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金融技術幾乎與金融服務業本身一樣歷史悠久。但自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新一代的顛覆者憑借更高效的服務取代了傳統電子商務提供商。
當您使用貝寶、蘋果支付、谷歌錢包或者只是您的信用卡進行網上購物時,作為消費者的您、電子商務零售商以及幕后兌換貨幣的銀行都在使用FinTech。
當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TD Ameritrade以及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購買股票,銀行結算證券交易時,這就是FinTech。
當您上網去尋找最理想的抵押貸款利率,或者為您自己的公司再融資時,這也是FinTech。
FinTech定義
從廣義上講,FinTech(金融技術)是應用于金融服務或者用于幫助企業管理其業務相關財務的任何技術,包括新軟件和應用程序、流程和業務模型等。
FinTech曾經被認為不過是后端數據中心處理平臺,近年來被重新認識為通過云服務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易的端到端處理基礎平臺。
FinTech并不是什么新東西。只要有金融服務,它就會以某種形式存在。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FinTech不斷演進,開始顛覆和重塑商業、支付、投資、資產管理、保險、證券結算,甚至以比特幣等網絡貨幣的形式變革貨幣本身。
德勤咨詢公司技術和銀行業務負責人Eric Piscini說:“您看看當今的銀行,注意它們把錢投到哪里,它們其實是科技公司。”
據德勤咨詢,短短幾年內,提供FinTech的公司便確定了每一金融服務子領域的發展方向、規模和變革進度。
德勤在最近的一份行業報告中指出,“現在客戶期望的是無縫數字引導、快速貸款審批,以及免費的個人對個人支付——所有FinTech支持流行起來的創新。雖然FinTech現在還沒有主導行業,但已經在獨立企業那里大獲成功,成為金融服務價值鏈的重要環節。”
FinTech是怎樣實現顛覆的
據德勤報告,重塑FinTech的顛覆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網上購物,隨著實體店購物消費的萎縮,網上購物快速增長,使得在線無現金交易解決方案成為主流。
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機構之間相互掣肘,相互競爭,只有擁有客戶體驗才能贏得競爭。銀行正在減少柜臺服務,轉而關注FinTech和大型技術公司,通過其他方式來吸引客戶。
新交易平臺,收集數據,從整體上看清楚市場,使用分析來揭示發展趨勢。
保險產品,越來越多的針對客戶而量身打造,相應的要求覆蓋特定的地方、使用和期限。這促使保險公司收集和分析客戶的其他數據。
人工智能,替代復雜的人類活動,在突出金融服務產品優勢方面發揮了作用。
交易流程改進和中間件,這兩種方法成本都很高。這促使傳統的金融服務企業考慮擁有市場貸方能力的合作伙伴,以提供FinTech解決方案,從而不用徹底改變基礎設施。
監管新環境
2007~2009年金融危機之后,監管機構對金融服務行業的大企業要求越來越嚴格,相應的促進了更敏捷的小公司和創業公司的發展。例如,2010年的Dodd-Frank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建立了一些新的監督機構,這代表了自大蕭條以來金融服務業最大規模的監管改革。
據金融和商業服務公司Piper Jaffray副總裁Jason Deleeuw,對于為銀行提供集成技術、服務、數據和分析服務的公司,他們的托管服務會大幅增長。
在花費數十億美元和數千小時以適應新的監管環境后,金融服務市場總體上轉向推出新產品和服務。在某些情況下,銀行成為技術開發者。Deleeuw說,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金融服務業發現把電子支付或者客戶引導相關技術外包出去要比自己開發簡單得多。
例如,銀行大量的采用在線抵押貸款服務平臺來處理客戶賬戶。
Deleeuw說:“銀行要應對抵押貸款相關的大量監管問題,因此,如果采用內部系統的話,成本會非常高。考慮到成本以及管理自己內部系統帶來的監管風險,我認為這有助于推動銀行更多地轉向采用外包解決方案。”
Deleeuw補充說,人們對以服務為基礎的系統的興趣越來越高,其實施成本也在下降,而技術更加健壯,使得這類系統的應用越來越多。
在iOS 11上,蘋果支付的P2P支付短信的外觀。
電子商務的爆炸式發展促使為金融服務、零售和其他行業的創業技術供應商建立了健康的生態支持系統。雖然非常謹慎,但銀行仍然非常迅速地采用能夠創造新收入來源或者提高效率的技術。因此,他們尋求幫助,把新技術(例如,對等支付)集成到他們龐大的現有基礎設施中。
據Piscini,在過去十年中,FinTech供應商生態支持系統已經從10家左右的大企業發展為1萬多家公司。這反過來也催生了一種稱之為生態支持系統關系管理的新服務,即ERM。
Piscini說,“您管理1萬家供應商的方式與管理10個技術合作伙伴的方式完全不同。對于大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相對于之前的10家合作伙伴,怎樣管理您的1萬家供應商生態支持系統?對他們來說,技術不是大問題,但我能得到什么樣的創新,在一個比過去更細分的生態支持系統中,怎樣實現這些創新呢?”
銀行成為技術提供商
銀行也成為技術提供商,與貝寶或者Square等相競爭,有時也會合作推出共享平臺,來提供服務。
例如,今年早些時候“預警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美國銀行、BB&T、Capital One、JPMorgan Chase和富國銀行擁有的技術提供商,發布了其新的Zelle個人對個人支付服務。預計該服務平臺今年將得到30多家銀行的支持,并將支持8600萬家美國移動銀行客戶發送和接收付款信息,從而替代現金和支票。
Piscini說:“對于顛覆了銀行業的FinTech公司,銀行業也正在顛覆它,這真是有趣的輪回。這是顛覆者被顛覆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Lucas Mearian——高級記者,其工作涉及企業移動問題,包括移動管理、安全、硬件和應用程序,以及企業協作技術等。
原文網址:
http://www.computerworld.com/article/3225515/financial-it/what-is-fintech-and-how-has-it-evolved.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