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 清人沈復是乾嘉時期的普通文人,一生游幕,著《浮生六記》,記錄生活點滴與游歷見聞,真實地反映了人生經歷和情感世界,對研究清代師爺這一職業群體的生活提供了重要參考。
關鍵詞 沈復 浮生六記 師爺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蘇城南滄浪亭畔,卒年無考。時值清中葉,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沈復出生于文人之家,自小學習詩文,衣食無虞,且身處江南,風物靈秀,自言“天之厚我可謂至矣”,十八歲娶舅家女陳氏,名蕓,字淑珍,聰穎明慧,婚后夫妻性情契合,伉儷情深。后家逢變故,沈復以游幕、經商為業,坎坷艱辛,數度生計艱難,幸得蕓苦心維持,日子過得雖窘迫亦不失清雅。蕓病故后,沈復離家漫游,著憶語體散文《浮生六記》六篇,現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四篇,《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兩篇已佚。《浮生六記》的“浮生”二字,取自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中“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意為對人生的感慨,其文主要記錄生活點滴與游歷見聞,是考證沈復生平的主要參考資料。全書以第一人稱真實地追憶人生經歷,以其情感真摯為后世所稱道。
1收入情況
沈復出生于師爺家庭,少年時隨侍其父出入府衙,后奉父命習幕。師爺,是明清時代地方官署中主管官吏聘請的幫自己處理刑名、錢谷、文牘等事務的無管制的佐理人員,又稱為幕友、幕賓、幕客、幕僚、西賓等,肇始于明代中晚期,興盛于清朝一代,沒落于清末明初。清代是師爺的全盛時代,社會上流行著“無幕不成衙”的說法,各級地方官吏一般都要聘請師爺幫助處理政務。在當時社會,如果讀書人未能出仕,為謀生計,常選擇做師爺或塾師。汪輝祖曾比較過師爺與塾師的收入:“為童子師,歲脩不過數十金。幕脩所入,或數倍焉,或十數倍焉,未有不給于用者。”多數衙門常有刑名、錢谷、書啟、征比、掛號、賬房等幕席,其中刑名、錢谷的收入較為豐厚,知名師爺納姬妾、蓋宅院、置田產者比比皆是。沈復棄儒習幕后,任過何種類型的師爺已不可考,但在《坎坷記愁》一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蓋余幕泰州時,有曹姓,本微賤,一女有姿色,已許婿家,有勢力者放債謀其女,致訴訟。余從中調護,仍歸所許”,推測沈復曾為刑名師爺,按理收入足可以應付一家生活所需,但是師爺這一職業謀館不易,汪祖輝說過:“失館必至于虧,諺所謂‘擱筆,窮也。” 沈復屢次失館待聘,以致生活困窘,自述“余連年無館,設一書畫鋪于家門之內。三日所進,不敷一日所出,焦勞困苦,竭蹶時形”。
2游歷漂泊
師爺常需隨官赴任,遠離家鄉,闊別親人。《浮生六記》中說:“余游幕三十年來,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與滇南耳。惜乎輪蹄征逐,處處隨人,山水怡情,云煙過眼,不過領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尋幽也。”游歷之苦有三:一為路途艱辛。古時交通不便,師爺赴職常奔走各地,旅途勞頓,龔未齋便有“一肩行李,半塌殘書”的感嘆,許葭村也說:“半擔琴書,一肩風雨,作東西南北之人,每自尋思,不勝感概!”。二為生活不適。中國地大物博,受氣候、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影響,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師爺遠離家鄉任職,需要適應當地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地理環境和飲食規律的改變,常導致師爺產生水土不服的癥狀,嚴重者甚至臥床不起。三為旅思鄉愁。《漢書·元帝記》:“安土重遷,黎明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國人的傳統意識是安土重遷,故土難離,師爺們背井離鄉,天涯只影,案牘勞形,對故鄉的依賴和愛戀、對親人的思念郁結于心,以致產生了極為濃重的思鄉愁緒。
3文人雅趣
俞平伯在《重刊<浮生六記>序》中評論,《浮生六記》的寫作“上不為名山之業,下不為富貴的敲門磚,意興所到,便濡豪伸紙,不必裝點,不知避忌”。師爺本是文人,文人雅趣是他們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沈復在《閨房記樂》篇記錄了與妻子蕓娘的閨房之樂,在《閑情記趣》篇記錄了玩蟲、養花、插瓶、尋石、剪裁盆景、設計園林景觀、友人聚會等文人生活的風雅情趣,在《浪游記快》篇記錄了游歷之暢懷,并提出歸隱山林的理想,反映出如沈復般的師爺們在生活重壓下需要尋求精神的慰藉。
4納妾冶游
由于師爺群體的職業特殊性,遠離家鄉,妻子難見,納妾與冶游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這一群體中,納妾被譽為“蓮幕藏嬌”的美事,一人納妾,眾人齊賀。《浮生六記》中多次談到納妾,沈復之父“欲覓一起居服役之人”,同伴中“攜妾回者,曰徐秀峰,余之表妹婿也,艷稱新人之美”,沈復也曾欲納妾,后未果。《浪游記快》中亦記錄了嫖妓的情況,沈復與師爺們相攜出行,“合幫之妓無一不識,每上其艇,呼余聲不絕,余亦左顧右盼,應接不暇”,更有迷戀者,大量錢財用于冶游。納妾與冶游,解決了師爺們的性需求,是師爺生活的一部分。
通過《浮生六記》對生活的真實紀錄,我們可以窺探到以沈復為代表的清代師爺職業群體的生活情況,了解到他們的收入、經歷、情感,《浮生六記》的寫作內容,對今人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 沈復.浮生六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2] 馮爾康,常建華.清人社會生活[M].沈陽:沈陽出版社,2014.
[3] 李喬.中國的師爺[M].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7.
[4] 李喬.沈三白師爺生涯考略——《浮生六記》發隱[J].清史研究,199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