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娟
【摘 要】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對于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及中寧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經驗,針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治理的措施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問題;對策;措施
中寧縣是一個農業大縣,先后榮獲“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縣”“中國枸杞文化之鄉”“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等稱號。為繼續對外宣傳“中寧枸杞”這張世界名片,近年來,中寧縣高度重視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性,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的治水思路,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4-2016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成績斐然,連續三年榮獲全區“黃河杯”競賽一等獎。
一、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意義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的基礎產業,而農田水利則是農業基礎設施的主體和中心環節。因此,興修農田水利,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自古以來就是關系國計民生、社會穩定的大事。進一步提高農田水利建設發展戰略的研究,對于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今,堅持發展農業生產力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增值能力,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已然把農田水利建設放到了重要位置上來。
二、當前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民群眾投勞積極性降低。
長期以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習慣于依靠政府號
召、行政干預、獎懲推動、部門協調。農村稅費改革和取消“兩工”后,人們認為農村水利基本建設不搞了,因而沒有及時依據市場經濟規律,建立新的投入體系。同時,改革開放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給予農民自主經營權,工業和城鎮經濟的快速發展擴大了農民就業渠道。如今,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留守家中的婦女、兒童和老人勞動力不足,不具備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力的條件。大量農民脫離農業,進工廠、進城市從事第二、三產業,農民對農業的依賴性顯著降低,而且農業效益比較低,農田水利產投比小,這些都進一步降低了農民對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的熱情和力度。
2、政府配套資金不到位。
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采用國家與地方投資、群眾自籌相結合的形式,國家提供的資金到位及時而政府配套資金和安排的項目資金不到位,直接影響了工程的建設進度,基層組織和群眾積極性不高,跨村、跨鄉的工程操作起來更困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鄉鎮財政沒有列入預算,也沒有固定資金投入渠道,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3、農田水利工程重建輕管的現象嚴重。
近年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實施大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以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由于水利工程都是公益性的,這些工程建成后,基本處于無人管理看護狀態,工程運行管理不到位,由于沒有水管單位,管護主體、管護責任不明確,管理責任劃分不嚴格,管理體制不健全,管護人員、管護經費不落實,致使群眾保護和愛護水利設施的意識淡薄,人為破壞水利設施的現象時有發生,從而造成工程壽命縮短,不能發揮最大效益。農民隨意耕種河道,為了個人利益和需要,亂扒溝渠也屢見不鮮,重建輕管及水利設施帶病運行的問題比較普遍。
4、水利基礎設施老化。
目前,農村所擁有的農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是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修建的。這些水利工程一部分已達使用年限,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曾為億萬農民帶來豐收希望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嚴重老化,其中相當一部分已廢棄或癱瘓。由于資金短缺,投入不足,很多設施疏于維護和管理,現已不能滿足使用需求。因此,夯實水利基礎設施任務仍然繁重。
三、農田水利建設發展對策與措施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關鍵在組織領導,2017年,中寧縣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四套班子分管領導任副指揮,縣發改、財政、國土、農牧、水務、林業、農發、環保、交通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負責全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和檢查驗收工作。縣上采取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督導鄉鎮,業務部門具體負責技術指導服務工作,全力抓好今年的秋冬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各鄉鎮、有關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建立健全工作職責,把責任落實到領導,任務落實到片區,人員落實到崗位,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力求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2、獎懲并舉,全面推動工作進程。
應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并制定相應的獎罰制度,將組織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成效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實行目標考核制,把水利建設任務列入目標管理考核, 對全面完成任務的鄉鎮增加分值,否則,扣除相應分值。實行以獎代補,根據平時督查和年底考核情況,評選出先進鄉鎮,政府予以獎勵,并在全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會上進行表彰,對領導不利、行動遲緩的相關責任人追究責任,并給予通報批評,通過以上措施,全面推動農田水利建設的蓬勃發展。按照中寧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寧縣2017年水利工作安排意見的通知》(中寧政發[2017]40號)的文件精神,縣財政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中機挖溝費用進行補助,補助標準是:干溝20000元/km、支溝10000元/km、斗溝2000元/km、農溝1000元/km。全縣各鄉鎮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農村環境大整治工作,其中:一等獎1名,獎勵80萬元;二等獎2名,獎勵50萬元;三等獎3名,獎勵30萬元;設組織獎1名,獎勵10萬元。對工作不力、任務完成差的鄉鎮通報批評,并將評比結果作為鄉鎮水利工作的重要依據進行年終考核、打分;對完不成任務的鄉鎮要追究主要領導的責任。
3、創新機制,搞活農建。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維護所需的巨額投資,無論靠國家、集體或農民個人的單方面努力都難以承載和籌集,必須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為主導、農民自愿投入為基礎、其他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新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機制。一是爭取國家投入,搞好項目儲備。二是建立以地方公共財政為主渠道的水利投資機制,加大地方財政性資金對水利的投入。三是建議進一步增加“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引導農民投資投勞,實行公助民建民受益。四是實行民營辦水。要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提倡社會法人、集體組織和群眾個人投資興辦農建工程,發展民營水利,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2017年中寧縣整合各類水利項目資金3.74億元,其中:項目資金3.64億元,財政投入機械挖溝補助資金1000萬元,用于改善水利基礎設施,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為提高全縣農業生產能力提供堅定的技術保障。
4、推進水利站體制改革,加強人才的引入和培養。
充分認識水利站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理順水利站的隸屬關系,盡可能實行“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管理體制,有效調動鄉鎮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由于鄉鎮水利站工作條件艱苦,環境差,路途偏遠,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導致年齡結構偏大,文化水平較低,技術人才青黃不接。因此,要加強鄉站人員業務培訓,多形式、全方面進行再培訓活動。逐步建立鄉鎮水利站人才引進和流動的長效機制,制定優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和鼓勵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到基層水利單位工作,不斷優化水利基層隊伍人員結構和整體素質,確保水利專業人才留在水利站,為基層 水利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在職稱評聘上,適量放寬條件,把職工收入與工作責任和績效緊密相結合,充分調動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參考文獻:
[1]程志偉 夏邑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存在問題及建議 河南水利與南北水調 2010年第8.
[2]吳 冰 論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科技論叢.
[3]中寧縣人民政府2017年第16 次常務會議材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