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蛹真的可以大補嗎?
真相
蟬在幼年時期,要在地下生活3~5年的時間,人們僅從這一點,覺得能吃上如此稀罕的生物,實在是一大幸事。事實上,蟬蛹中所含的蛋白質的確是非常豐富的,每百克蟬蛹中蛋白質的含量就達到了68克,但是蛋白質充足不能和營養價值劃等號,因為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于其所含的氨基酸種類、數量以及結構比例。蟬蛹中含有多種氨基酸,但是人體必需的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較低,屬于蟬蛹的限制氨基酸,這就導致其他必需氨基酸不能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
另外,蟬蛹埋在地下,體內可能有寄生蟲,而且重金屬、農藥殘留以及病毒等都可能通過食用而進入人體,產生危害。因此不論采用怎樣的烹調方式,都要做到完全熟透,才能殺滅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雖然蟬蛹的營養價值并不像傳說中的那樣高,但是它的藥用價值卻是不可小覷的。蟬蛻只能在蟬蛹蛻變成蟬以后,方可保留,才能發揮它對人類的貢獻。以上種種,意在告誡人們——吃蟬蛹,真不如聽蟬聲。
流言
池塘邊的榕樹曾是多少蟬蛹向往的地方,但是多數蟬蛹在沒有“破殼成蟬”之前就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人們鐘愛它的原因,是認為其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有大補的功效。事實究竟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