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桂麗
摘 要 傳統的數學教學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師認認真真講一節課,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直到學生聽懂為止。但在考試中,教師很苦惱,這道題我講過,學生怎么還沒答對,很困惑。實際上這種教學方法只是學生機械去記憶和簡單的模仿,學生缺乏應具有的各種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要,這不僅是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新時代對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 數學教學 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很重要,主要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觀察實踐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歸納表達能力、計算驗證能力和創新解決能力。
1自主探究能力培養
在新課改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作為構建課堂模式的重點,自主探究學習包括課前預習和課上自習。通過自己認真閱讀教材,獨立思考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生敢想敢說,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梳理知識,如再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時候,通過學生自己認真閱讀教材,學生發現此方程組中X未知數的系數相等的特點,并嘗試兩方程相減消去y后求出它的解都是學生自己探究出化二元為一元。讓每一位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找到自信。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
2觀察實踐能力的培養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生活中的數學和課本中的數學融為一體,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中,以達到學以致用。在數學中,教師要盡量開發生活資源,使學生在學習數學中能提供觀察實踐能力,如數學“探究規律”時讓學生動手擺擺來找到規律,用火柴棒擺出如下圖形并回答問題
………
問題:擺n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樣得到的?并用圖形解釋你的答案。這道題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仔細觀察,科學分析,得到了正確結論,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鮮活而生動的數學資源,如鐘表指針的轉動,風扇葉片的轉動等都是旋轉現象,都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使學生觀察解決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將會得到全面提高。
3分析理解能力
初中數學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數學概念,法則公式,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應用,對于初中數學概念,要著重理解其定義,數學意義,單位等基礎知識。初中數學重要法則公式有:有理數加減法則公式,同底數冪乘除法則公式,整式分式乘除法則公式,因式分解法則公式等。需要著重理解法則內容。公式的適用范圍,公式的變換,通過訓練和分析法則公式的由來,培養學生運用法則公式的能力,達到深入分析的目的。如某房地產投資集團準備在該市籌建一住宅小區,居民樓均為平頂式,南北朝向,樓高統一16m,已知該地冬至正午時分太陽高度最低,影子最長,此時看太陽的仰角為30€埃羯杓剖幣笄昂舐ッ坎憔用穸於寄茉謔夷阢獾南硎苧艄猓胛誓閽躚杓撇拍艽锏揭螅墾ü莆杖嗆膠螅治隼斫馓庖夂蟊閿卸狻?
4計算驗證能力的培養
在數學中離不開算,多數初中生每次考試后都覺得這分不該丟那分不該丟。就是馬虎了,沒算準,會的題也失分了,導致成績低,因此教師在數學中首先教育好學生努力學好數學基礎知識。基本功要過硬,其次,讓學生養成驗證的好習慣。如數學解方程時,可把解代入原方程看左右是否相等,左右兩邊相等就算對了,否則算錯加以檢查改正。再比如求平方根,立方根時也可轉化成平方,立方驗證,如€?€?1,轉化成(€?1)2=121驗證,通過這種驗證方式,提高了他們數學計算能力,有助于數學的學習和準確性。
5歸納表達能力
學生在學習時要善于歸納每一種題型的步驟:如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1)變——用含有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2)代——消去一個元。(3)解——分別求出兩個未知數的值。(4)寫——寫出方程組的解。還有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解應用題的步驟,直方圖統計的步驟等等。讓學生通過知識性內容的歸納總結,把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知識盡快轉化為學生的素質。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6創新解決能力的培養
課堂數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渠道。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耐心的聽取每位學生的發言,讓學生感受到師生平等,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學生在數學解題過程中體驗到了探究,發現的樂趣,不僅拓展了學生思考能力,而且創新解決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學生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學生經過自我觀察、自我發現、自我分析、自我解決、自我思考、自我歸納、自我探索這些過程,就會逐步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就會在這種自主性的學習中逐步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了學習上解題能力,才能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與積極性,而且學生也會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學習中逐步鍛煉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的能力,教師也能從“教”的角色轉換到“不教”的角色。讓學生在做題時自己會想出來,有更好的方法。才能應對他們在數學中的各種考驗。把學生身上的潛能都能挖掘出來,實現使其全面發展的目標,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田杰.素質教育對教師教學技能的新要求[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10(4):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