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戈
摘 要:當今社會對知識產權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利用率也越來越普遍。但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體系并不健全,導致許多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加大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力度,對促進社會知識產權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法;法律保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30-0194-02
一、淺析知識產權與知識產權法
清晰地了解知識產權的概念,了解知識產權法的內容,是提高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手段的前提。
1.對知識產權所帶來利益的分析。知識產權是指勞動者對通過智力勞動所創造出的產物的合法權益。知識產物有許多種,比如藝術創作者所創造出的藝術作品、用于商業用途的產品外觀設計、商業產品的品牌名稱與商業標識、個人或集體的發明創造等。知識產權并不是永久性的,在一般情況下,知識產權只在一定時間內具有法律承認的效益。知識產權可以分為很多類,其中包括文學作品的著作權、商業產品的商標權或其他發明創造的專利權等。知識產權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通過授權本身對知識產權的合理使用或把使用權轉讓給第三方,都可以產生可觀的經濟利益。知識產權可在一定范圍內行使權力并得到經濟收益,如有他人對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進行破壞將受到法律的制裁。正因為知識產權確保了創造者的切身利益,才保證了創造者的創造熱情,從而促進了更多知識產物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2.對知識產權法大略的分析。知識產權法是為了更好地管理與保護知識產權而建立的法律法規。知識產權法規定了知識產權合法權利的擁有時間與使用范圍。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勞動產物,這種產物的所有權必須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定才能被授予。知識產權的使用權力只有在授權國家才能受到法律認可并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這種法律效應具備一定的時效性,如超過法定期限必須重新申請才能繼續享有法律權益。如知識產權遭到侵犯,造成了直接或間接利益上的損失,授權者可以對侵權者進行民事的訴訟,通過法律程序獲得相應的賠償;如情節嚴重者,除需要對授權者進行經濟賠償外,還要依法追究其民事或刑事責任。
二、當今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面臨的問題
1.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意識有待提高。當今社會缺少專業的知識產權維護人員,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大眾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意識十分淡泊,當知識產物誕生時,勞動者并不具有利用法律手段維護授權的意識,在無意間放棄了對自己知識勞動產物的有效法律權益;或個別具有一定法律意識的勞動者,在對其知識產物進行法律認證并獲得相應的權力后,在侵權行為發生時因缺少相應的專業法律知識,或缺少專業法律人員的援助,而不能通過法律程序得到相應的賠償。各大高校所開設的知識產權專業法律課程也十分稀少,這是造成缺少維護知識產權的法律人才的主要原因。
2.對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上存在不足。我國雖然設立了知識產權保護法,但是由于受到市場現狀與其他因素的影響,涉及到知識產權的民事訴訟案件還沒有將形成專業具體的法律程序,使得被侵權者無法找到相應的法律保護機構進行法律援助,造成知識產權的基本法律權益很難得到有效保障的現象。同時也由于制度上的原因,在集體對某一學術領域進行知識產物的研發時,部分研究工作者將已經成型的知識產物,在組織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私自申請知識產權,造成了知識產物的流失,給知識產權維護帶來了困難。目前,我國雖然在相關的法律與制度上對知識產權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保護,但相關細節上依然存在著較大的漏洞,保護措施實施困難,不能對知識產物進行有效的法律保護。再者,部分機構市場上對品牌冒用的現象始終缺乏有效的抑制手段,其根本原因與社會環境有著直接的關系。侵權行為的成本相對低廉,只需對產物適當的模仿便可對其進行仿造,從而產生實質上的利益;因為維權成本相對過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進行追查與權利維護,而相關部門在執法與處罰上,不能有效地對造假者進行有力的威懾與處分,從而導致知識產權侵權事件不斷地發生。
3.缺少對知識產權所具備價值的認識。當今社會群體對經濟產權所具備的價值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只是單純地把知識產權當作增加經濟收入的一種手段。經濟產權的真正價值在于可以帶動社會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增強國家科技上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我國經濟戰略上的資本,改善國民物質生活條件。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增強,可以使我國自主研發出更先進的軍用或民用設備,增加了我國的軍事與經濟實力。并通過生產與深度研發形成內部銷售或對外出口,從而增強我國國民的物質生活質量,提高經濟發展,并在經濟戰略上取得一定的優勢。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財產,這種資產帶動了我國知識生產領域上的進步,帶動了集體經濟價值的提升,帶動了個人物質生活質量的提高,是物質社會建設的核心基礎。當今社會中的各種物質產品,如各種品牌的家用電器、各種品牌的時裝、各種品牌的化妝護膚用品、各種品牌的電子設備,都是知識產權得到合法保護下的產物。
三、加強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手段
雖然我國對知識產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保護意識,但由于各種政策與對策細節上的限制,使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在原有保護手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是知識產權得到更有效保護的基本需要。
1.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可以大體分為兩種:一是法律上的進一步完善。對各種法律權益進行修正,以此來保證知識產權在法律的基礎上具備完善的保護機制,法律的修正需要對相應的知識產權進行針對性的修改,針對各種知識產權的特殊性做出全面具體的調查研究,根據其真實需要而“量身定制”。不僅要在理論上得到完善,更要在實際中起到明顯的保護作用。二是對知識產權法律化的認證與管理。對認證授權部門與相關部門統一進行規劃與管理,讓對知識產權產生直接或間接保護與認證授權的機構協調運行,達到最大程度上的職能效用。各個部門需要大力支持知識產權的認證工作,強化相關部門對侵權行為的打擊意識,并提高對侵權行為的絕對打擊力度,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形成對侵權行為長期有效的抑制效用,使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得到充分的保障。
2.增強社會群體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通過多種渠道強化全民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意識,并由相關部門組織民間的知識產權的學習,使得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理念得到普及,以群眾為加強維權工作的最終推動力。各大高校進行深入的知識產權宣傳活動并開展相關科目教學,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培養專業的知識產權法律援助人員。組織政府與國有單位人員進行相關題材的普及學習活動,發揮國有部門與單位的優勢,完善知識產權的維權意識。對進行知識產權維護的工作人員進行再次培訓,強化專業知識,提高工作效率并通過法律維護工作者進行再次宣傳,達到強化學習成果與增強宣傳成效的雙重目的。
3.對相關制度進行細節化處理。對團體的科研組織進行知識產權維護的知識灌輸,使其在研究工作時按照相應的程序對科研項目進行保護工作,防止科研結果的泄露與盜取。對個人的知識產物創造者在進行知識產權的認證與授權時,進行相應的法律保護宣傳知識,使其在出現侵權情況時對應該采取的措施有全面的了解,在根本上降低知識產權侵權事件的發生幾率。
參考文獻:
[1] 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2] 吳漢東.中國應建立以知識產權為導向的公共政策體系[J].中國發展觀察,2007,(5).
[3] 沈軍.“創業創新”與知識產權的保護[J].法制研究,2008,(12).
[責任編輯 李春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