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玲
在現實教學中,無論家長還是園方,都會選擇鋼琴教育作為音樂教育的主要途徑。鋼琴教育能讓幼兒逐步深入感知來自藝術的美感;能讓幼兒在優雅的樂曲欣賞中獲得個性品質的熏陶;能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培養其藝術的氣質。另外,幼兒鋼琴教學集娛樂與專業于一體,幼兒鋼琴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生理特征及心理喜好,巧妙設計符合幼兒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并從專業視角出發,幫助幼兒掌握科學的鋼琴練習方法,進而更好地引導他們樂意入門、規范學習,為他們鋼琴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關注差異特點,保持教育趣味性
幼兒鋼琴教學面對的教育對象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幼兒音樂學習既受幼兒先天性的藝術潛質影響,又與家庭音樂氛圍、個體喜好程度有關。
在施行鋼琴教育時,教師要深入把控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關注幼兒學習的趣味性,讓幼兒始終保持對鋼琴演奏的學習渴望,還要針對幼兒的差異,在教學時適應幼兒好奇心,插入相關音樂故事,提升幼兒對鋼琴曲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歡樂頌》鋼琴演奏之前,教師可先對幼兒的學習需求進行調查,如希望知道曲子相關哪方面的內容,想不想了解鋼琴大師貝多芬等。教師可以對幼兒的這些需求進行甄選,可通過對《歡樂頌》背后所傳遞的情感進行介紹或引導幼兒感知,介紹貝多芬及其對理想世界的憧憬,了解貝多芬剛毅、正直的性格等。而幼兒在了解了曲子相關故事、軼聞之后,再去欣賞并感知鋼琴曲就會更加深入,趣味感十足,情感把握更準確。
二、巧設教學內容,保證教育啟蒙性
幼兒鋼琴教育覆蓋的內容較為靈活。區域不同、幼兒園辦學理念不同,各幼兒園所使用的教材也會不同。不過無論是何種內容的選擇與設計,都必須保證藝術教育的啟蒙性,最大程度提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保證藝術教育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設計“演示—練習—賞析”的多樣化教學內容,注重幼兒素質基礎,由易到難選擇曲子,使得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中獲得對音樂藝術的多層次感知與啟蒙,在循序漸進的教學設計中逐步走進、融入鋼琴藝術世界。
如《小兔子乖乖》《粉刷匠》等韻律較輕快、彈奏難度較低的鋼琴曲,教師可適度將其安排到鋼琴曲練習中;如《斗牛士之歌》《瑪祖卡》等旋律優美、彈奏難度較高的鋼琴曲,教師可將其作為欣賞層次的鋼琴曲。如此,幼兒在欣賞與學習中方能獲得自我適配,找到符合自身素質基礎的學習內容。
三、重視練習原則,提高練習效果
無論哪個階段的鋼琴教學,練習均不可缺少。沒有長時間的鋼琴演奏練習、科學規范的練習方法,鋼琴演奏真正入門周期會變長。要使鋼琴練習處于高效化階段,教師必須注重鋼琴練習諸多因素的把控,如練習時間、練習目標等。
(1)鋼琴練習時間原則。幼兒素質層次決定了鋼琴練習時間的長短。幼兒對鋼琴曲內容理解深入或練習較為容易,練習興趣也會更濃,那么幼兒練習時間可適度延長,反之則需壓縮;幼兒對鋼琴曲學習的注意力較為集中,其練習時間可適度增長,反之則需壓縮。一般來看,幼兒注意力集中能夠保持的時間最長在10分鐘左右,如果遇到幼兒注意力出現不集中的情況,哪怕練習時間僅有5分鐘,也需要進行插曲調整后再行練習。
(2)鋼琴練習目標原則。幼兒鋼琴學習中,鋼琴練習是相對枯燥的。當前許多父母對幼兒每天須達到的鋼琴練習次數都會有要求。比如,《讀書郎》《找朋友》等曲子雖然對于成人而言較為簡單,且兒童學習層次存在差異性,但是家長都會將幼兒每日練習次數規定在10次以上。教師要明確每天練習需要達到的素質目標。如《歡樂頌》鋼琴曲練習中,教師可設計好分層目標。第一天可單單使用左手進行練習,第二天可進行換手,第三天在單手技巧復習基礎上進行雙手合練,最后由針對性練習到整體流暢性練習,進而逐步完成學習。
(3)鋼琴練習引導原則。鋼琴練習主動性的保持在于其對于幼兒的興趣吸引力。教師要注重在語言引導上的藝術性。如在音符內容講解時,可將音符比成大蛋糕,每個四分音符是一個完整的大蛋糕;而八分音符則是把大蛋糕切成兩份;十六分音符則是把蛋糕切成四份。所以“1個四分音符=2個八分音符=4個十六分音符”。如此,相對復雜的音符換算就會在趣味比喻中變得通俗易懂,能夠讓幼兒輕松掌握。
總之,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加入鋼琴元素,能讓音樂藝術的傳遞更為有趣。教師要將幼兒視為藝術的精靈,用滿滿的愛意與他們交流,用不變的耐心幫助他們,施予他們藝術的技法,讓幼兒在藝術的感染與學習中,增添更多高雅,煥發更多藝術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