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李秀紅
今年8月8日,2016年度省產業園建設管理考評結果對外公布,廣州(清遠)產業轉移工業園(下稱:廣清園)等15個園區獲全省通報表揚和獎勵。
據了解,2016年,廣清園按照廣清對口幫扶指揮部的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建設“全省產業示范園”的總目標,依托“廣清一體化”大背景,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儲備優質項目,推動產業項目建設,創新資本運作模式。園區開發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招商引資形勢喜人,企業籌建不斷提速,社會資金不斷涌入,團隊建設不斷加強,樹立了“廣清園品牌”、創新了“廣清園模式”,創造了“廣清園速度”,把一片“荒地”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園區,極大地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實現“廣清一體化”的先鋒
2012年,清遠與廣州簽訂《廣州·清遠市合作框架協議》,首次提出了“廣清一體化”的概念。2015年初,“廣清一體化”寫入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是年底作為省重點戰略列入省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年初,在國務院關于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文件中,向廣州提出了規劃協調“廣清一體化”的要求。
廣東省發改委印發的《廣清一體化“十三五”規劃》提出,努力把廣清一體化建設成為珠三角帶動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示范區、全省區域一體化創新發展試驗區、生態文明共建模式創新區,引領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根據廣州、清遠兩市的約定,到2020年底的時候,廣清全面實現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互補互促、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一體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
廣清園順應“廣清一體化”戰略在2014年應運而生,并由中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30年來穩居全國開發區前列的廣州開發區主導開發建設。
“我們在廣州發展了20多年,對于生產基地的需求提高,適逢廣州對口幫扶清遠,要引優質企業進駐廣清園,我們算是首批。”歐派家居集團清遠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據了解,歐派是廣州市家居行業的龍頭企業,首批進駐廣清園起到了很大的帶頭作用,其清遠基地項目占地838畝,計劃投資28億元,分二期建設,預計2020年底全部建成,將會是歐派家居在全國最大的基地。
廣清園管委會團隊以“提質增效”為抓手,以珠三角產業轉移為契機,大力發揚廣州開發區“開拓、求實、廉潔、效率、文明”的區風和“敢為人先”的精神,秉承“一切為了企業、一切為了投資者、一切為了清遠”的服務理念,精準研判形勢,狠抓重點,攻堅克難,積極主動,穩步推進各項工作。
去年6月,廣東省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工作現場會在廣清園舉行,省委書記胡春華對廣清園開發建設情況給予充分肯定,要求“堅定信心、不換頻道”,深入推進對口幫扶工作,加快推進園區建設。
截至今年8月,廣清園已與歐派、奧地利百隆、美國美寶、中科院器官移植等159個項目簽約入園,計劃投資615億元,達產后預計年產值1813億元,預計年稅收80億元。其中,金發科技、歐派 家居等13個項目已試投產,預計今年園區產值可實現53億元,稅收約1億元。入園項目投資密度、產值、稅收高,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凹地聚集效應正在呈現,基本形成了現代裝備與醫療器械制造產業、生物醫藥與食品飲料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汽車整車與汽配產業四大板塊。可以說,經過三年多的開發建設,園區已成為清遠的投資創業沃土,極大地輻射帶動了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成為清遠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極。
隨著廣清園的開發建設,園區被征地居民和周邊居民從園區開發建設中得到的實惠已經逐步顯現:除了園區的就業崗位大量增加帶動周邊居民就業外,廣清園還充分利用園區的平臺優勢,引入社會資本,幫助周邊的農民進行村莊改造,打造產業小鎮,讓農民共享區域開發建設帶來的成果,從而幫助地方政府解決村莊搬遷財力不足的困擾。
目前,園區被征地的村民及周邊村民的房屋出租價格不斷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明顯變化,經濟創收來源多樣化;返還村集體留用地,更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
“廣清園模式”創新管理 高效運作
從2014年6月廣清園破土動工至今,三年多的開發建設,一片“荒地”變成一個“九通一平”的高規格園區,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簽約入園項目不斷增加。目前,園區內有57個企業項目落地動工,其中,歐派、富強、粵鑫等13個項目試產或投產。“今年年底前將爭取再投產12個項目。”廣清園管委會副主任曾小堅告訴記者,一個現代化產業園區已逐漸呈現,到2020年底可實現“再造一個清遠”的目標。
據介紹,廣清園能夠在短時間內開發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得益于廣州、清遠兩市在制定框架協議中注重頂層設計,園區采取“充分授權、封閉運作”的管理模式,“設立獨立金庫,一級財政審批”的財政體系,“辦事不出園區”的一站式服務體系,有效保證園區建設快速推進,入園項目快速落地、快速動工。
曾小堅表示,廣清園的啟動資金只有10億元(廣東省、清遠市、廣州市和廣州開發區分別按1:2:3:4比例注資),遠遠不足以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建設。為解決開園前期資金不足的問題,園區“不等、不靠”,不斷探索利用社會資金推動園區發展的新路子,采取PPP、BOT等模式,破解了投入與產出間的時間差問題,實現了資金平衡,支撐園區滾動發展。目前,在園區參與土地平整、道路修建、污水處理廠、企業服務中心登記處配套設施建設的項目公司已達10家。下一步園區的醫院、學校、商業廣場等配套設施建設,也準備引入社會資本來開發建設,利用社會資金盤活閑置土地的計劃也在實施中。據統計,目前園區固定資產累計投入共約85億元,其中,征地拆遷及基礎設施投入37億元,工業企業固定投入48億元。園區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綜合比例約1:8(含征地成本),如純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則高達1:30。
面對激烈的招商引資競爭,廣清園恪守誠信公平,堅持“沒有優惠才是最大的優惠”,絕不承諾個別企業提出的特殊優惠政策要求,堅持以過硬的軟硬實力,贏得投資者的青睞。在樹立招商引資“廣清園品牌”和不斷優化企業籌建服務的強力支撐下,廣清園堅持每畝投資強度330萬元、產值1000萬元、稅收33萬元,并讓工業地價適度“溢價”,從2015年每畝26.3萬元調升到如今32萬元。
“不斷優化簡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減少辦理時間。”曾小堅表示,廣清園堅持以“一人一企”“一企一策”“一圖一表”“進度激勵”“專家現場指導”等貼心服務,幫助優質企業來得快、落地快、投產快。
并園開發 全力推動經濟發展
廣清園強勁發展的勢頭讓清遠市各縣區看到了發展的機遇,紛紛提出并入園區合作開發,輻射帶動其發展。對此廣清園提出“南拓、東進、北上”計劃,并得到清遠市“同意A區擴園、佛岡聚集區啟動和清新園區共建”的批復。
今年4月10日,在廣州開發區、佛岡兩地政府推動和市場驅動共同作用下,廣清園佛岡聚集區首期道路及土方平整施工單位正式進場,標志著佛岡聚集區正式動工。據介紹,佛岡聚集區初步謀劃“知識城—佛岡聚集區”的新型合作發展模式,將實現同一產業、同一企業在廣州開發區和佛岡的跨區域布局發展,打造跨區域產業鏈,形成同等水平、優勢互補的區域產業分工合作格局。多樣化開展產業共建,包括企業總部留在廣州開發區,生產基地轉到佛岡,企業研發、孵化在廣州開發區,轉化、落地在清遠,企業原有產能留在廣州開發區,新增產能放在佛岡,企業部分產品在廣州開發區生產、部分在佛岡生產,行業龍頭企業留在廣州開發區,配套企業轉到佛岡等。
接下來,廣清園將以高端化為目標,大力實施戰略新興產業示范區和跨區域協調發展先行區戰略,堅持將廣清園打造成為規劃科學、功能齊全、產城融合、集宜居與創業于一體的現代化的年輕工業園;同時,發揮“清遠經濟核心增長極”的集聚效應和輻射作用,帶動佛岡、清新、陽山、連州等地區的產業園區實現跨區域協同發展,全力推動清遠經濟社會的振興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