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前幾天,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金拱門(中國)有限公司的消息正式對外發布。雖然這次改名只涉及管理公司,并不涉及門店,但依然引來網友瘋狂的調侃及吐槽,可謂一次品牌界的娛樂新聞。
可口可樂公司前任董事長曾經說過:只要“可口可樂”這個品牌在,即使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化為灰燼,半年之內他就可以重建一個可口可樂,這就是品牌的價值所在??梢哉f,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品牌,而對于一個品牌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名字。
品牌在進入海外市場時,需要根據區域、文化的差別讓其品牌的本土化名稱與品類屬性、產品訴求相吻合。品牌名稱本土化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目標市場的品牌傳播阻力,讓受眾更容易接納、推廣、宣傳,也更容易贏得目標市場的尊敬。
不少國際品牌在中國化的道路上獲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可口可樂”。其中文品牌名稱可謂品牌命名的頂級佳作:“可口”讓人們聯想到飲料的美味,“可樂”突出帶給人們的心理享受,與可口可樂多年來一直強調的“歡樂、盡情”的品牌形象不謀而合。大家熟知的舒膚佳和優步,最近改名的愛彼迎也都是不錯的成功案例。
當然,不成功的案例也是有的,例如“雷克薩斯”。在最早進入中國的一些豪華汽車品牌中,最受歡迎的是“BBL”,也就是奔馳、寶馬、凌志?!傲柚尽笔抢卓怂_斯進入中國時用的第一個名字,也是最受歡迎的一個名字,有“凌云壯志”的寓意。但是當其更名為雷克薩斯后,便與國人文化思想發生偏離,認同打了折扣,拱手將前三的位置讓給了奧迪。
奔馳最早在進入國內市場時也曾遇到過這樣挫折。香港人把Benz英譯為“賓士”。但把“賓士”拿到內地市場就碰到麻煩了,有人叫它“笨死”,也有人稱之為“本茲”,諧音要么難聽,要么難以理解。之后,為了扭轉這種局面,Benz迅速將中文譯名改為意韻俱佳的奔馳。檔次上去了,寓意變好了,名聲自然就傳開了。近日,不知是不是為了提振中國大區業務,蘋果公司也對三大系統和相關應用進行了更名,例如Wallet改名為“錢包”、TouchID改名為“觸控ID”等等。
一個品牌想打入目標市場,在該市場取得好成績,最要緊的就是深入了解當地文化,解決文化認同問題。品牌傳遞的信息和價值要尊重目標市場的文化習俗,順著文化的方向走下去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中國許多自主品牌,比如滴滴、比亞迪等,都走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但國際化不是簡單的把產品賣出去,更重要的是樹立起品牌形象,獲得尊敬。因此,品牌命名不僅要國際化,還要在本土化的同時與當地文化相結合。
以前的外企來到中國發展都不會太在意是否要取一個中國名,大多數都是音譯了事。這次麥當勞更名,雖說主要是資本層面的需要,但也從某個側面說明了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越發深遠,且中國市場的價值、地位也與日俱增。
總而言之,我們歡迎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并取一個響亮好聽的中國名字,同時也希望看到中國自主品牌走出國門后適應和尊重當地文化,多起一些適應當地市場和文化需求的名字?!?/p>
(作者是品牌聯盟咨詢股份公司董事長)
環球時報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