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代碼數據服務的未來
代碼改革以來,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結合國家信息化的發展需求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需要,確定了以改革促發展的主題,進而提出了“創新、服務、共贏、擔當”的發展理念。具體內容,就是要讓創新突破的精神成為代碼職工永恒不變的精神面貌,要始終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強調合作意識,保持一種開放、協作、共贏的良好心態,讓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絕不相互推諉。
在這四個理念的基礎上,代碼中心將積極按照新職能、新定位,立足于數據服務、應用服務、研發服務、行政服務的四大功能,全力做好統一代碼數據服務工作。
2015年以來,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立足于新職能、新定位,制定了《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十三五”發展規劃》,并開始穩步實施。

根據十三五規劃,代碼中心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標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33號文精神,完成好新職能,做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建立完善適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工作的新體制;以深化改革為契機,加快職能轉變,推進結構轉型,完善制度建設,夯實發展基礎,努力形成事業發展良性循環的新機制;以文化建設為先導,持續推進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完成好新職能,形成政務服務和社會服務“雙輪驅動”的應用服務新模式。
統一代碼數據服務中心今后的重點工作在于六個方面:一是力推進代碼事業轉型的改革工作;二是加強代碼數據管理和數據庫建設;三是加快代碼研發工作;四是拓展代碼面向政府和社會的服務工作;五是加強代碼系統基礎建設;六是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斷提高代碼中心凝聚力、執行力和創新力。
按照登記部門需求做好碼段預賦工作,確保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碼段資源劃分管理零差錯,實現定期對各登記管理部門的碼段預賦和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同時,建立數據回傳有效機制,實時接收各登記部門回傳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信息,建立起數據接收零間隔,建立安全、及時、穩定、規范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回傳機制。
主要是建設和維護“一庫三平臺”:一庫就是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庫,三平臺即統一代碼信息公示平臺、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企業質量信用檔案平臺。
今后,代碼中心將建立統一的代碼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包括標準和技術規范、系統技術保障、制度和管理要求和監督體系等等。
具體來說,一是建立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制定代碼信息安全使用規范,完善數據安全管理流程和管理措施;二是研究利用代碼數字證書認證系統實現基于網絡環境的代碼信息安全傳輸管理和用戶身份認證管理,解決代碼信息內部傳輸和外部應用的安全問題;三是切實保障網絡安全,完善網絡技術和管理措施,保障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四是推進災備系統的建設,建立一套功能完善的異地災備系統,包括機房和網絡系統、數據庫和服務器系統、遠程控制和響應系統、故障診斷和應急處理系統等。
今后,代碼中心將全方位、多角度提升科技研發潛力,研發滿足應用服務需求的產品。具體包括:研發綜合數據資源平臺與定制需求服務平臺;開發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拓展基于應用業務及互聯網等信息采集渠道;開發動態地理信息系統、省級組織機構動態地理信息系統,形成地理空間展+統一代碼信息+行業信息+大數據平臺的新型應用模式;推出移動版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查詢平臺,全面增強公眾信息服務能力等等。
統一代碼今后將如何為政府部門和全社會提供應用服務?
一方面,深化和拓展政務應用領域。重點探索在不動產登記、信用信息共享、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等國家重點領域的應用。在服務好已建立合作關系的54個政府部門的同時,積極拓展新的政務服務領域,5年內力爭數據核查總量達到1億次以上。另一方面,開拓新的社會服務領域。著力提高代碼社會化應用的服務能力,面向全社會建立代碼品牌,提高代碼服務社會的有效性。


機構類型名稱 統一代碼數據量工商 3 6 8 8萬編辦 1 1 7.5萬民政 4 1.5萬其他 3 0萬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新增數據回傳統計
備注:數據更新于2016年10月-2017年05月

日期 新增機構數量2 0 1 6年1 0月 9 3 4 0 2 7 2 0 1 6年1 1月 1 2 2 0 4 4 3 2 0 1 6年1 2月 1 0 9 4 0 6 5 2 0 1 7年0 1月 9 1 9 8 8 4 2 0 1 7年0 2月 1 1 6 2 6 9 3 2 0 1 7年0 3月 2 7 3 1 3 0 3 2 0 1 7年0 4月 1 9 7 4 8 8 4 2 0 1 7年0 5月 3 4 7 0 0 5 2

鏈接一:關于世界標準日
每年10月14日慶祝的世界標準日,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紀念日。10月14日這一天被選定為世界標準日的原因是,在1946年10月14日的這一天,來自25個國家的代表會聚倫敦開會并決定創建一個“旨在促進工業標準的國際間協調和統一”的新的國際組織——ISO。
世界標準日的慶祝始于1970年10月14日,由當時的ISO主席Mr.Faruk Sunter (土爾其)所創立。從1970年10月14日第一屆世界標準日起,如今已經是第43屆。為了慶祝世界標準日,ISO理事會于1978年9月召開會議通過決議,“理事會希望看到世界上有最大規模的標準化宣傳活動。決定在每年10月14日慶祝世界標準日,并鼓勵ISO成員在他們的國家里慶祝這個日子,規模越大越好”。此后,每年的10月14日,就成為了世界各國標準化工作者開展宣傳標準化,舉行紀念活動的盛大節日。
從第17屆起,世界標準日祝詞開始賦予了主題,以突出當年世界標準日的宣傳重點。在第23屆世界標準日以前,均是由ISO和IEC主席聯合發出祝詞,從第24屆開始,國際電信聯盟(ITU)也參加了世界標準日的紀念活動,由ISO和IEC主席及ITU秘書長聯合發出祝詞。
世界標準日的目的是提高對國際標準化在世界經濟活動中重要性的認識,以促進國際標準化工作適應世界范圍內的商業、工業、政府和消費者的需要。這個國際節日是獻給全世界成千上萬從事標準化工作的志愿者的禮物。
中國自從1978年重新進入ISO以后,每年的10月14日世界標準日,全國各大、中城市都要舉辦各種形式的報告會、座談會、紀念會,緊密結合當年ISO的世界標準日的宣傳主題,廣泛宣傳標準化活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們的標準化意識。

鏈接二:2017年世界標準日祝辭
標準讓城市更智慧
在充滿競爭力的現代化城市,市民要享有高品質、有尊嚴的生活,必須要有充足的淡水供應,便利普及的清潔能源,高效運轉的交通系統,以及足夠的安全感。
智慧城市建設具有高度的復雜性。每個城市都面臨各自不同的挑戰,需要找到符合自身情況的一個系統解決方案。找到它們共同的標準就能極大降低這種復雜性。
國際標準可以幫助城市根據自身情況,定制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國際標準將專家知識與最佳實踐相結合,為確保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效能,提供必要的技術保障。此外,國際標準有助于促進不同技術之間的兼容,幫助用戶進行比對,選擇最佳解決方案。
標準幫助人們在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中進行選擇,有利于促進競爭,推動創新。還通過系統方法,促進不同供應商的技術架構或方案實現協調和整合。
國際標準全方位地支撐城市安全順暢運行。標準是實現電力接入的技術基礎,保障電氣、電子設備和系統的電力供應。標準是信息和通訊技術發展的技術支撐,讓數據采集、交換、分析以及信息安全成為可能。國際標準為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技術指引,包括能效建筑、智能交通、廢物處理、建設可持續的社區等等,標準服務城市建設發揮的作用還有很多很多。
有了標準,我們的城市將一步一步地更加智慧。讓每個智慧的閃光點一起成長,融合互聯。
我們可以欣慰地說,有了國際標準,智慧城市將會更加順暢、更加一體化地發展。
ISO主席張曉剛
IEC主席詹姆斯·香農
ITU秘書長趙厚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