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的出行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在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正忍受著交通擁堵所帶來的困擾。文章開篇首先論述了大數據與智能交通系統的有關概念,然后開始介紹智能交通系統所涉及到的相關技術,同時也對其應用形式做了一些闡述,文章最后則是表達了大數據對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的推動作用,并對以后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以期有助于城市交通系統的優化。
關鍵詞:大數據;ITS;應用
1 大數據概述
互聯網技術自誕生至今,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里便已經歷了幾代變革,先如今,正告別IT時代逐漸向DT時代邁進,所謂的DT時代,通俗的來講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數據信息時代。互聯網的大規模運用造成了信息數據的幾何增長,世界上各個角落無一不充斥著各種數據信息,怎么才能做好信息的處理工作并將它們的價值發揮出來,就成了大數據技術發展的核心問題。
2 智能交通系統簡介
2.1 ITS技術概念
ITS涉及多門學科,其基本技術包含很多種,主要的就是:信息綜合處理技術,通信技術,傳感及定位技術等,這些技術的協調配合,將使交通管理系統獲得極大地發展。在ITS系統中,每種技術均發揮著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主要敘述三種:
1)信息綜合處理技術。又可稱之為信息技術,其為ITS系統中的基礎技術,它的主要功能是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再以通信技術為手段,把特定信息傳遞給相應的用戶,在系統中對信息的收集和處理是基礎工作,其最重要的功能是進行信息的傳遞。再然后就是利用通訊技術把數據傳輸到用戶終端。
2)通信技術。通信技術在ITS系統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實現傳輸功能,信息采集裝置以某種途徑將信息傳遞到處理系統,處理后的信息再由通訊系統發給用戶終端,實現通信功能。
3)GIS與GPS技術。GIS作為一種地理信息系統,它的核心是一種空間處理技術,其間為方便表達會使用到一些圖形來做說明,用戶一旦向系統表達出需求,系統就會利用GPS技術獲取相關的地理數據信息,然后以一種用戶方便接受的方式展示給用戶。在ITS系統中GPS技術主要就是起到精準定位作用,兩者協調實現更加高效的導航,以此緩解城市街道的交通壓力。
2.2 ITS結構分析
ITS的系統結構不是單一的,它隨著地域的不同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起步較早,發展也比較成熟,因此它們制定通行的ITS標準是最為成熟的,在世界范圍內也是被普遍認可的。這就給中國的ITS結構制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我國的ITS結構不僅要符合中國國情,還要考慮到與世界標準的適應統一問題。
3 智能交通中的大數據理論
3.1 整合信息資源
信息采集與大數據處理分析是一個基礎流程,其能在ITS與相關系統之間實現信息共享,它不僅縮短了獲取信息的時間,而且還提高了數據處理效率。ITS系統在一般工作條件下,是利用信息采集系統實現數據收集與分析的,但是遇到特殊情況不適合機器運行時,就需要進行人工采集了。
3.2 處理儲存數據
大數據的處理過程就如同處理衣物一般,首先對數據的格式、內容等進行梳理,目的在于方便之后的分類、歸納整理與存儲。如此一來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使用者在調取信息時會更加方便高效,與此同時也避免了數據誤傳等現象。有效的保證信息的科學儲存,對于推動智能化交通系統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3.3 信息發布
在系統上展示的信息,并不是用戶開始反應的信息,它是經過加工處理之后得到的,之后在以不同的形式反饋給用戶。這里需要強調一點,那就是終端設備的不同,將直接導致信息傳輸形式的差異。我們常見的終端設備就是一些電視、手機和報紙等。ITS系統具有極大的包容性,無論用戶以何種終端提出訴求,系統都應該盡力滿足,以此改善交通環境,使其更加便利。
4 大數據應用分析
4.1 應用方式
4.1.1 增強交通系統感知力。在日常生活中,大數據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物聯網,而物聯網的拆分,大概分為三個部分:感知,網絡與應用。感知層在該技術中最為基礎,其功能就是提高ITS的感知能力,以此來獲取最為精準的信息。
4.1.2 實現數據共享。云計算的出現在計算機技術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大數據中運用云計算可以解決以往的時空限制,達成數據共享的目標。這同時也有助于城市的各種交通管理。用戶對數據種類沒有特殊要求,因此其可以使用多種數據,由于數據過于龐大,故而還需要采取集成處理,方可滿足用戶需求,進而緩解交通壓力,提升交通管制效率。
4.2 大數據的應用意義
大數據在智能交通系統中應用的意義,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云計算技術使大數據擺脫了以往的地域制約,達成信息共享目標。
2)大數據中的集成處理技術,極大地提升了數據在各系統間的處理效率。
3)對于交通資源的科學分配,大數據居功至偉。
4)加強了道路交通的感知能力,這樣一來,交通壓力將進一步減緩。
5)最重要的一點,在安全方面大數據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 發展前景展望
由上文可以知道,ITS技術在西方已有成熟的行業標準,而我國由于接觸較晚、發展較慢,因此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可以預見,一旦在ITS中合理的運用大數據技術,我國的交通面貌將有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通過加大我國的大數據研發力度,將大數據研究對象由私人交通轉變為公共交通,搭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智能交通系統。只要技術發展到相對成熟的程度,我們就能實現減少交通隱患,優化交通環境等的既定目標。
6 結語
大數據與ITS的結合就是希望搭建一個更加高效、安全、環保的交通運行系統,加強對交通監管力度,為市民創建一個健康的交通環境。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理念的強勢崛起,互聯網+交通也被多次提及,其目的就是使用信息化方式來改良交通環境,而當中的智能化在城市交通中的運用最讓人期待。
參考文獻:
[1]閆紅偉.交通大數據在智能高速公路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5(3):94-95.
[2]李康.大數據及其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綜述[J].信息通信,2016(12):197-198.
[3]楊曉牧.試述大數據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應用[J].交通節能與環保,2015,11(1):76-79.
作者簡介:曹琦(1996.03.26)男,民族:漢,籍貫:湖南永州,職務:大學在校,職稱:學生,學歷:高中,研究方向:計算機,單位:陸軍步兵學院石家莊校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