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要: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藝術設計教育的核心內容,它要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將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作為主線貫徹始終。從專業基礎課到設計實踐課,我們都以項目課題為中心的創新設計教育模式,重點培養創造性思維,講授創造方法,營造創造情境,圍繞項目課題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進入創造角色,激發創造激情,增長創造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藝術;創新;能力
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知識培養上注重知識的綜合化和系統化,使學生具有較寬的專業知識結構和較深的專業研究能力,成為社會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在能力培養上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具體做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
傳統課堂當中教學注重的是定向思維,與當前提倡創新精神的社會發展趨勢嚴重不符。當前藝術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造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設計思維的靈活性與獨創性的培養。增加相應的思維訓練課程,對學生的聯想、組織等各項能力進行訓練,以便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項設計比賽等社會活動,讓學生的實踐經驗題材創造性的解決措施,為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例如,在課程體系中開設了“圖形創意”課,注重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強化集中教學,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觀念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市場競爭能力。
(二)增設實踐課程,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藝術設計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使學生真正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必須重視實踐環節的落實和創作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文化建設活動,重視實踐教學,在校內建立多個工作室,藝術設計專業以技能實踐為主,采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并行設置的方式,使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成為教學的兩條主線,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證,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成功運用到設計實踐中去。
學生在進行基本功與基本專業技能的學習后,進行綜合實踐,主要包括參與設計項目。進行畢業設計,以及參與設計大賽進行藝術創作等形式。通過將項目引進綜合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具有項目參與感,真實感受設計行業和創作氛圍,用產業標準和行業流暢規范學生設計行為,在項目設計與實踐中,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并且以實際行業標準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探索性,在項目完成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設計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以行業標桿為要求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在項目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方,學生也不再是學習者,而是作為項目參與人,經過共同探討、共同研究來完成項目,這種師生間關系的轉變也有利于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思維定式,以參與感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項目經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實現教師的雙重身份。
缺乏高素質、有實踐經驗的教學隊伍是目前制約高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的主要因素。我們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改革,例如采用以老帶新傳授經驗,鼓勵、選派青年教師參加相關培訓、參與藝術設計實踐等方式,加強對現有教師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聘請合作企業中優秀的一線設計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或者是客座教授,負責教授一些專業課程。如廣告設計、印刷工藝、工程預算、材料加工工藝等。這種“雙軌制”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技師精湛的技藝,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技藝的積極性,還能為學生提供實現學習與工作心理角色轉換的良好環境,這些都是培養社會急需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必要途徑。
1.健全專業學位制度,擴大應用型師資的來源。首先,專兼職結合,健全專業學位制度,引進優秀人才。其次,拓寬應用型師資來源渠道:高職藝術類學院應該在鼓勵本校專職教師積極進行實踐能力培訓的基礎上,從行業和企業一線聘請相關專業業務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設計師來校任教,避免對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脫節,拉近了課堂與社會實踐的距離,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2.強調行業企業實踐經驗,提升應用型師資的實踐能力。高職藝術類學院應著力提升應用型師資的實踐能力,支持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職業資格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建設師資培訓基地,形成完整規范的實訓體系;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到行業企業中進行實踐;發展高校產業園,低門檻吸收相關行業企業,安排教師組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人員培訓,企業為教師提供科研、實踐平臺,形成優勢互補的產學研一體化高校園區。
(四)開展校企合作,建立學校和企業互惠互利、合作雙贏的機制。
1.邀請地方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全程參與人才培養,創新教學組織和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專業競爭力。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自設計類專業設立以來,常年聘請地方企業專業人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教學、實踐教學、專業競賽、畢業設計等,一方面吸收更多具有行業實踐背景的專業人才參與教學,優化教師能力結構;另一方面,利于企業實踐教學場地、設備和企業專業人才特殊的教學條件,實現教學組織和教學過程的“雙創新”,如“項目教學”、“分組教學”、“產品設計實例教學”、“設計施工現場教學”、“個性化教學”等新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教學組織和教學過程的創新,促進學生直接進入企業一線實踐,了解藝術設計需求,激發創意靈感,強化行業參與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競爭力。
2.校企合作舉辦專題設計展或設計大賽,提高學生藝術設計綜合能力。依照2016年版本的人才培養方案,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視覺傳播設計專業在校3年6個學期除完成計劃內的實踐教學外,還要完成以校企合作為主體的實踐性設計活動項目,如“創意DV作品大賽”、“六個核桃創意包裝設計大賽”、“烘培大賽”等多個公司、社會團體與學校合作舉辦專題設計展、設計作品專題研討會。學生直接參與的這些來自設計一線的綜合性實踐教學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綜合、創意與作品的結合,全面提高了學生藝術設計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蘇亮.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教育模式的探討[J].科教文匯,2008(5).
[2]豐高明.藝術設計教育與創新模式探究[J].裝飾,2006,155(3).
[3]王麗梅,戴娟.關于藝術設計教學改革的探討[J].華章,2009(10).
項目基金: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16年度課題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課題批準號:XVI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