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鄧郁松
觀察
氣價改革打響“雙槍”
○ 文/鄧郁松
●近年來我國日益重視推進天然氣利用,不僅全面理順了非居民氣價,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打響“雙槍”。國家發改委通知,9月1日起,國家根據天然氣管道定價成本監審結果下調管道運輸價格,13家跨省管道運輸企業管道運輸平均價格比之前下降15%。同時,結合天然氣增值稅稅率調整情況,將各省(區、市)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
近年來,我國推進天然氣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此次管道運輸價格和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下調,不僅是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重要舉措,而且是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改革的結果,有利于我國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
天然氣是一種優質高效的能源產品。為優化我國能源結構,近年來我國日益重視推進天然氣利用,并在價格改革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3年以來,天然氣價格改革快速推進,不僅全面理順了非居民用氣價格,而且市場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占消費總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已由市場主導形成。
2016年10月,在總結國內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實踐經驗、借鑒市場經濟成熟國家通常做法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制定出臺了《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改革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機制,率先在重要網絡型自然壟斷領域實現價格監管辦法和成本監審辦法的全覆蓋。2017年上半年,根據改革后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機制,國家發改委首次對天然氣跨省管道組織開展了定價成本監審,核減了管道運輸企業成本,并根據成本監審結果下調了管道運輸價格。管道運輸價格下調,加之天然氣增值稅稅率調整,為降低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提供了空間。
此次管道運輸價格是在國家首次對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企業開展成本監審的基礎上核定的,標志著科學透明的管道運輸價格監管體系基本建立。核定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企業的運輸價格,將對國內天然氣市場建設和相關行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首先,為管道獨立運行創造了條件。油氣體制改革方案明確提出,分步推進油氣干線管道獨立,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先行核定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為管道獨立運行做好了準備。其次,有利于推動天然氣市場化交易。核定出各管道運輸價格后,每一個入口到出口的運輸價格清晰明了,天然氣生產經營企業和用戶可以約定運輸路徑并按此結算運輸費用,為天然氣市場化交易奠定了基礎。再次,有利于推動管網向第三方開放。《辦法》規定,管道運輸價格與負荷率掛鉤,管道運輸企業負荷率低于75%,實際收益率將低于準許收益率,這將有效推動管網向第三方開放。最后,促進管道運輸企業降本增效。通過加強成本監審核定管道運輸價格,將引導管道運輸企業主動加強成本管理,控制支出,提高管道運行效率。
此次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1元,按政府管理價格的非居民用氣約700億立方米測算,每年將直接減輕下游工業、發電、集中供熱、出租車,以及商業、服務業等用氣行業企業負擔70億元左右。如果考慮政府管理價格的天然氣價格降低,對市場化定價天然氣的帶動影響,則占國內消費總量80%左右的非居民用氣價格有望降低,降價總額可達160億元以上。氣價降低可有效降低企業用氣成本,減輕實體經濟企業負擔,增強天然氣與其他能源產品的競爭力,促進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
改革和競爭是世界天然氣行業發展的趨勢,許多國家為提高效率和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都經歷了或正在放松對天然氣行業的管制,在可以競爭的環節盡可能引入競爭。我國也已明確“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這一改革目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與國際上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的方向一致,也符合中國壟斷性行業改革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方向。
由于天然氣市場發展在不同階段存在很大差異,定價機制既要與天然氣市場發展的方向一致,又要充分考慮各階段的特點,與改革的進程和各階段的特點相適應,即天然氣定價機制的改革應是一個漸進和逐步完善的過程。從英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歷程看,大體遵循“先放寬市場準入再推進價格改革,先放開非居民用戶價格再放開居民用戶價格,先放開用氣量大的用戶價格再按用氣量的大小逐步放開全部用戶價格”的改革路徑。這樣的改革路徑既能夠實質性推進價格改革,又比較穩妥,便于各界接受,值得我國借鑒。
雖然“十二五”以來天然氣價格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但必須看到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尚未完成。按照“完全放開氣源價格,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的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仍需在進一步推進非居民用氣價格改革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今年9月1日起,全國13家跨省管道運輸企業管輸平均價格比之前下降15%。
首先,繼續推進非居民用氣價格改革。從國際經驗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天然氣價格改革都是采取漸進的方式逐步放開,并基本采取了按照用氣量大小逐步放開的方式。經過近幾年的改革,目前我國占消費總量80%以上的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已由市場主導形成。建議下一步改革的重點要放在兩方面:一方面在總結前期放開直供用戶等用氣門站價格的經驗基礎上,擇機全面放開非居民用氣價格;另一方面要推動形成非居民用氣價格的市場基準價格,向市場參與者及時傳遞準確的市場信號。
其次,是抓住有利時機推進居民用氣價格改革。2015年以來,隨著非居民用氣價格的不斷下調,居民用氣價格和非居民用氣價格的價差不斷縮小,其中部分省區的居民用氣價格和非居民用氣價格已經基本持平。建議抓住居民氣價和非居民氣價價差縮小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居民氣價和非居民氣價并軌。同時,建立居民用氣價格隨氣源價格變動進行正常調整的機制。
最后,進一步完善管道運輸和配氣價格監管,促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
從目前我國天然氣行業所處發展階段看,進一步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難點并不在于完善定價機制本身,而在于需要盡快推進行業內的相關改革,完善配套政策。
首先,加快推進天然氣行業改革,逐步建立競爭性的天然氣市場。放開天然氣競爭性環節價格的前提是建立競爭性的天然氣市場,這必須進行天然氣行業改革。天然氣市場的競爭主要體現在上游供氣環節和下游銷售環節。目前我國具備天然氣勘探開發領域資質的只有中石油等少數幾家企業,在上游總體還不具備建立競爭性市場的條件。在下游銷售環節由于配氣和銷售一體化,也不具備實現市場競爭的條件。基于此,需要及早明確如何建立競爭性的天然氣市場,并給出具體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向市場參與者傳遞準確信息,推進競爭性市場的建設。同時,加快LNG接收站和管道“第三方準入”管理,推動形成競爭型的市場結構。
其次,加強長輸管道和城市管道的政府監管,推進管輸業務與供應(銷售)業務分離。英國和美國天然氣市場重構的經驗表明,將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輸業務與可競爭性的天然氣供應(銷售)業務分離是實現可持續競爭的前提和保障。當獨立的管網公司只負責天然氣管輸業務后,管道的第三方公平準入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天然氣供應端和銷售端的競爭就會真正開始,天然氣市場重構進程將顯著加快。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客觀上要求管輸業務與銷售業務的分離要取得實質性突破。
再次,發揮好天然氣交易中心的作用,逐步形成市場交易的基準價格。目前,在上海市和廣東省等進口氣源多元化、大用戶眾多的消費地,以及像四川、重慶等天然氣資源豐富的產區,已初步具備市場化定價的條件。建議發揮好上海、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作用,鼓勵生產商、批發商、大用戶等進入交易中心交易,并使交易中心形成的價格逐漸成為區域市場定價的基準價格,為進一步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最后,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建立競爭性的天然氣市場,加強對自然壟斷環節的監管,客觀要求建立與天然氣行業發展目標相適應的現代監管體系。由于目前中國的監管體系還不能適應天然氣市場的發展要求,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體系建設。
責任編輯:鄭 丹znzhengd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