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建芳
2016年9月,國家教育部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這一教育綱領性文件,其中關于核心素養是這樣描述的:“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習得適應個體終身發展與社會未來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是以學生終身發展與適應未來社會的基本素養這一基礎建立起來的。”體育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價值核心具有一致性。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構成部分,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核心素養與體育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應當具備與其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良好品格與核心能力。學生們所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所擁有的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即核心素養的體現;核心素養是個體發展不可或缺的綜合能力,其完善與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與人的一生形影不離。體育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個體所具備的自主健身的能力,主要涵蓋了運動認知能力、運動實踐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體育核心素養整合了知識與技術、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核心價值追求是為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1.運動認知能力的培養
運動認知能力指的是學生所具備的掌握、轉化與評價運動知識、運動技術等有關健康知識的能力,與個體的思維、理解與感悟活動緊密相關,是個體進行自主健身的前提條件。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通過創建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的平臺,為提升其運動認知能力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學生們對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等產生了新鮮感與求知欲,提升了運動認知能力,培養了科學的體育運動習慣,有利于體育育人目標的實現。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投入體育鍛煉中去,極大地激發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并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更愿意投入到運動技能與健身知識的學習中去。學生們積極參加各類體育活動,還能夠激發全社會熱愛體育、崇尚體育的良好社會風氣,帶動整個社會形成濃厚的熱愛體育事業的氛圍。
2.運動實踐能力的培養
運動實踐能力指的是學生為完成體育鍛煉任務,根據實際情況所進行的主動參與、強化練習、靈活運用以及持續健身的決策能力,與動機、態度和價值觀等活動密切相關,是實現自主健身活動的有效載體。對運動技能的學習與掌握、運動技能的提高能夠有效促進體育習慣的養成,為其不斷優化體育習慣提供充足的動力,學生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必然會獲得更多的體育知識與技術能力,因此也就為體育習慣的養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運動技能是個體參與經常性鍛煉的先決條件,體育習慣的形成始于對運動技能的學習,從運動技術轉化為運動技能需要一個過程,這一過程也是體育習慣形成的過程。作為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體育教師通過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運動項目的興趣,并將這種興趣轉化為從事體育運動的動力,促進體育習慣的養成。
3.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社會適應能力指的是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個體所具備的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主要包括身體、心理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其與調節、適應與控制等活動密切相關。當前,我國體育將“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在小學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不僅為學生們進行體育鍛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還為他們進行交流與溝通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與學生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其體育活動的內容、組織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習慣,更有利于學生們在業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除此之外,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還關系到學生步入社會后的體育行為發展,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都能保持健康狀態,對其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結語
小學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從形式、內容、課程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重視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從學生的運動技能、意志品質、社會適應力與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予以關注,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搭建了一個非常有效的平臺。
(作者單位:浙江省諸暨市山下湖鎮大宣完全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