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高校在過去十多年的創業教育實踐中,探索形成了課程+創業、聚焦+創業、崗位+創業、階梯+創業等多種代表性的創業教育模式,但是卻存在創業實踐教育重視不足,創業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創業實踐培養缺乏系統性,創業相關支持政策待完善等問題,本研究從建設校企聯合師資隊伍,創建校企聯合課程體系,建立校企聯合實踐平臺,完善校企聯合幫扶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校企聯合的創業教育模式的創新性建設思路。
關鍵詞 創業教育 校企聯合 教育模式 創業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國辦發〔2015〕36號)。我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創業課程、創業師資、創業孵化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嘗試,同時也探索了多種創業教育模式。本研究通過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和總結的基礎上,指出當前我國高校代表性創業教育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基于校企聯合的創業教育模式,以期為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鑒。
1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典型模式
1.1課程+創業的教育模式
課程+創業的教育模式是指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過程中,鼓勵大學生嘗試創業探索,幫助大學生成為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業型人才。這一教育模式簡單易行,雖廣泛被許多所高校所采用,但各個高校的創業課程完備程度和創業的參與度有所不同。例如,黑龍江大學的創業課程設置較為豐富,主要包含了創業教育通識類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三個層次,同時配以創業實踐平臺,包括主要創新創業研究平臺、基地實踐平臺和競賽實訓平臺。
1.2聚焦+創業的教育模式
聚焦+創業模式多見于致力于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科研型大學。清華大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全國最高水平的學府,聚集了大量的科研資源和科研成果。清華大學一方面開設創業理論和實踐課程,如設置了創業基礎、新產品開發、技術創新管理等創業課程,建設了清華大學和伯克利加州大學技術創業中心全球創業試驗室。另一方面學校專門招收在校理工科院系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結合自身所學的優勢專業,聚焦于技術創新、新產品研發等創業項目,培養能夠提升企業自主創新和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1.3崗位+創業的教育模式
崗位+創業的教育模式是在專業知識教育基礎上增強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培養,并在崗位上加以創業實踐的創業教育模式。例如溫州大學就是崗位創新教育模式下的典型高校代表。作為國家級創業人才培養實驗區,溫州大學成立了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培養“專業+創業”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利用浙江省的中小企業和各類行業協會,為大學生提供在特定崗位上進行創業實踐的機會。
1.4階梯+創業的教育模式
階梯+創業的教育模式是根據創業理論和實踐學習的需要,將創業教育分成多個階段,循序漸進地提升創業技能的過程。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階梯式創業教育實踐的代表,學校的創業由北航創業管理培訓學院、北航天匯科技孵化器和北航科技園等多個部門聯合實施。第一階段是創業意識與企業家精神的培養,主要通過開設必修和選修相關創業課程,系統地講解創業知識和創業理論;第二階段是創業計劃書策劃和篩選,將商業計劃書提交創業導師進行競賽篩選,通過考察的項目獲得進一步的創業輔導和基金支持;最后一個階段是創業孵化和創業實踐,符合條件的創業項目可進駐北航科技園進行孵化和成長。
2當前創業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雖適應了前期的發展,然而隨著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改革的深入,當前創業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也凸顯出來。
2.1創業實踐教育重視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各種教學評估、專業認證等對師資的要求往往是教師的學歷、職稱等硬性標準。由于教學能力等軟指標缺少有效的評價和考核機制,在從事創業教育或轉型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中,很多老師重視創業理論研究,而不重視創業實踐指導或不積極對學生的創業實踐進行指導,而創業實踐恰恰是創業教育中至關重要的關鍵環節。
2.2創業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
我國高校的大部分教師都是學校畢業后直接從教,或一直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缺乏一定的行業實踐經驗。在教師的繼續教育和成長過程中,同樣缺乏企業實崗鍛煉的機會。因此,創業教學中難免出現理論與實際脫軌的情況,教師無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創業項目進行實踐指導。
2.3創業實踐培養缺乏系統性
目前,我國高校創業師資不足,許多學校探索通過邀請或聘請企業家或創業者擔任客座講師,開辦講座。一方面,由于講座次數是有限的,碎片化的觀點和認知難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知識;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家和創業者大多數是分享自身的創業和管理經驗,具有比較強烈的個案色彩,由于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教學培訓,創業教育的培訓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2.4創業相關扶持政策待完善
近年來我國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大量的創業扶持政策,然而大部分的學生由于對創業優惠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夠,不懂得運用相關政策。另一方面,大學生在創業與學習,校園實踐與市場實踐,休學創業與學籍管理等方面還面臨各種困難或障礙,這些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許多大學生的創業激情。南開大學創業管理研究中心的報告也顯示,有75.12%的大學生對于目前的創業支持體系和實施狀況表示不滿意。
3構建校企聯合的創業教育模式
3.1建設校企聯合師資隊伍
創業教育的學科交叉性和綜合性要求教師不僅具有理論知識,還應具備實踐經驗。僅具有理論知識的專業教師,或僅具備實戰經驗的企業家都難以保障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校企聯合創業教育模式的建設,一方面可以聘請實戰經驗豐富的創業者或企業家返校,接受專業系統的教學技能培訓成為創業導師;另一方面,可以將學院中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放到企業中進行“掛職”培訓,幫助教師快速補充實踐經驗。
3.2創建校企聯合課程體系
高校除了開設傳統的創業基礎、創業管理、創業投資等課程外,還可以通過校企聯合研發出產品研發、生產技術改造、新產品推廣、商業項目合作等特色課程。校企聯合課程既可以豐富高校的創業課程體系,也可以突破封閉式課堂教學的傳統形式,為創業人才培養提供多層次、復合型的創業課程,從而提升創業理論和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
3.3建立校企聯合實踐平臺
通過聯合高校的科研資源、人力資源與企業的資金和實踐空間,建立校企聯合的創業實踐平臺。一方面可以為高校大學生提供更貼近市場的創業實踐場景;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大學生創業實踐為企業探索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提供嘗試。此外,校企聯合的實踐平臺還有利于大學生創業者在實踐中直接向企業學習技術研發、市場營銷和運營管理等創業經驗。
3.4完善校企聯合幫扶體系
通過校企聯合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創業幫扶體系,幫助和指導大學生進行創業項目的評估、知識產權轉化、創業項目推廣等方面的創業實踐活動。同時,該體系還可以幫助大學生通過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創業無息貸款、低息貸款和小額資金扶持等方式成功獲得創業實踐的啟動資金。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創業資源整合與提升新創企業績效機制研究”(編號:10CGL034);海南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編號:hdjy1338)。
參考文獻
[1] 李偉銘,黎春燕,杜曉華.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演進、問題與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3(6):42-51.
[2] 于洋,高宏偉,趙亞威.產學研合作機制下的校企聯合實踐基地建設探討[J].高教論壇,2010(9):15-16.
[3] 周秋江,趙伐.“三位一體”: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建構及其運行—來自寧波大學的經驗[J].中國高教研究,2009(4):84-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