強調理論與實際結合,技術與技能并重。
2.1.3組織形式靈活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但是其主要的活動是以體育社團或者俱樂部為載體,通過課外來完成的。體育社團、俱樂部是由有著相同體育愛好、興趣的學生組成的群體性業余團體,是以共同的觀念、追求目標為基礎,以體育運動為活動內容,以多種形式活動,學生自愿參加的組織。參與的自主性與靈活多變的社團活動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的體育鍛煉活動氛圍。
2.1.4提高學習能力,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外體育活動的自由狀態,將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體育計劃,成為有課時、有計劃、有管理、有組織、有輔導的開放型活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除了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的體育課上學習知識與技能外,還可以在以學生自身為主導、教師為輔導的課外體育活動中根據興趣,參加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進行自主、自發性的鍛煉,發展、挖掘自身的運動潛能。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既培養了學生自覺、自主的終身體育思想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運動技能與學習能力,為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3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優越性
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給學生帶來生機與活力,便于調動學生自覺參與健身娛樂活動,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提高學生體育素養的自我完美,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同時能豐富校園生活,抵制社會上一些不良低級娛樂方式對學生的侵蝕,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審美意識,達到人的自我超越,而這種超越就是創造力的激發。
課內外一體化模式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式的課外活動平臺,學生可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鍛煉項目,達到“自娛自樂”。“自娛自樂”是人的主動選擇,學生通過自己的身體性活動,表達自我“心情”不是強迫性要求達到某種與外界或外人有關的目的性,這種無目的性的“自我對照”,是通過自我的身體娛樂來實現的,它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而且能更多地從中獲得獨立的價值和健身樂趣,為實現自我價值提供途徑。
4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促進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
4.1依托課堂教學,拓展課外體育作業內容
課外體育作業是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課堂教學是課外體育的前提與基礎。因此,在課內教學時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而且更加應該重視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確立學習目標、自我觀察和互相觀察分析等能力的培養,自己歸納去認識與把握學習的全過程,理解已學會的技術與新學技術的內在關系,以及自己的身體、運動技能水平與新學技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練、自評能力。課內更多的是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與練習。只有具有了這樣的課堂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課外體育作業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課外作業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與鍛煉,將所學的知識技能運用于實際練習與活動之中,并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有所拓展。
4.2開展小型多樣的課余體育競賽
課余體育競賽重視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身體狀況以及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內容,在寬松和諧的運動氛圍中不斷提高積極參與鍛煉的自律性,從而養成良好的終身鍛煉習慣,并幫助學生將個體行為納入終身體育行為方式,從而拓寬了課余體育競賽培養目標的內涵。當今大學生熱情奔放、思維活躍、個性鮮明,通過舉辦體育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運動參與能力,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協調人際關系,增進交流,調節心理,為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蘭.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22(9):9-11.
[2]王津.終身體育與高校教學體制改革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6):156-157.
2016-2017年度山東省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課題(課題編號RSJY2017-Y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