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創新 爭奇斗艷
在黨的十九大隆重召開前夕,各行各業都在總結盤點過去5年砥礪拼搏所取得的輝煌成果。簡要梳理中國信息化領域最近5年的創新突破,從“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等新四大發明,到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新一代信息技術,從“超算”到量子通信,從工業機器人到新一代人工智能,一大批“高大上”的新技術爭奇斗艷、競相綻放,讓世人震撼。
輝煌成就歸功于黨的十八大以來確定的新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5月正式發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對這一戰略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明確了未來30多年的奮斗目標、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吹響了技術創新的“集結號”。
正是國家創新戰略的引領,科研機構你追我趕,砥礪前行,讓一大批創新成果,實現“井噴”,大大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距離,釋放了引領發展的強勁新動能,推動了社會生活的變革。以下這些醒目成果,不僅讓我們感到自豪,更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超算是全球科技大國必爭的制高點之一,在氣候、能源、航天、生物制藥等領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中國已連續多年占據全球超算排行榜的最高席位。硬件搭臺,軟件唱戲,研制超算最終是為了應用,神威?太湖之光登頂“超算應用之巔”,說明超算發展生態正日益完善,未來突破空間更多。
量子保密通信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的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的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近年來,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領銜的量子通信團隊在該領域相繼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開啟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間量子物理學和量子引力實驗檢驗的大門,為我國在國際上搶占了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成為國際同行的標桿,實現了從“并跑”到“領跑”的轉變。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也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自2012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區域組網并投入運行以來,北斗系統的性能指標穩中有升,可以為用戶提供與美國GPS性能相當的高質量導航定位服務。北斗系統已名聲在外,是國際海事組織認可和國際移動通信標準支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預計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后,將成為世界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無人駕駛領域我們與發達國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依賴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受益于海量數據、超強計算和優秀算法,車身傳感器源源不斷產生數據,車輛所使用的高精度地圖每公里道路的原始數據量達到傳統地圖的10萬倍,這些數據被統一傳到云平臺,為訓練汽車“大腦”提供所需的材料。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指日可待。
3D打印技術用金屬粉末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過一層層堆疊累積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目前的3D打印機主要分為桌面級和工業級,前者以民用為主,后者偏向工業應用。在工業上,3D打印多以鋁合金、鈦合金等作為原料,在智能制造、工業設計、航天、醫療、教育等領域應用前景廣泛。
人工智能快速發力贏得領先,語音助手、人臉識別、人機自然交互等研究成果,融合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等技術,將無人汽車、智能家居、智能機器人等“推送”到人們身邊。曾經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智能生活,已經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刷臉支付、無人駕駛、無人超市等真實場景。
……
經過5年的創新突破,中國的信息技術與信息化正站在歷史新方位上。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到系統躍升,我們已經進入以跟蹤為主到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這是近代以來從未曾有過的重大變革。我們有理由相信,憑借黨的十九大召開的強勁東風,駛入快車道的中國創新必將加速前行,為世界貢獻更多“高大上”的新技術,為智能時代的到來創造更多意想不到的新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