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險峰+張寶紅
摘要:最近幾年,伴隨政府改革以及經濟發展,民間非盈利組織具有的作用及地位也逐漸凸顯出來,可以針對政府以及企業無法對大眾需求進行滿足的方面加以彌補,如今其已經變成社會經濟當中除了政府以及企業之外的又一大部門。但是,該組織當前還不夠完善以及成熟,其內部會計制度還存在不少問題。會計制度問題對組織發展起到了一定制約作用,所以對民間非盈利組織現今會計制度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能夠推動該組織的發展。本文在闡述民間非盈利組織的會計制度擁有的特殊性的基礎上,分析當前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而對解決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制度現存問題的策略加以探索。
關鍵詞:會計制度;民間非盈利組織;問題;對策
民間非盈利組織乃是根據國家法律以及行政法規進行登記的。最近幾年,民間非盈利組織得到了迅速增長,據統計,如今國內這一組織已經超過了13萬家,其在對社會資源進行動員、為大眾提供一些公共服務等方面具有市場、企業以及政府無法替代的作用。然而,因為該組織會計制度的多樣性,并且缺少相關競爭機制和業績評價方面的指標,進而造成該組織現有會計制度較為混亂,核算缺乏規范性,同時制度也不夠健全。因此本文對該組織中會計制度現存問題加以分析,進而提出一些解決之策,推動該組織發展。
一、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制度的特殊性
第一,組織整體資金來源有所不同。該組織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經營收入、服務收費、會費收入、社會捐贈以及政府撥款等,不同于其他組織從顧客處收取相關費用。第二,該組織沒有利潤指標。該組織屬于公益組織,不把營利當作目的,其會計制度當中沒有設定利潤指標,致使會計制度缺少系統性。針對一定投入能給組織帶來多大的幫助,能否能夠幫助自身實現目標也很難確定[1-3]。第三,組織當中職責權利并不明確。因為民間非盈利組織沒有利潤指標,這樣對各個部門對職責的履行情況很難進行評價考核,致使各個部門的職責權利難以明確劃分。第四,組織所有權的形式比較特殊。民間非盈利組織具有的所有權不在其投資者的手中,組織資產具有的權益歸組織所有。對于經濟方面的回報,投資人不能收回,致使該組織普遍不會開展損益計算,同時也不會開展利潤分配,這種所有權具有的形式非常特殊。
二、非盈利組織會計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管理層以及投資方是非盈利組織的主要信息需求的一方。無論對于民間非盈利組織還是國有非盈利組織來說,出資者需要對其提供的資金具體使用的情況以及資金使用之后產生的全部效果等相關信息進行掌握,其中包含非盈利組織的項目效率、發展能力以及營運情況等。而管理層則需要對發展潛力、營運效果以及運營狀況等信息進行了解。在這些信息當中,多數都需要經過規范會計制度以及會計準則生成相應會計信息進行反映,例如,現金流量、資源消耗以及獲得、財務狀況等。投資者身份不同應該是民間非盈利組織以及國有非盈利組織間僅有的一個區別。站在信息需求人這一角度來看,其對信息質量的要求并沒有多大差別,所以在會計規范以及會計制度方面民營非盈利組織以及國有非盈利組織應該保持一致。而且,在民間非盈利組織當中,投資人除了包含政府部門之外,還包含其他的部門。如果投資人沒有對資金用途進行詳細規定,組織很難對資金來源進行清晰劃分[4-5]。這就說明,不需要把國有非盈利組織和民間非盈利組織當中的會計制度分開進行制定,所以,應該把兩個類型的非盈利組織當中的會計制度以及會計規范進行合并制定。
三、當前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核算基礎的局限性較大
現階段,民營非盈利組織中的會計普遍采用的都是修正過的權責發生制,也就是對于經濟收入通過權責發生制進行處理,而其他業務依舊使用的是收付實現制,這樣就致使事業單位常常在出現一些年度銜接期間的收支項目無法配比這一情況。例如,公益學校在向在校學生收取的培訓費以及學費,實際收到之時都被確認成當期收入,但因為不少培訓工作都是跨年度進行的,有關支出有可能等到下半年才能發生,所以對結余進行的計算無法對當年實際結余進行反映。而且,對于非營利性的業務不進行成本核算,這樣對業務費用的節約、績效評價以及考核十分不利。在現實工作當中,因為兩種業務常常交叉在一起,很難進行區分,致使費用很難合理的進行分攤,并且成本很難進行準確核算,這樣除了對民間非盈利組織內部管理非常不利之外,同時還對有效使用國家資金以及捐款十分不利,非常容易導致這些資金出現流失,進而出現惡性循環,使得企業及個人可支配現金收入減少,捐款的來源出現萎縮現象。
(二)法律和制度體系尚不健全
如今,我國在對民間非盈利組織進行管理時,能夠依據的制度以及法律還不夠健全,尤其是民間非盈利組織中的會計制度的缺失,該組織缺少針對自身的會計方面的指導理論,同時該組織當前使用的法律以及制度之中很多都存在滯后性。我國針對民間非盈利組織的會計制度普遍都是以事業單位中的會計制度進行制定的,截至目前民間非盈利組織還沒有制定出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會計制度。根據調查,國內的民間非盈利組織普遍規模較小,并且員工人數非常少,該類組織中的大部分中的專職員工總人數都不到10人,并且工作現有的細分程度也非常弱,致使該組織現有會計制度非常單一,該組織內部對會計制度以及財務制度的構建不夠重視。
(三)會計基礎這一工作非常薄弱,會計制度不夠健全
不少民間非盈利組織在賬簿方面都缺少規范性,多數組織都習慣記流水賬,缺少原始憑證,并且所設的會計科目以及會計處理非常的隨意,并且缺少有效性以及合理性的會計處理程序。同時,該組織的財務報表以及會計憑證等也不夠規范,致使民間非盈利組織對結算憑證、稅務票據以及會費票據進行混合使用,而且缺少會計收支具體計劃,導致支出以及收入方面的管理非常混亂[6-10]。此外,不少民間非盈利組織還沒有構建出完善的年度整體預算制度,這導致該組織對年度計劃以及預算整體完成情況了解的不夠詳細,因為缺少有效的管理以及監督機制,缺乏對會計制度具有重要性的認識,預算編制具有較強的隨意性,有些組織甚至不使用年度預算。endprint
(四)會計報告中的信息缺乏完整性,且透明底較低
如今,不少民間非盈利組織還沒有構建信息披露這一制度,還有一些組織把自身財務信息當作組織內部最高機密,這讓組織具有的利益相關者很難對組織運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現階段,國內的民間非盈利組織整體財務信息具有的透明度較低,這對投資人、捐款人為其提供資金的積極性造成了嚴重影響,進而降低了投資人、捐款人以及社會大眾對于民間非盈利組織的整體信任度。組織缺少對財務信息的相關披露,很容易造成雙方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進而對組織持續健康的發展造成阻礙,同時也不利于社會大眾以及其他利益人對其進行監督。
(五)管理者不具備專業管理技能
現階段,多數民間非盈利組織當中的管理者都普遍存在幾個問題。第一,不善于對收支進行管理,對資金具體使用效率不夠關注,選擇活動項目之時存在的隨意性非常大。第二,管理者普遍缺乏對成本的分析,多數組織在對項目進行開展期間,因為缺少盈利壓力,沒有對成本進行必要的分析,最終造成項目整體的收益率出現降低。第三,管理人不善于進行投資管理,沒有投資方面專業知識,致使投資很難實現預期結果。所以,管理者不具備專業管理技能會導致組織出現資金短缺以及資金整體使用效率過低的問題,進而阻礙組織正常運行[11-12]。
(六)會計人員整體業務素質過低
如今,民間非盈利組織當中的會計人員普遍專業素質不高,這對組織發揮社會功能十分不利。不少組織的管理者對于會計管理具有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所以造成會計人員在業務方面具有的技能非常低,并且缺少專業會計知識。而且,會計人員具有的自我監督這一意識不強,缺少職業風險這一意識,法制觀念非常淡薄,使其在組織會計制度當中的作用無法正常發揮,為組織的會計犯罪以及會計造假埋下了很深的隱患。不少組織當中的負責人還不知道自身應該具有的會計責任,一些會計人員不具有相關資格證書,沒有經過崗前培訓就開始工作,進而導致組織出現會計賬目十分混亂這一現象。
(七)審計機制以及自律機制不夠完善
如今,民間非盈利組織還沒有建立審計機制以及自律機制,因為組織自身具有非營利性,并且沒有利潤指標,這讓組織對自身實際運營活動難以進行評價。再加上組織缺少自律機制,員工會計意識非常淡薄,許多組織都沒有對自身資金具體運用情況進行公布的意識,致使組織很難進行自律以及對外部監督進行接受。因為組織內部擁有的制約機制還不夠健全,致使很多組織都存在一手遮天的狀況。這樣使得企業內部的會計制度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
四、解決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制度現存問題的策略
(一)對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對行業自律以及誠信服務進行加強
因為民間非盈利組織當前尚無規范的運作法律,并且缺少行業自律。所以國家需針對民間非盈利組織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讓組織從成立到注銷期間所有互動以及運作的全部過程都有法可依,進而對行業自律進行促進,開展誠信服務。
(二)構建完善內部會計制度及預算制度
按照本單位實際情況以及會計業務具體需要,民間非盈利組織應構建會計機構,完善會計制度,以此來強化組織的會計管理這一工作,對內部會計的監督機制進行完善,提升組織整體會計信息整體質量以及管理水平。而且,組織還要對預算制度進行合理制定,對預算管理這一工作進行加強,對預算編制具有的科學性進行提升,對資金具體使用效果展開評價、監督以及追蹤。此外,組織還要構建規范并且科學的會計制度,讓所有會計活動全都有章可依[13]。
(三)對會計人員進行相關培訓
民間非盈利組織要想獲得持續發展,必須要培養一批專業化、高素質以及優秀的人才,這樣才是組織發展的保障。所以,組織需對內部現有會計人員開展專業培訓,重視對員工業務能力以及素質的培養,將組織核算工作以及會計記錄進行更好的完成。而且組織還要加強對員工的道德教育,對其職業操守以及職業道德進行培養,對誠信服務進行樹立,同時對高端人才進行引進,提升組織內部會計人員整體的水平。
(四)政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
第一,增大工商部門對組織的監管力度。相關部門必須嚴格對組織成立的過程進行審批。按照法律規定的民間非盈利組織的成立條件,對資金投入、場地以及從業人員進行嚴格把關。第二,增大物價部門對組織的監管力度。對組織內部業務成本進行核實時,應由專業中介機構進行。對于虛假信息的提供者嚴格進行處罰,進而對成本具有的準確性進行保證。第三,增強會計部門的監管力度。相關部門需加強對組織的檢查監督。對其內部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日常業務進行檢查。第四,強化稅務部門相關監管力度[14-15]。相關部門需對稅務登記加強管理,對如今組織登記整體效率偏低這一現狀進行改變。同時加強對稅收方面的管理,對組織漏稅現象進行改變。例如,結合增值稅等對民間組織行為的政策要求,依法納稅、堵塞漏洞;注重設立資金要求和信用監管體系;加強外部審計和社會監督;擴大協作與共同發展等。
五、結論
綜上可知,當前民間非盈利組織的會計制度存在不少問題,其中包含會計核算基礎的局限性較大,法律和制度體系尚不健全,核算及監督長期資產這一環節較為薄弱以及會計報告中的信息缺乏完整性,且透明底較低,管理者不具備專業管理技能,會計人員整體業務素質過低,審計機制以及自律機制不夠完善等。針對這些典型的問題,民間非盈利組織必須要對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對行業自律以及誠信服務進行加強,構建完善內部會計制度及預算制度,同時對會計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加強政府部門對其的監管力度這樣才能對該組織現有會計制度加以完善,推動組織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桑葉.民間非盈利組織內部控制[J].經貿實踐,2017(17):104.
[2]高曉紅,阮錦蕓,陳明星,郭道福,閆夢穎.非盈利民間公益助殘組織的發展及前景探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6(21):18+20.
[3]阮錦蕓,李小龍,王天樂,陳明星,付簫豐.探索民間公益性非盈利助殘組織可持續發展道路[J].現代經濟信息,2016(17):81-82.
[4]李憲.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在實務中的運用體會[J].會計師,2016(13):74-75.
[5]劉珊珊,國繼強.非盈利組織會計監管機制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06):55-56.
[6]喬運鴻,王凌雁.綜合類農村民間組織經濟內循環自助模式研究——以山西永濟蒲韓鄉村民間組織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6(04):47-53.
[7]陳羿擎.新型非盈利組織發展模式下的會計核算——基于公益創業視角下的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6(08):48-52.
[8]張祥.淺談我國民間非盈利組織的內部控制[J].商場現代化,2014(17):91.
[9]朱日麗.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問題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02):89-90.
[10]劉尚晶.新媒體時代非盈利組織的“危”與“機”[J].新聞世界,2013(02):118-119.
[11]周珺紅.民間非營利組織內部會計控制若干問題的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14):35-36.
[12]趙崢,陳佳佳.淺析中國民間非盈利組織財務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10(24):91-92.
[13]朱曉軍.對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進方法的分析[J].統計與咨詢,2010(03):27.
[14]李巖.中美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對資產認定的比較[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8(11):79.
[15]徐瀟瀟.中美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比較[J].湖北社會科學,2008(06):84-87.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松北區房屋征收事務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