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美麗的扎魯特旗位于通遼市西北部,樸實的土地養育了勤勞善良的人民,遼闊的草原賦予牧民寬廣的胸懷。阿日昆都楞鎮北薩拉嘎查的諾恩達古拉一家,便是生活在這里的普通牧民。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諾恩達古拉就是其中一員。
“真的見到習大大了?”
“你跟習主席握手了?那我也跟你握握手,沾沾光。”
“你家真是咱牧民的驕傲,大家都要向你們學習!”
諾恩達古拉家獲獎的消息傳遍家鄉,安靜的村莊沸騰了。
“我一個牧民,能見到習總書記,這輩子值了。”說起當時的情形,諾恩達古拉難掩激動,臉上浮起純凈的笑容。
諾恩達古拉一家,既普通,又有些特別。曾經的兒媳婦成了“閨女”,公公遠親的表侄兒,改叫老兩口爹和媽,孫子和“外孫女”對老人來說,都是手心手背上的肉。一家人風雨十幾載,父慈子孝、夫妻恩愛、兄妹相親,屢獲“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稱號,是鄉親們口中的好榜樣。
1994年,諾恩達古拉與牧民烏力吉孟和喜結良緣,夫妻感情特別好。不久后,兒子出生,生活更添美滿。1998年,一場電線著火引發的火災,燒毀了3間老屋,讓這個家變得窘迫不堪,5口人只能擠住在簡陋狹小的牧鋪里。第2年,他們傾盡家財,總算翻蓋起4間瓦房。人在才有家,一家人重燃希望。奈何禍不單行,半年后,烏力吉孟和不幸遭遇車禍撒手人寰,幸福之家天塌地陷。公婆失去了唯一的兒子,精神幾近崩潰,諾恩達古拉徹夜難眠。“公婆的兒子走了,如果我再把他們的孫子帶走,那不是要了老人的命嗎?可要把孩子留下,我又合不得。”諾恩達古拉下定決心,“以后我就是你們的閨女,咱們一塊兒過。”
其實,老夫妻還有3個女兒,老兩口卻說還是自家呆著習慣。同村住的大女兒阿拉坦花有時做好了飯,也請不到父母。“就你兒媳婦做飯好吃,我這當姑娘的也比不上嗎?”每每得到回答:“都一樣,都一樣。”看到父母和從前一樣安康快樂,阿拉坦花和兩個妹妹倍受感動。
那以后,諾恩達古拉既要照顧父母和兒子,又放心不下牧鋪的牛羊,每天幾十里路來回跑,生活壓力加上繁重的體力勞動,讓她日漸憔悴。“這哪行?就算是男人,也扛不住啊。”父母開始給“閨女”物色“新女婿”。丈夫早逝,舊傷未愈,她無法接受,一再拒絕:“我自己也能把孩子拉扯大,給你們養老。”
2000年冬天,接連而至的大雪讓牧民們損失慘重。諾恩達古拉家的棚合簡陋,防寒性差,和親戚家合養的60頭牛,凍死了32頭,好的10頭給了親戚,留下的都是有傷的。連續的災難,讓這個樂觀、堅強的女子,耗盡心力和體力。趁這個機會,娘家老父親和姐姐三番五次勸說諾恩達古拉再嫁。棚合加固的活兒,確實缺個男勞力,她勉強同意讓賀西格都冷來幫忙。一段時間后,她發現,公公幫她選的這個“新丈夫”,踏實肯干,言語不多,卻知冷知熱。其實,也正是諾恩達古拉對公婆的孝行,打動了樸實的賀西格都冷。“你得孝順我爹媽,對我兒子好,我才同意嫁給你。”終于,兩個善良、勤勞的人走到了一起。諾恩達古拉年幼的兒子沒幾天便“爸爸”叫個不停了。
沒多久,家里面臨新問題,新夫妻是不是再生個孩子?諾恩達古拉顧慮重重,一拖再拖。丈夫倒想得開:“無所謂,有個兒子就夠了”,最心急的又是老兩口,好說歹說,諾恩達古拉總算點了頭。女兒的出生,讓和諧歡樂的家里再添喜氣。
看著大人們圍著襁褓中的妹妹轉,小哥哥不高興:“你們只喜歡妹妹,我不要爺爺,不要妹妹了。”沒過半晌,卻又蹦蹦跳跳出門,給妹妹買玩具去了。
轉眼間,小孫女長到了五六歲,在一家人的嬌寵中,乖巧又頑皮。一時興起,會給爺爺扎上滿頭的小辮兒,只要孫女高興,不管誰來串門,爺爺都不肯摘下來。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兩個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形影不離。如今,女兒念初中,兒子考上了大學。兄妹倆的獎狀把家里的一面墻貼滿了
諾恩達古拉家的牧鋪偏遠,手機時常沒信號。父母身體還好時,她和丈夫隔兩天回村看看,把煮好的羊肉送去。2012年冬天,扎魯特旗遭遇罕見的雪災,大雪封堵了牧鋪的門窗和回村的路。辛苦扒開的通道,只要大風刮起,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費。沒膝深的雪地里,摩托車派不上用場,夫妻倆往返近30里路,也要堅持隔天回趟家。
2014年,拉草的車翻了,滑落的煤袋子正砸在諾恩達古拉身上。第二天去醫院檢查才知道,諾恩達古拉4根肋骨骨折了。由于放心不下患高血壓的母親,她死活不住院。她對家人說:“只要全家人幸福地在一起,我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兒,病就好了。”
今年大年初六,母親不慎摔倒,在科區住院一個多月,諾恩達古拉衣不解帶地侍候著。沒多久,母親行動不利落,老父親又病了。為了照顧父母,近一年來,夫妻倆每天兩頭跑,牧鋪上的活兒不能耽誤,還得送飯回家,晚上,丈夫只能貪黑回牧鋪去住。
50歲的鄰居蘇布道身患嚴重類風濕,諾恩達古拉得空便幫她收拾屋子,年底大掃除時,她總不忘找來舞蹈隊的姐妹們幫忙。哈斯其木格告訴記者:“要不是她提醒我,還給了我去醫院檢查的錢,我都不知道自己長了腫瘤,做了手術后,我已經沒事了。”有村民說,每年“六一”兒童節,諾恩達古拉都會給貧困學生捐款。
“現在我家生活好了,力所能及地幫幫鄉親們是應該的。能有這樣的榮譽,今后更要做好榜樣了。”諾恩達古拉說。
(摘自《通遼日報》2016年12月29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