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宗
我國目前是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國,有一億多糖尿病患者,還有一億多的潛在患者。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慢性進行性代謝障礙性疾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稱之為與心腦血管病、癌癥等同的“世界三大頑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體力活動的減少,發病率在逐年提高,國外把它稱之為“現代生活方式病”。
眾所周知,皮下注射胰島素是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糖尿病治療方式。
胰島素一般為皮下注射,其作用機理為增加葡萄糖的利用,能加速葡萄糖的代謝和轉化,促進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和貯存,故能降低血糖。目前臨床上主張:更積極用藥,Ⅱ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的反應日差,血糖控制不良者,應盡早開始胰島素治療,不要拖到胰島的β細胞功能完全衰竭時才用;而早期應用胰島素可使β細胞處于完全“休息”狀態,有利于其功能恢復。
胰島素只供注射用,口服無效。根據作用時間長短,可分為短、中、長效三種。主要副作用是過量易致“低血糖反應”,甚至昏迷。
醫藥學家指出:注射用胰島素畢竟不是普通藥物,使用中有許多訣竅,一般人較難掌握。為此專家告誡:有必要掌握使用胰島素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臨床上廣泛使用的胰島素,如諾和靈、優泌林等是通過“轉基因技術”生產出來的。它們可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或是預混型多種。
1、普通胰島素(正規胰島素RI),是臨床上最常用的短效制劑,作用快,注射后0.5~1小時起作用,2~4小時為作用高峰時間,維持6~8小時,可用作肌注、皮下注射或靜脈滴注。給藥后20~30分鐘內須進食,否則易致低血糖。
2、低精蛋白鋅胰島素,為中效制劑,只能皮下注射,吸收慢,注射后6~8小時達高峰,持續10~24小時。
3、魚精蛋白鋅胰島素,為長效制劑,只能皮下注射,吸收更慢,維持24~36小時。
二、胰島素的適應癥: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糖尿病婦女妊娠期與分娩期,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且有嚴重并發癥者,及口服降糖藥治療無效的患者。禁忌癥:有低血糖、肝硬化、溶血性黃疸、胰腺炎和腎炎者等忌用。
三、使用胰島素應先由專科醫師診斷、確定具體方案,使用后應定期去大醫院復診,以調整劑量;每天劑量超過100IU者,應入院調整劑量。
四、從低溫冰箱中取出后,應將藥瓶放置于手心中滾轉,直到胰島素呈現均勻的混懸液,方可抽取。
五、用藥方式:應與磺脲類、雙胍類降糖藥或阿卡波糖(拜糖蘋)聯合應用,白天給予口服降糖藥,睡前注射魚精蛋白鋅胰島素(NPH),以補充夜間體內的“基礎胰島素”,可有效地控制血糖的“黎明現象”。所謂“黎明現象”表現為凌晨3時高血糖和早餐前高血糖。它主要與機體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以及胰島素抗體產生有關?!袄杳鳜F象”對糖尿病患者具有較大的危害性,要想防治它,應該做到早期發現,合理治療。
六、同時應用激素藥、口服避孕藥和甲亢藥物等多種藥物時,應適當增加胰島素的用量,因它們之間會發生“藥物性拮抗”。增加多少,要在醫生或者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七、初期使用胰島素者要警惕引起“低血糖反應”,甚至昏迷。尤其是用藥量過大或活動量過大,未按時進食者。一旦出現“低血糖反應”,如心悸、頭暈、精神不安、出虛汗、手抖和饑餓感等,有的老年人甚至可能表現為精神失常、嗜睡和抽搐等癥狀,應立即飲用糖水,或立即進食,重則應即送醫院救治(一般靜脈注射50%葡萄糖即可緩解)。
八、有的特異性體質者還可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如皮膚發紅、蕁麻疹和血管神經性水腫等,極個別人可發生過敏性休克,輕者可用抗組織胺藥治療,重者必須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加糖皮質激素藥物進行治療?;蛘吆歪t生商量調換藥物。
九、胰島素治療初期可因“鈉潴留”作用發生輕度水腫,但可自行緩解,也可適當減少氯化鈉的攝入,一般無需中斷治療。還可因血糖快速下降而改變滲透壓,致使眼球內晶狀體的折光性能改變,引起視力模糊,常于數周內自然恢復。
十、胰島素制劑一般有效期2年,應保存在4℃~6℃的冰箱冷藏室,定期進行檢查,有異常情況者嚴禁使用;注意應避免日照(因易于分解而失效),也不宜冰凍(因其化學結構為雙股螺旋狀的立體蛋白質結構,冰凍后易于變性、失效)。
十一、要注意避免在四肢注射胰島素,因四肢運動會加速胰島素進入血液,加速細胞對血糖的吸收利用,容易導致出現“低血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