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好
8月28日上午,源流雜志社召開老領導座談會,省老促會會長陳開枝、副會長白玲、副會長兼秘書長姚澤原,源流雜志社老領導洪流、方剛、吳大勇、李駿、梁振新、吳幼堅、伍依麗,源流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謝佚芳、副社長兼副總編輯曾強和源流雜志社全體員工出席了座談會。
再次回到原來工作奮斗過的地方,已是耄耋之年的老領導們情緒激動,熱情洋溢。當年,他們多是退休后不享清福,甘愿來報酬低、條件差的地方奉獻余熱,帶領一批年青的同志,為老區人民鼓與呼,只因為有一份不忘老區、不忘革命傳統的情懷。
社長兼總編輯謝佚芳代表雜志社全體員工,對老領導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還轉達了在外地的雜志社編委會主任林華景對大家的祝福和問候。
座談會上,陳開枝對到會的老領導表示感謝,同時肯定了《源流》雜志這些年來取得的成績。他說,《源流》創辦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對宣傳老區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幾年,源流有很大的變化,2016年評上了“中國最美期刊”,對老區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還加大了扶貧攻堅的宣傳報道等,效果很好。這些年,通訊員隊伍建設,也越來越健全了,每年我們都表彰一些優秀通訊員,所以來搞量也越來越大。各位老同志回來,我們非常高興,希望大家多關心雜志的辦刊情況,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白玲對《源流》如今的發展表示欣慰。她說,當今互聯網媒體和自媒體發展迅猛的時代,連報紙和電視臺都受到很大的沖擊,但是,《源流》還能順利發展,并且獲得“全國最美期刊”稱號,很不容易!這跟前幾屆老前輩打下的基礎是密不可分的。許多老領導不計報酬,自愿來到源流雜志社工作,這是一種奉獻精神。辦《源流》,就必須有這樣的精神。
追源朔流望來路
《源流》雜志于1994年2月創刊,至今已經二十三載。它是全國第一家宣傳革命老區的公開刊物,備受羅天、林若、劉田夫、任仲夷、吳南生等廣東省老領導的關心愛護,歷任省委領導也十分關心老促會和《源流》的發展。
謝佚芳向到會的同志介紹了近幾年《源流》改版后的發展情況和今后的一些打算?;赝对戳鳌范钠D辛歷程,參會的老領導無不感慨,不約而同地說起了當年的自己和當年的《源流》。
源流雜志社原副社長兼總編輯洪流回憶了《源流》創刊時的經歷。說起當初的《源流》,他感慨良多,聲情并茂地給參會人員講起了那段塵封的歷史。對于現在的《源流》雜志,他表示贊賞和肯定。他說,現在《源流》越辦越好了,圖文并茂的做法很好,有大量的好照片吸引讀者,讓人看著舒服。
方剛原任《源流》雜志常務副社長和社長。他表示,很高興能參加這個座談會。他說,近幾年來,在省老促會陳開枝會長的關懷和支持下,《源流》走出了困境,重新走上了正軌;社長兼總編輯謝佚芳帶領全體員工,克服了不少困難,把《源流》越辦越好,感到非常高興。
源流雜志社原副社長兼總編輯吳大勇,自1999年到2004年在源流工作。他回憶說,當時有兩家媒體邀請他過去工作,但因為他以前當過兵,對老區有感情,所以來了源流雜志社。“當時,我們采訪了很多老戰士,受了很大的教育,也很感動。”吳大勇說,“近幾年的《源流》給我感覺是越辦越好,有很大的改觀和進步,對革命老區的宣傳開拓了廣度和深度,增強了力度。同時,也緊跟形勢,面向社會,面向全國,刊載了不少具有現實意義又有深遠影響的好文章?!?/p>
吳幼堅于1996年7月至2008年5月,任《源流》雜志副總編輯,歷時整整12個年頭?;叵肫甬敵踉陔s志社工作的情景,她控制不住地熱淚盈眶。她49歲就從《廣州文藝》來到《源流》,既當領導又當編輯、記者、校對,常去老區調研、采訪,受到很大鍛煉,采編過不少文章,很受感動。
“那時候,雜志社租了一個幼兒園的平房,噪音很大。辦公地方也小,我們工作人員的辦公桌都挨得很近。但是,即使條件艱苦,在《源流》的12年沒有虛度,我對老區、農村、農民有更深了解,更自覺繼承革命傳統,立志做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眳怯讏哉f,“現在看到源流有今天這樣的發展,我感到很欣慰。我希望源流能夠在革命傳統方面,更多地報道一些感人的、可讀性強的文章,越辦越有特色?!?/p>
會上,方剛還提議編寫《源流雜志大事記》和收集過去到現在的《源流》雜志,以備后人更方便了解《源流》走過不尋常的路程。
堅持方向不動搖
《源流》雜志創辦至今,老促會和雜志社的領導都堅持不忘為老區人民服務、為老區鼓與呼的辦刊方向和宗旨。這也是改版后的《源流》所突出堅持的。
翻開《源流》,撲面而來的紅色氣息,蘊含其中的老區情懷,至今代代相傳。在這里,有控訴日軍暴行的老村民流下的眼淚,有講述抗戰時老戰士緊握的雙拳,有脫貧奔康后貧困戶的笑臉,有深入貧困村實施幫扶的工作隊的汗水.......《源流》,一直在老區!
編輯部經常收到讀者的來信,展信一讀,同仁們深受感動。無數的信件匯聚成了一句話——“整本雜志都是老區的聲音,這是一本老區人民雜志!”
這是一本老區人民雜志!老領導為之堅持,《源流》人更是為之自豪。
座談會上,陳開枝強調,源流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就是幫老區人民鼓與呼,宣傳革命傳統,傳承老區精神。源流的辦刊宗旨,就是為老區服務,這點要堅持。
方剛說,省老促會創辦《源流》不容易,希望不要忘記歷史的教訓,不要忘記老前輩們提出的辦刊宗旨,宣傳老區,服務老區,弘揚革命精神,促進老區建設,讓《源流》永遠成為名副其實的“老區喉舌”。
吳幼堅表示,要抱著一種端正的態度去辦刊,這樣才會對源流有感情,才更能發揮聰明才智,把源流辦得更好。
亮開喉嚨鼓與呼
行路艱難,不勝崎嶇。如今,當年的老同志們又齊聚一堂,共同為《源流》雜志更上一層樓,提出建議和看法。
白玲:我經常下鄉去調研,發現有很多革命英雄是我們廣東的,以往卻沒有被深入挖掘。我覺得,《源流》可以多用講故事的形式,去深入報道這些革命英雄。
方剛:可以增設一個《扶貧歷史》的欄目,圖文并茂地介紹廣東的扶貧歷史,讓廣大讀者了解廣東的扶貧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曾有過的輝煌歷史和光輝成就,繼續努力抓好當前精準扶貧的偉大工程的宣傳報道。
梁振新:雜志的周期比較長,不同于報紙,所以,對時效性比較強的動態新聞要處理好。同時,希望《源流》每期都有那么一兩篇回朔探源的深度報道和比較講究“義理、辭章”的言論文章,作為壓卷之作推出。壓卷之作一定要適應時代生態格局,引領讀者創建美好、走向前方的才好。這跟眼下上頭反復強調的要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陣地意識、引領意識和創新意識是不矛盾的,完全一致的。至于廣大通訊員,除寫動態稿外,也引導他們多寫小通訊、小故事、小特寫。
李駿:辦雜志,“紅花綠葉”要配搭好??梢栽黾右恍┓招缘臋谀?,刊登一些讓讀者看了覺得有趣的文章,這樣雜志的內容和欄目才會更豐盛。發行要盡量鋪開,數量才能上去。辦好源流,要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提高辦刊質量。
洪流:可以專門開設“致富門路”的欄目,報道老區的脫貧攻堅、致富經驗,可讓人參照學習。
吳幼堅:希望源流能夠在革命傳統方面,多報道一些感人的、可讀性強的文章。
伍依麗:對于一個刊物而言,可讀性很重要。要抓住新聞熱點,也要有深度。同樣的一個事件,從讀者感興趣的角度去報道,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