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震寧
近年來,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的建設初見成效,產業集群發展的基本模式也獲得了業界認可。建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的創業歷程,給我們帶來了信心和勇氣;借鑒國際產業集群建設的研究和實踐,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理論啟示和實踐經驗。回顧既往的成就和不足,放眼國際產業集群建設的實際,深入理解產業集群思維和數字出版產業發展規律,可以初步總結出以下6個方面的主要經驗。
1.基地建設應做好框架的頂層設計
產業集群的頂層設計通常應當突出產業鏈的縱向整合。就數字出版基地的集群發展而言,應當包含“數字”“出版”和“商業”三個部分,“數字”部分是公共技術平臺、版權保護技術、交易結算、大數據。“出版”則主要是版權原始資源、創意設計方案、二次創作和制作、營銷發行、版權保護及交易等。“商業”則是推廣聯盟、發行渠道、廣告聯盟、增值服務整合等背后的支持系統。同時,還要有人才培養、金融、創投等服務業規劃。這些都是基地建設之初必須做好的頂層設計。
2.政府應當在數字出版基地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政府政策一直是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近幾年,一系列國家政策的頒布有力推動了數字出版產業的集約化發展。這些產業制度建設分別從財稅優惠政策、貿易保護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人才隊伍建設政策、政府服務管理政策、地理區位政策環境等多個方面支持了數字出版產業基地的發展。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集群是產業內部企業按照市場規律,通過自我選擇、自我管理、自我發展形成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在這一過程中無所作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該如何介入本國、本地區的產業集群建設,如何引導區域產業集群發展,以及政府介入的方式和深度應如何掌握,一直是產業集群研究關注的重點。
3.數字出版基地建設應當重點實行差異化發展
差異化發展是所有企業發展的不二法門。差異化是創新競爭的重要手段,差異化是品牌打造的基本策略,差異化是集約化經營的主要支撐。所有企業的發展都必須要想辦法通過差異化來實現,差異化是創新競爭的重要手段,差異化是品牌打造的基本策略,差異化是集約化的重要支撐。那種簡單的走基地搭臺、企業唱戲,坐地收租子的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或者一般的數字出版基地是無法長久的。
4.構建技術創新體系應當成為數字出版基地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
數字出版基地應當具有數字出版技術創新的機制,主要是:要使基地內品牌企業、項目不斷地通過創新保持領先地位;要推動企業不斷開展創新活動;要不斷地孵化新創辦的企業,基地應當辟出創客空間;要盡一切可能與周邊大學形成體系性的技術創新合作。總之,基地應當從若干方面構建自己的技術創新體系。特別是要設法將大學納入基地的技術創新體系,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5.人才隊伍建設應當成為數字出版基地公共服務的主要內容
作為產業集群式發展的數字出版基地,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人才服務工作機制是基地創新發展的核心內容。加大基地企業人才服務工作機制創新,對于提升產業集群企業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基地要建設為企業引進、推薦和協調特殊人才的平臺,讓入駐企業經常接到各類特殊人才信息,從而可以提出吸納的意向。同時,基地還可以設立就業創業人才培訓、培養平臺,為各類尋求就業創業的人才提供機會。這兩個平臺,應當成為基地獲取政府支持、實行公共服務的主要內容,借此做好基地人才隊伍的建設,實現基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6.創建和完善數字出版基地公共資源服務平臺
數字出版首要的公共資源服務就是版權保護,這是今年國家版權局召開的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形成的一致共識。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應可以利用好先進技術和大數據建設,采取集約化中介服務,成立專門機構,對基地入駐企業的版權給予保護。完善了數字出版基地公共資源服務平臺,基地入駐企業的凝聚力必將進一步得到增強。
產業集群發展雖然在國際上已經有了較長時間的實踐,可在我國還只有30年左右的初步嘗試,文化產業的集群發展還是最近十多年來的事情,得失評價不一。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建設是一個新生事物,盡管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可是距離規模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希望能通過實事求是的討論,總結經驗和不足,深化認識,深入實踐,讓“十二五”時期建立起來的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在“十三五”獲得階段性的更大成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