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對創業創新的興趣等諸多因素,使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廣受歡迎。高校創業教育模式雖然在不斷改革創新,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根據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革的方法建議,為創業教育模式中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五要素”;“一循環”;創業創新教育
一、“五要素”
1.重課程。針對創業創新教育模式,制訂符合各個高校特色的個性化學生培養方案,不斷完善課程,加強創業培訓。
2.強師資。創業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大多數教師缺乏創業的實踐經驗。各學校可邀請創業典型模范或企業成功人士進行創業指導,建立校內創業指導教師和企業導師聯合指導的團隊合作制度,即提倡雙導師制度。
3.設項目。精心組織學生,做好創業創新實踐項目的前期計劃工作。學校鼓勵和表彰大學生自主設計項目,加大投入與推廣力度,尋求與企業進一步合作的機會,爭取更多的創業創新實踐項目基金,為順利開展創業創新實踐活動提供充足的物質資金保障。學校在獎勵和表彰項目的同時,也應該遴選一批具有推廣潛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項目。
4.筑基地。不管是對大學生的創業創新培訓,還是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操作,都需要一定數量的實踐基地。實踐基地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內部的實驗室,還可以向企業申請實踐操作和實習的工作室,這樣才能打造互利共贏的雙基地構建與運行模式,為大學生創業實踐提供創業培訓、創業策劃、創業管理能力提升、市場開拓等服務。
5.促保障。完善大學生創業創新實踐機制,一方面要對帶領大學生創業創新的指導教師給予薪酬獎助,制訂詳細的研究項目資助制度;另一方面,對學生創業創新項目中遇到的困難盡量予以解決,采用引導激勵的方式,尤其是對成績優異的學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其積極性。
二、“一循環”
“一循環”就是指通過對五要素的探究,在高校、學生創業項目團隊和企業等組織、單位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合作學習、不斷循環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五要素”帶動“一循環”對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模式的啟示
第一,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計不夠完善。這需要各高校聯合合作企業設計,制訂符合自身特色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設計一系列相關的實踐活動。
第二,師資隊伍的建設有待加強。創業內容種類繁多,很難在短時期內實現培訓效果。因而學校要盡快落實雙導師制度,讓學生在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的輔導下,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又能在實踐項目中大展身手。
第三,通過對學生的創業創新培訓,深化創業教育觀念。要讓學生掌握識別與評估商業機會的能力,設計商業模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探索符合大學實際、行之有效的創業教育新模式。
第四,設立創業創新實踐基地。創業實踐基地包含校內和校外兩部分,要完善校內實驗室,打造真正能讓學生得到實踐鍛煉的基地;同時也要在校外企業建立實踐基地,增加學生的創業創新經驗。
第五,落實大學生創業創新實踐機制保障制度。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證教師和學生參加創業創新實踐活動的熱情。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一循環”的解讀,以及針對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模式“五要素”的探究,結合高校對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模式的改革,總結了五點啟示。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取之不竭的動力源泉。大學生是國家最具活力的群體,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觀念是至關重要的。而通過“五要素”帶動“一循環”的做法,可以構建推動大學生創業創新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曹震,劉震.進階循環式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與構建[J].中國農業教育,2016(6).
[2]郭濤.“五要素帶動一循環”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2).
[3]馬剛.農業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4.
作者簡介:劉娟娟(1987—),女,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