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刑法崗位需求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嚴重。目前在大陸刑法教育畢業(yè)生中,無法滿足使大學刑法教育的改革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門話題。本文以大學刑法教育的發(fā)展現狀為研究背景,結合相關刑法工作的社會發(fā)展狀況,分析大陸大學刑法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根據刑法的理論特性,進一步探討,優(yōu)化大學刑法教育的有效對策。提高大學刑法教育的教學質量,從而提升刑法教育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率。
關鍵詞:大學刑法;困境;出路
一、引言
依法治國政策的全面實施,使大陸全面步入法治社會,同時也使大陸的刑法教育步入黃金時期。但是,受“學法熱”這一趨勢的影響,大學教育在招生的過程中,出現了招生“過度膨脹”的現象,導致大學刑法教育質量明顯下降,同時形成大學刑法教育就業(yè)率低這一現象。因此,在 “關于學歷、學位”相關規(guī)定的會議上,部分教育學者提出,應取消大學刑法教育這門課程,只在研究生學歷的基礎上設立。但本文認為應推翻這一決議,需要根據分析大學刑法教育存在的原因,針對性的解決大學刑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在保留大學刑法教育這一門課程的基礎上,有效地解決大學刑法教育就業(yè)率都低的問題[1]。
二、大學刑法教育發(fā)展困境
(一)畢業(yè)生實踐能力較低
在有關于刑法類工作實踐中,相關部門需要畢業(yè)生具備法庭審判技能、辯護技能、推理技能、犯罪心理解讀技能。互聯網的發(fā)展,導致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越來越科學化,因此刑法工作部門,對求職者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根據刑法教育畢業(yè)生的工作狀態(tài)表明,75%的畢業(yè)生在參加工作三年以后,才具備這些專業(yè)的技能。這一狀況表明,大學刑法教育過程中,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性是導致刑法畢業(yè)生綜合素質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大學刑法教育的封閉性
根據調查表明,目前大陸大學刑法教育過程中,僅僅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典》為教育基礎的,而我們都知道,目前兩岸有兩部刑法,一個是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還有一個是臺灣的《中華民國刑法典》,這兩部法典在緩刑和罰金刑等這兩方面的內容都不一樣,而大學刑法教育的單一式教學,導致刑法教育在知識理論教育這一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封閉性。而這一教學模式的缺陷,導致畢業(yè)生在今后的刑法工作實踐中,因為地區(qū)的差異性,而出現了判決誤差。同時,大學刑法教育的教學內容上,除了知識理論的單一性之外,在課程設置上,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例如: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忽略了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與刑法相關的課程。而專業(yè)設置的不合理性直接影響了刑法教育畢生的就業(yè)率[2]。
(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形式化
刑法教育的教育目標:是通過刑法教育的理論基礎,運用到刑法工作過程之中。由此得出,刑法教育的實踐性大于理論性。但是,根據調查表明,在大學刑法教育過程中,雖然設置了法學旁聽、模擬法庭等相應的法律實踐課程,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形式主義遠遠大于教育主義。例如:在法學旁聽這這一實踐課程中,課程教育的要求是:學生自主參加,雖然這符合大學自主學習的發(fā)展理念,但是,這一教育形式間接的降低了大學刑法的教學質量,讓學生沒有意識到,在刑法教育過程中,實證教學的重要性。其次,“學生自主參加”這一課程要求,導致學生上課入座率非常低,使“法庭旁聽”這門課程在刑法教育中,顯得毫無意義。第三,大學刑法教育過程中,實踐課程的實施過程呈現了短暫性、階段性的弊端。
二、大學刑法教育的教育出路
(一)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
根據調查訪問大學刑法教育老師,其中80%的老師認為,大學的刑法教學目標應該是知識理論性型刑法人才。這一錯誤的教學目標,直接導致畢業(yè)生的綜合素質較低。正確的大學刑法教育目標應該是應用型刑法人才的培養(yǎng)。大學刑法教育應該以傳授基礎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還需要注重刑法職業(yè)素養(yǎng)與職業(yè)技能的培訓,使刑法教育與刑法職業(yè)相融合。因此,在課程設計上,需要通過增設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等與刑法相關的學科,完善學生的刑法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將學生的刑法實踐課程,納入大學刑法教育重點考試課程,提高學生的對刑法課程實踐的重視度。使學生在今后的刑法就業(yè)過程中,能夠快速的適應工作環(huán)境。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刑法教育就業(yè)率低的社會現象[3]。
(二)教學模式的改善
目前,大陸的大學刑法教育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教師采用“知識灌輸法”將刑法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這種教學水平非常明顯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影響了刑法教育的教學質量,因為刑法的理論知識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理論知識,它是非常枯燥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互聯網和案例教學的方式,將刑法的理論知識,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活躍大學刑法教育課堂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通過案例教學的方法,將刑法的理論實施融入刑法案列過程中,使學生在增加刑法經驗的同時,潛移默化接受刑法知識,而且案例教學法比知識灌輸法更容易讓熟記刑法知識,并且不容易忘記。
最后,是改善刑法實踐性教學考核方式,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對學生刑法實踐課程上,知識掌握狀況進行考核[4]。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大陸大學刑法教育存在著畢業(yè)生實踐能力較低、大學刑法教育的封閉性、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形式化等問題。為改變這一發(fā)展現狀,需要通過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教學模式的改善兩個方面,提升大學刑法教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改善刑法教育畢業(yè)率低這一社會現象,同時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黃娜,李揚.論公安院校本科刑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J].公安教育,2013,(07):54-59.
[2]李菊蕾.以刑法課程教學為視角探索高職法學教育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0):118-119.
[3].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6年 總目錄[J].山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24(04):95-96.
[4].立足民族和地域基礎 培養(yǎng)高素質法律人才——團結奮進的內蒙古大學法學院[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49(02):2.
作者簡介:林砡如,女,民族:漢,臺灣省嘉義縣人,學歷:碩士,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研究方向:民族法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