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芬
隨著福建省中考改革的不斷推進,有關物理實驗的題型在新形勢下中考命題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試卷改革朝著實用化、生活化的方向發展。如何把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的物理理論知識和學生感興趣的實驗教學聯系起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呢?本文結合我多年的實驗教學經驗從四個方面來談談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
一、實驗教學情境化
中學生的身心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形象、有趣的實驗比抽象理論更能激活學生大腦皮層的細胞,激發學生發自內心深處的探究欲望,點燃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熱情,從而產生強大的毅力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因此,要讓學生喜歡上實驗教學,適當創設情境化教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創設適當的實驗情境,有效地改變了傳統的“命令式”“驗證式”的實驗教學,促使學生從學習的“奴隸”過渡到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科學探究:怎樣產生感應電流》后,大部分的物理教師都是讓學生熟記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很少讓學生動手去組裝發動機。這樣的傳統教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思考,導致教師教得呆板、學生學得乏味,其效果可想而知。為充分挖掘學生的求知欲,我還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在電視劇《神話》里,主人公易小川機緣巧合得到兩件古董,不小心穿越到秦朝,但他所帶過去的手機快沒電了,當時人們還不懂得什么是發動機時,他怎樣才能發電呢?在當時的條件下,他需要哪些材料才能組裝簡單的手搖發動機呢?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材料有:磁鐵(定子)、線圈(轉子)、導線、燈泡等,假如有一天你穿越到了秦朝,能否像易小川那樣來發電呢?”這樣的教學情境結合實驗立即渲染出物理教學環境和氛圍。實踐告訴我們,這樣的情節結合實驗立即引爆了學生的學習氣氛,學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實驗探索中,其效果與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有天壤之別。
二、實驗教學生活化
物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來源于生活中,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地把實驗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借此激起學生的共鳴,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課時,我讓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體制造出各種聲音的小實驗。于是,學生在課堂上敲桌子、吹紙張、彈鋼尺、吹口哨、鼓掌等,甚至有的學生把小時候玩的“紙炮”疊起來,用力向下甩發出了清脆的響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部分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的引導下,自己在家里探索了鋼琴、笛子等樂器和一些小動物是如何發聲的。又如,我在教學有關“物態變化”時引導學生思考:“儲存蔬菜的地窖里為什么放幾桶水效果更好?夏天,我們吃冰棒和喝涼水哪一種更解暑呢?”這些生活中常見問題的提出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物態變化”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運用物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實驗教學游戲化
游戲是中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形式,能立即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迅速理解、掌握和應用相關的物理知識。在教學中往往一個小游戲就可以打開學生探索的大門,讓學生思維活躍、深有體會和收獲,從而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例如,在《光的反射》實驗教學中,我在導入環節采用了學生平時很喜歡玩的“打老鼠”游戲,讓全班學生打開課前準備好的手電筒或激光筆,使手電筒或激光筆發出的光照在一面鏡子上,再將反射光反射到多媒體大屏幕中的“老鼠”上。比一比,哪位學生做到又快又好,在這種游戲中,學生興趣盎然,感受了光的反射現象,很快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在實驗教學《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為了讓學生形象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以及強化學生的形象記憶,我讓學生做了一個游戲:一個學生扮演物體,另一個學生扮演像,扮演像的學生要跟隨扮演物體的學生做動作,把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體現出來,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組做到最好,其他同學做裁判。這樣的游戲化教學,點燃了學生的激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營造了輕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留給了學生美好的物理實驗回憶,在學生的腦海里種下了科學的種子。
四、實驗教學問題化
問題是探索的出發點,是引導學生前進的明燈。在實驗教學時設計適當問題可以促進學生思維,開啟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課堂參與意識。那么在實驗教學時如何有效、恰當地拋出問題,才能問得恰到好處呢?例如,在實驗教學《科學探究:怎樣產生感應電流》時,在學生了解手搖發電機的原理后,我要求學生根據實驗去探究幾個問題:“①如果導體的運動方向與磁感應的夾角是銳角,導體中是否會產生電流?②如果保持導體不動,轉動磁鐵,閉合電路中的燈泡會亮嗎?③電流的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④電磁感應現象中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逐步探究,使實驗教學提高了效率,學生也被問題吸引,積極主動投入解決問題的實驗中。因此,實驗教學問題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思考,并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真正挖掘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總之,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探究欲望。同時,教師要不斷對教學設計進行創新,要講究課堂形式多樣化,使學生學起來充滿激情與活力,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