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榮
二孩政策放開后,有很多30歲以上甚至超過40歲的女性想生二胎。在這部分人群中,很多都會面臨高血壓所帶來的風險。在門診或網絡咨詢中,有很多備孕的女性前來咨詢:“醫生,我有高血壓,還能懷孕嗎?”在此,我們就來談談高血壓與妊娠的問題。
血壓分多種
白大衣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是指在醫院測量血壓高,而家庭自測血壓正常;動態血壓顯示在醫院剛背上動態血壓計的時間段血壓升高,第二天來還動態血壓計的時間段血壓也升高,但在家的這段時間血壓均正常。這種情況在女性患者中很多見,這種情況一般與到醫院時情緒緊張有關。這樣的高血壓,不是真正意義的高血壓,一般脫離醫院的環境,患者血壓就正常。這類女性懷孕后一般血壓平穩,預后效果良好。但也有研究表明白大衣高血壓的女性在妊娠20周后發展為妊娠高血壓或先兆子癇的比例比正常血壓者高。所以,白大衣高血壓患者一旦懷孕,在家必須嚴格監測血壓。
隱匿性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與白大衣高血壓不同,隱匿性高血壓是在醫院測得的血壓<140/90毫米汞柱,而動態血壓≥135/85毫米汞柱。這種情況目前尚缺乏大規模的研究,小樣本的研究表明至少20%的隱匿性高血壓患者在孕早期會發展為高血壓。
慢性高血壓:這種患者的血壓在醫院和家庭自測血壓均明顯升高。
繼發性高血壓:指有其他原因(如腎臟疾病、腎血管疾病和腎上腺疾病)導致的患者血壓升高,糾正和治療這些疾病后血壓可以恢復正常,一般占高血壓患者比例的10%左右。
原發性高血壓:這些患者的高血壓原因不明,主要跟遺傳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占高血壓患者人群的90%,而肥胖和年齡增加是原發性高血壓升高的主要因素。
正常妊娠對血壓的影響
在妊娠前3個月,因為激素水平的變化,血管擴張,血壓一般會下降5~10毫米汞柱。這個血壓水平會持續到妊娠中期,到妊娠晚期血壓就會恢復到懷孕前水平。
對于大多數輕度慢性高血壓的患者,血壓在妊娠期的變化也遵循這個規律,甚至有部分正在服藥的高血壓孕婦,因為血壓的降低,會逐漸減少降壓藥物的劑量,甚至停用降壓藥物。
孕前高血壓會明顯增加妊娠的風險,尤其是血壓重度升高的女性,因為在妊娠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在原有慢性高血壓的基礎并發妊娠期高血壓、先兆子癇和子癇;對胎兒的影響是可能出現生長發育遲緩、胎盤早剝,并增加早產和剖宮產的風險。
備孕之前需要做的檢查
尿液檢查:監測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鏡下檢查白細胞和紅細胞,必要時做中段尿培養,排除慢性腎炎和腎盂腎炎等導致高血壓的疾病。
血液檢查:包括肝腎功能和電解質、尿酸、血糖等。
心電圖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和動態血壓檢查。
超聲檢查:主要為腎臟和腎動脈超聲檢查,以排除腎臟和腎動脈疾病。必要時要查腎動脈CT血管成像,排除腎動脈狹窄。
激素檢查:包括對腎素-血管緊張素和醛固酮、皮質醇、兒茶酚胺類激素的檢查。
高血壓女性備孕前的準備
對于繼發性高血壓,能找到導致高血壓的原因,并去除這個原因,就能使血壓恢復到正常水平,這其實是最理想的。
比如之前有一位血壓升高的35歲女性想要生二胎,醫生先讓她做些常規檢查,發現她的血鉀明顯偏低,結合患者沒有明顯的高血壓家族史,建議她做檢查排除是否有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該患者血液檢查和腎上腺CT檢查的結果,均提示她腎上腺長了個瘤子,是這個瘤子長期分泌的激素導致她血壓升高。泌尿外科醫生在腹腔鏡下微創手術切除腫瘤后,血壓恢復正常了,愉快地去孕育她第二個寶寶了。
對于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而言,就沒這么幸運了,因為原發性高血壓目前沒有確切的病因,遺傳因素尚沒有辦法改變。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的,比如低鹽低脂飲食、戒煙戒酒、控制體重和減肥、避免熬夜、作息規律、規律運動等等。建議患者一周至少進行3~4次有氧運動,比如跑步、快走、游泳、騎車等,每次至少持續30分鐘。
高血壓女性妊娠期監測
血壓升高的女性,孕前經過詳細的檢查,經過產科和心臟科醫生的綜合評估,認為可以考慮妊娠的,也不要掉以輕心,應做到以下幾點:①先要放松心情;②改善生活方式,避免體重增長太多太快;③孕期加強對血壓、尿蛋白和眼底血管的監測;④孕期血壓水平的管理相對較寬松,因為太嚴格的血壓控制,反而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血壓超過160/100毫米汞柱時才需要使用降壓藥物,首選甲基多巴、次選拉貝洛爾和拜心同,避免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要注意,孕婦最初的三個月內盡量避免使用任何類型的降壓藥。
最后提醒有高血壓的女性患者,在決定妊娠,尤其是二胎時,一定要慎重。如果是重度高血壓,已經合并心臟、腎臟和腦血管并發癥的,則禁止妊娠。高血壓前期和輕度高血壓的患者一旦懷孕,孕期必須加強監測,一旦發現異常,應盡快到大型綜合醫院就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