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
目前我們面對的客觀現實是我們的學生大多來自偏遠牧區和農村,這部分學生由于從小受環境及經濟條件的影響和制約,缺乏學習漢語的環境,未能得到正規的學前教育,幾乎都不會說漢語,有些甚至聽不懂漢語,致使漢語言知識空白,給初中漢語文教育帶來很大不便。
我校學生的漢語基礎水平相差懸殊。一般來說,來自公路沿線地區及城鎮的學生漢語基礎相對較好,而來自南部地區包括偏遠牧區的學生漢語基礎很差,有些甚至連小學一年級的拼音都不會。這部分學生對漢語課程感到特別困難,尤其是拼音基礎不過關的學生,這種困難更為嚴重。他們雖然經歷了六年的小學生活,但不會讀課文,不會造句,不會寫作文的大有人在,這無疑給漢語老師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挑戰。
缺乏既會藏語又會漢語的運用雙語教學的師資。我們學校的漢語老師基本上都是漢族,他們不會說藏語。老師不會藏語,學生不懂漢語,雙語教學的難度可想而知。
缺乏學習漢語的語言環境,漢語文課是一門語言工具課。掌握語言同掌握其他工具一樣需要技能,而技能是在反復實踐和訓練過程中形成的。而現在的問題是,學生一離開漢語課堂教學,就很少有使用漢語的機會。學生在家庭,在學校,甚至在街頭巷尾都用藏語交流,寫請假條也用藏語,很少聽,說漢語,更別說用漢語寫作。對漢語不重視不運用,學習漢語就難上加難。
雙語教學在甘南地區開展積累里一定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借鑒。“夏河縣藏族中學是甘南州141所雙語類學校的典型代表。作為一所主要招收藏族學生、課程設置以藏文為主、具有藏漢“雙語”并加授英語教學體系的寄宿制學校,學校已累計培養初中、高中畢業生5000余名,其中近2000名學生先后被中央民族大學等10多所高等院校錄取。”為此,我們作為藏族教師,教授漢語,本身就有一定的優勢。當同時也要借鑒學習漢族老師教授漢語的先天優勢。
雙語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雙語教學要求教師既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了解漢族文化,風土人情,風俗習慣,詞語概念和體態語言等有關知識。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是語言交流和溝通是前提。在漢語教學課堂中適當地使用藏語,因為藏語是藏族學生的母語,這樣做,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漢語。正確理解概念、定義、詞匯等,是掌握知識的前提。在概念、定義、詞匯等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清楚明了的語言進行教學。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的特點,先用漢語講解,學生不懂的地方再用他們所熟悉的語言即藏語進行講解,這樣使全體學生都能聽懂教師的講解。如:我在對個別字詞的定義進行講解時,用藏語一點就通,學生極易明白,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使學生速快掌握。
總之,通過雙語教學,我們有了一些感性認識。盡管實施雙語教學仍有許多實際困難和問題,但只要我們從實際出發,踏踏實實,勇于實踐,勤于思考,不斷地總結經驗,就會有效提高漢語教學質量。加強藏漢雙語教學,培養更多熟練掌握本民族語言,又精通漢語語言文字的優秀人才,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前提保證,同時,也是促進各名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現實需要。
(作者單位:甘肅夏河縣拉卜楞藏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