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雪

經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新泰市以加快資源城市轉型為主線,在新一輪激烈的區域競爭格局中,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驕人業績,形成了新的相對優勢。一座城市的美麗蝶變離不開對政府的巨大考驗,就政府與市場、企業、生態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泰模式,本刊記者專訪了新泰市市長趙書剛。
應勢而謀,精準招商
《齊魯周刊》:招商引資是發展縣域經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抓手,新泰在這方面有哪些思路和舉措?
趙書剛:縣域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篇大課題,既需要苦練內功,做強本土企業、現有產業,更需要海納百川,對外招商引資,引進優質資本、項目、技術,特別是人才。我們主要圍繞招大引強、招才引智、招金引銀,做了“誰來招、到哪里去招、怎么招、招來怎么辦”四篇文章。
首先,我們明確了招商主體,將分散在各部門、各鄉鎮的招商力量進行了整合,圍繞重點培植的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光電科技、裝備制造、循環經濟、現代物流、生物醫藥等產業,組建了6個招商小組,由市級領導帶隊,著力引進產業鏈上下游和價值鏈高端項目。今年以來,6個招商小組共聘請科技顧問22個,對接行業協會18個,引進項目14個,其中過億元項目6個。
再就是我們明確了招商方向,在全面分析梳理發達地區產業發展現狀和產業轉移規律的基礎上,鎖定了招商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和重點人群。招商區域上,主要是面向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先進發達地區;招商重點企業上,主要是面向國內外500強、行業領軍企業、知名基金公司、大型產業園區;招商重點人群上,主要是瞄準在我們新泰投資企業的負責人、新泰籍在外人士、行業協會負責人等。通過這“三個鎖定”,我們的招商引資更聚焦、更精準、更有成效了。
在招商方式上,我們根據招商大環境的新變化,因時勢而謀劃,著力創新招商方式,實施了精準招商策略。比如說,采取“總部+基地”“基金+項目”的模式,招引大企強企到新泰建設區域總部、生產基地和研發機構,引進基金公司,支持骨干企業、招商引資項目。目前,我們已經先后與中關村發展集團、青島保稅港區等60余家央企強企達成合作,設立了56個項目;設立的天地資本產業園,也已經孵化第升科技環保設備等14家企業。
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
《齊魯周刊》:創新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作用至關重要,新泰是如何圍繞“四新四化”推進科技創新的?
趙書剛:在“四新四化”中,科技創新是源頭活水,沒有科技創新,“四新四化”將是無本之木。因此,我們抓創新首先抓科技創新,在推進上我們主要是以打造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為抓手,全力抓好“企業主體、平臺支撐、人才核心”三個關鍵要素。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細胞,是科技創新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組織,我們除了激發企業內因,做強企業這一創新主體之外,在創新平臺建設上,我們按照“一個產業一個研究院、一個園區一個孵化器、一個企業一個技術中心”的“六個一”思路,著力與名院名企名校合作,加快建設高端創新平臺。我們與中關村合作設立了美國硅谷新泰創新創業基地,建立了全省唯一的中關村信息谷創新示范基地,與清華大學合作設立了江北第一個縣級“啟迪之星科技孵化器”。
目前,全市建成5處產業研究院、5處科技孵化器,建有4家國家級實驗室,各級各類科技平臺達到164個。在人才上,出臺了《關于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設立人才工作、招才引智和自主創新各1000萬元專項資金,啟動實施了百名科技副職選聘等柔性引才計劃,先后與100家科研院所達成合作,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達到3200人。
同時,為完善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我們設立了總規模30億元的產業引導基金,引進了黑石、中關村等7只基金,建設了1處基金產業園,今年又與山東省科學院合作,成立了產學研協同創新基金;構建了“O2O”科技服務新模式,引進了法律、會計和專利服務機構,涵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基本建立。在2016年度中國中小城市創新創業百強縣中居第38位。
當好企業、企業家的“店小二”
《齊魯周刊》: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如何看待政府與企業、企業家的角色與關系?
趙書剛:政府與企業、企業家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尤其是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兩者更是不可分割。企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主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吸納群眾就業的廣闊舞臺,沒有企業的努力踐行、企業家的真正重視,新舊動能轉換就是竹籃打水。作為市場公平的管理者,政府就要當好企業、企業家的“店小二”“服務員”。我們以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為目標,先后在全省率先推行審批服務“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一窗通辦、一次辦結”改革,政務服務工作走在了山東乃至全國的前列,我市也被評為全國政務服務標準化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目前,50%以上的外地客商將家安在了新泰,來新泰“好心態”,成為客商口頭禪。
《齊魯周刊》:據我們了解,新泰市在企業家培養方面的做法被時任省長郭樹清批示全省推廣,能談談具體的做法嗎?
趙書剛:我們新泰有“四寶”,分別是企業家、村居黨組織書記、科技人才和機關干部,而企業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寶”。我們以“企業家+科技家+資本家+專家=大贏家”的理念,探索成立了“政府主動、專家主導、企業主體”的工業聯盟,成立了輸變電、汽車裝備、煤化工、光電科技等產業聯盟,并聘請華為公司咨詢顧問為首席顧問,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10名專家為長期顧問,通過“請進來”培訓、“走出去”訪學、“深反思”交流等“頭腦風暴”,加快培育一批知名企業家、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目前,80%的聯盟企業改變了家族式管理模式,92%的企業由單一生產型轉為生產研發型,企業家也由過去的由競爭變成了競合。特種電纜、超高壓電纜、精密齒輪、重卡車橋、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等22個產品,市場占有率高居全國同行業首位;累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5個,中國名牌產品1個,山東著名商標28個,山東名牌產品25個。
“五城聯創”的新新泰
《齊魯周刊》:我們注意到,新泰的景色非常漂亮,這幾天在新泰感覺就像進入了一個大公園。新泰是如何在保持經濟發展同時實現生態環境、城市面貌的改善提升的?
趙書剛:是的。新泰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交匯地,泰山和沂蒙山脈的交匯地,黃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正是因為上天對新泰的厚愛,造就了新泰山清水秀、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經濟發達、活力無限。我們始終堅持經濟與生態并重,發展與文明齊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本著“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思路,將生態建設、環境整治、污染治理等工作與經濟發展統籌推進、一體安排,在更高檔次、更深層次上提升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在城區,近年來,我們以開展花園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五城聯創”為抓手,集中實施了城市基礎設施改造、綠地公園提升、居民小區整治等系列提升行動,極大改善了城市的環境面貌。其中,新泰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4.98%、19.97平方米,居全國前列。2014年,我市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審核,而且實現了年內一次申報、一次高分通過國家愛衛會暗訪和技術評估,創造了全國創衛工作的“新泰速度”和“新泰經驗”。今年,我市又把國家衛生城市復審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有機結合、一體推進,城市品位、環境面貌得到持續提升。在今年中國最美麗縣城評選活動中,我市位居全國第14位、全省第1位。
在農村,本著“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思路,陸續實施鄉村文明、“綠滿新泰”“藍天碧水”、美麗鄉村、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系列行動,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目前,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40%,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省級生態鄉鎮14個、省級生態文明村16個、省級美麗宜居村莊5個、市級美麗鄉村360個。新泰已逐漸成為旅游休閑的熱地、投資創業的寶地,正加速由資源枯竭城市向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園林城市轉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