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對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全面回答了我國經濟發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問題。在2017年“7·26”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住重點帶動面上工作,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也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一貫倡導和堅持的方法?!鄙钊雽W習習近平總書記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思想,對于我們以點帶面、準確把握國家經濟政策方針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
黨的十八大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就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朝著黨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開放方向奮勇前進?!焙翢o疑問,在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的新時期,必須要在錯綜復雜的問題當中尋找主要矛盾和問題抓手。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研究什么議題、做出什么決定、采取什么舉措、釋放什么信號,是人們判斷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施政方針和工作重點的重要依據。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著手考慮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議題。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如何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了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關于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這次全會決定提出的一個重大理論觀點。這是因為,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p>
“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樣的措辭首先體現了這一問題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如何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本身就是世界性難題。就西方而言,亞當·斯密時代的古典經濟學就已經被證明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早在凱恩斯的時代,西方政府就開始了積極主動地干預防范和糾偏市場失靈。但過度的干預毫無疑問又會對經濟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人們只能確定市場決不能任其發展放任自流,但很難以一種固定的公式或者套路來定義政府如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西方經濟學界的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等流派的爭論從未間斷,也反映出對這一世界性難題并沒有一個普世性的答案。習近平總書記對此的論述是:“我們要堅持辯證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努力在實踐中破解這道經濟學上的世界性難題?!?/p>
“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也是新時期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之所以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堅持我們的制度優越性,有效防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弊端?!睆倪@個意義上說,進一步處理好規范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命題,也是一個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體發展和改革的宏大命題。
“核心問題仍然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也為破解改革發展中出現的難題提供了指導思想。經過20多年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尚未達到理想狀態。我們特別應該注意到,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前的主要問題包括“主要是市場秩序不規范,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廣泛存在;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后,要素閑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并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門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大量存在;市場競爭不充分,阻礙優勝劣汰和結構調整;等等”。上述四點主要問題全部為市場發展不充分的表現形式,其根源是沒有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將市場與政府的關系處理好、規范好,是我國進一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解決現有突出矛盾的關鍵一招。
二、“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在資源配置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還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這個問題?!边@就將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地位進一步突出出來,成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最重要命題。
“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對于黨領導全國人民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的堅持、總結和進一步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這一觀點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會議上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為起決定性作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對市場作用是一個全新的定位,‘決定性作用和‘基礎性作用這兩個定位是前后銜接、繼承發展的。”毫無疑問,中國近40年來的經濟騰飛,與逐步發展市場、發揮市場作用有緊密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從最早的建設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到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再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決定性作用”的措辭,黨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風格。
“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必須堅持對于經濟的總體把握和分類規劃。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是從總體上講的,不能盲目絕對講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指出:“有的領域如國防建設,就是政府起決定性作用。一些帶有戰略性的能源資源,政府要牢牢掌控,但可以通過市場機制去做?!边@就進一步將社會主義經濟領域予以區分和明確:事關國家安全的經濟領域由政府起決定性作用;事關國家整體戰略的能源領域,可以引入市場機制,但并非由市場主導。市場起決定性配置作用的,是占經濟體量大多數的一般民用經濟領域。這有利于保持我國經濟活力、創新能力和就業創造能力,有利于市場資源的進一步優化,同時也有利于國家經濟穩定和經濟安全。endprint
“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一定要堅持和發展我國非公經濟,不斷發展和健全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2016年3月4日,《人民日報》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毫不動搖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重要講話,他明確指出:“我在這里重申,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改革開放以來,非公經濟的發展對中國經濟騰飛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從鄉鎮企業起步的中國非公經濟,至今早已發展壯大。阿里、騰訊、華為等行業翹楚的誕生,標志著中國產生了一批世界知名、體量巨大的跨國經濟體。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發展非公經濟決心的重申,也必將促進中國非公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加速發展。
“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特別要重視企業家的訴求,為企業家精神的生根發芽、發展壯大創造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在《謀求持久發展,共筑亞太夢想》一文中指出:“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活力,就是要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讓企業家有用武之地。我們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多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為企業服務,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發展,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將由企業的經營情況實現。企業家的創新能力、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往往決定了一個企業的成敗,甚至會決定一個行業的興衰。企業家能否獲得更加開放和公平的環境,能否對未來具有更多的信心,將直接決定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也會對中國經濟結構、增速產生深遠影響。為企業家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有利于市場更加有效率的合理配置資源。
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準確定位和把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正確認識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政府的作為與市場作用的發揮應該是兩個相互影響的維度,而不應該是你多我少的博弈關系。政府的作用也不能用“多”或“少”予以概括,只能用“好”予以描述。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意味著必須對政府扮演的角色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在總體定位上,政府要做好規則的制定者,對經濟發展統攬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就指出:“強調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痹谧鍪嘛L格上,政府要以現代化的方式進行國家治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特別指出的那樣:“發揮政府作用,不是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就必須全面深化政府改革。習近平總書記說:“現在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干預過多過細,宏觀經濟調節還不完善,市場監管問題較多,社會管理亟待加強,公共服務比較薄弱,這些問題的存在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边M一步改革政府機構、轉變政府職能,不僅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社會發展活力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必須以更大力度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以更好適應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也意味著由政府推動市場打破壟斷格局,特別是破解既得利益盤根錯節對改革的羈絆。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推動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方向發展》一文中指出:“我們既要遵循市場規律、善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又要讓政府勇擔責任、干好自己該干的事。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進入壁壘、地方保護,增強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提高企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睋Q言之,打破壟斷公平競爭有利于市場發展,但有時市場本身并不能解決這一問題。考慮到歷史原因和現實格局,要推動改革,政府決不能抽身而出。應該由政府、也只有由政府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向前發展。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還意味著必須有效發揮國企職能。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決不能簡單地用“國退民進”來概括。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國有企業不僅要,而且一定要辦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廣大國有企業要按照黨中央關于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堅持有利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于放大國有資本功能的方針,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中國的國有企業發展事關我國基本經濟制度,事關我國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性質。國有企業改革可以引入和發揮市場機制,但不能借改革之名取消國企或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講話中做出了重要論斷:“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碧幚砗谜褪袌龅年P系,事關經濟體制改革全局,事關進入新階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笆故袌鲈谫Y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才能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向前發展,才能確保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作者單位:中共南京市委黨校)
責任編輯:張功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