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作者簡介

肖湘雄教授
肖湘雄,男,管理學博士,公共管理學博士,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毛澤東戰略創新思維、人才開發戰略與政策、農產品質量安全戰略與政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項目等20余項。出版專著2部,在《中國行政管理》《桂海論叢》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教學成果獲“首屆全國優秀公共管理教學案例大賽”一等獎。科研成果獲獎10余項。管理成果獲“全國公共管理碩士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稱號。主要學術觀點:一是提出了西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非貨幣出資的六種基本模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出資模式屬于完全貨幣出資模式。完全貨幣出資模式是貨幣經濟的產物,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具有相當優勢。西部地區由于市場經濟發展落后,在很大范圍內還處于實物經濟發展階段,農戶純收入普遍低下,且主要以實物形式為主,現金收入更低。西部農戶“出資難”成為阻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西部地區有效建立和推廣的瓶頸。根據西部農村地區的具體特點,提出與西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完全貨幣出資模式相補充的西部非貨幣出資模式,并構建了六種因地制宜的基本模式,即土地出資模式、勞務出資模式、農產品出資模式、農村實用型人才智力出資模式、資本集成出資模式以及外援型出資模式。這些出資模式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更切合西部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西部農戶積極主動地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二是提出了西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戶非貨幣出資與經濟、社會、生態協同旋進新理念。對于現金收入非常少的西部農戶來說,利用現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僅會削弱西部農戶的出資能力,還會擠占西部農戶每年對經濟、教育、社會、生態等領域的投入,從而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西部地區運作的實際效果與其初衷相悖。提出西部農戶非貨幣出資模式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出資模式與西部農村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生態環境改善等融為一體,有利于實現西部農村衛生領域與西部農村經濟、社會、生態等領域同步發展的目的。三是提出了西部農產品穩定、高效貨幣化的單位福利分發型直銷路徑。農產品收入是西部農戶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針對西部農產品滯銷這一困境,提出西部農產品穩定、高效貨幣化的單位福利分發型直銷路徑。該模式是在農產品出資管理委員會(由村委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人員組成)的組織下,把西部農村滯銷的農產品集中起來,加以分類、包裝,再在對口支援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東、中部省份地方政府部門的協助下,按照先前調查落實好的東、中部省份轄區企、事業單位每年為員工發放的實物福利計劃而加以發放,使西部農戶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而交納的農產品得以快速、高效按福利分發計劃直銷。這種出資模式既可以保證西部貧困農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又可以增加西部農民的現金收入,還可以推動西部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激勵廣大西部農民發展綠色農副產品。同時,由于農產品的銷售是通過對口支援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東、中部省份政府部門的協助,在預先計劃指導下采取的直銷方式,從而有利于體現內含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計劃經濟的調節功能優勢,使西部滯銷的農產品直接與消費者對接,促進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