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旭昕 2.張旭昶
1.中國西南電子設備研究所 2.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
淺談工程風險管理
1.張旭昕 2.張旭昶
1.中國西南電子設備研究所 2.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
結合工程風險管理現狀和免疫原理,提出基于免疫原理的風險管理模型,并說明實施工程風險管理的實施要點。
管理;免疫原理;機制
大型工程項目的立項、計劃和實施的全過程都存在不能預先確定的內部和外部的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稱為工程風險。風險是隨機的,比如:工程項目風險產生的隨機性,風險活動開展和持續時間的隨機性,在風險活動持續時間內風險損失的隨機性等。若不加控制,風險的影響將會擴大,甚至引起整個工程的中斷或報廢。風險常常是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大型工程項目研制過程中,成功的風險管理可以防止和減少項目中潛在問題的影響,它是處理危機的有效處方。在項目生命期內,一個優秀的項目管理人員應在風險反應和風險預防之間達到ー種平衡:當風險沒有出現時,風險管理有助于項目管理人員通過科學的分析和方法,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轉移風險,減小風險損失;當風險出現時,風險管理有助于項目管理人員采用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的解決方法去快速地做出反應,從而減小風險對整個項目所造成的影響。
從這一點來看,風險管理與免疫系統有著相當大的類似之處。
免疫系統與工程一樣具有高度復雜、并聯且分布協調的特點。同時,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監視和免疫穩定三大功能,具有“自我”/“非我”識別、特征提取、自組織學習與記憶等典型能力。在免疫系統中,當外界無抗原入侵時,抗體之間會發生促進和抑制作用保持一定數量的抗體,維持免疫均衡。當外界有抗原入侵時,受刺激的抗體會激活免疫反應,識別能消滅抗原的免疫細胞進行克隆,使之分化增殖,形成大量的抗體細胞消滅抗原,達到新的免疫平衡。免疫系統在初次免疫應答后會形成學習記憶機制,若再次受到同類抗原的刺激,短時間內會產生更多抗體進行抗原清除?;緳C制如圖1所示。

圖1 免疫系統作用機制
免疫系統在生命中的作用與風險管理在工程中的作用類似、特點類似,因此,在工程風險管理過程中可以參考免疫系統的運作機制建立工程的風險管理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工程風險管理模型
在這個模型中,其運作機制與免疫系統運作機制基本類似,各要素與免疫系統的對應關系為:抗原-風險事件;免疫識別-風險識別;免疫容忍-風險處置+風險跟蹤;記憶細胞-風險數據庫。
其運作機制為,當有風險事件發生時,會觸發管理機構進行風險識別,激活風險管理措施進行風險處置,達到風險承受范圍內后,形成新的平衡。當風險事件初次發生時,會激活風險分析和評估過程后進行初次響應,達到預期的效果后,形成新的學習記憶豐富到風險數據庫中。若類似風險事件再次發生時,即使形成處置方案進行應對,快速有效控制風險,降低風險影響,達到風險管理目標。
兩個機制之間的差異點在于:
(1)工程風險管理受到人因影響較大,具體處置措施會針對具體情況有不同的實施方案,在不同的環境下也需要匹配不同的方法,增加了其復雜性和變異的可能,所以風險處置必須和風險跟蹤相結合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2)工程狀態處于不斷的變化中,具有動態的特點,還受到環境和技術手段的影響,因此需要結合工程項目的特點分階段組織評估,對新增風險事件加強分析和評估,在處置過程中進行合理監控,確保措施有效后,才能形成有效的學習記憶。
(3)在風險識別過程中需要先結合工程項目特點進行風險要素識別,才能有效激活相應的組織機構。
(4)風險跟蹤過程中需要明確有效的受控標志,才能確保風險跟蹤和評估的有效性。
在這個模型中,其機制包含著三方面的作用:搜集、篩選和處置。
在搜集的過程中,需要與工程參與各方的職責分工結合,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組織機構,一方面保證在風險搜集中,能夠觸發有效的機體主動進行風險分析和識別,能夠結合利用歷史經驗和數據,主動進行風險防控,降低風險發生概率,另一方面,保證在新的風險事件出現時,有有效的機體進行響應和應對,及早進行風險處置,降低風險控制成本。
在篩選的過程中,需要將工程參與各方的歷史經驗、數據與工程具體要求相結合,結合風險發生的概率、影響程度進行分析,對不同的風險落實監控、預案執行和風險處置主體,明確要求和分類風險處理準則,列出風險黑名單,防范風險發生。
在風險處理的環節中,需要與處理的有效評估相結合,一方面確保處理的有效性,有效削弱風險影響到工程風險承受范圍內,為工程成功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保證風險數據庫的持續增長,提升工程風險免疫能力,形成新的“自我”免疫能力。
基于免疫原理的工程風險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需要充分利用參與各方的信息系統、經驗數據、風險數據庫支持,在實施過程中也需要各方的聯合實施,因此在管理初期必須明確相應的組織機構、管理辦法和流程,還需要結合各類工程的風險規律進行分析、識別和評估,需要聯合的監測組織進行跟蹤和評估,需要工程實施的技術、管理、建設人員的共同探索、研究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