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 子
金融扶貧 你情更要我愿
浩 子
提高貧困戶的貸款意愿,要把金融扶貧和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明確了“拿錢干什么”“怎么還錢”,貧困戶才可以“放心貸”。
最近在采訪中,聽到一位基層銀行信貸員吐槽:“現在貸款優惠力度不小,但主動貸的沒幾個人,真是發愁?!痹瓉磉@家銀行正在推行扶貧貸款,利率低、辦理快捷、還款靈活,可農民積極性并不高。長期以來,農民貸款是個“老大難”,現在銀行有了優惠政策,但現實中金融“活水”并沒有順暢地流進千家萬戶。
為啥“你情”沒有換來“我愿”?有的貧困戶擔心風險:“農產品行情不穩定,萬一賠了咋辦?”有的貧困戶顧及顏面:“外面有貸款,街坊鄰里怎么看?”甚至有貧困戶說:“拿到貸款干什么?”金融機構“愿意貸”,一些貧困戶卻“不敢貸”,金融扶貧的效果就會打折扣。
貧困、缺錢、無力發展產業……這是不少貧困地區遭遇的發展困境,為了打破這一怪圈,金融機構積極行動,針對農村的擔保抵押難題,創新“兩權”抵押貸款,免抵押擔保;針對貸款難問題,簡化放貸流程和手續,開設綠色通道;針對貸款貴問題,探索政府貼息,減輕農戶負擔??梢哉f金融扶貧在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差,產業發展滯后;農村信用環境不健全;農民金融知識缺乏,這些都是金融扶貧面臨的“攔路虎”,影響了貧困戶的貸款積極性。如何化解他們“不敢貸”“不愿貸”的心理,成為金融機構亟須解決的課題。
提高貧困戶的貸款意愿,要把金融扶貧和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脫貧攻堅重在發展產業,貧困戶只有緊密參與到產業中,才能實現穩定脫貧。其實不少金融機構探索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主動與地方特色產業對接,鼓勵貧困戶干事創業;有的激發新型經營主體的主動性,把貸款授信額度和帶動貧困戶的能力相結合,鼓勵建立與貧困戶的多元利益聯結方式。明確了“拿錢干什么”“怎么還錢”,貧困戶自然而然可以“放心貸”,進而激活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

農村地區金融環境亟須改善。一方面不少金融機構“嫌貧愛富”,機構網點覆蓋范圍有限,貧困地區成為金融服務的空白地帶;另一方面農民對金融產品缺乏了解,覺得“財神爺”的門檻高,夠不著。金融機構應該看到,廣大農村地區是一片有待開墾的沃土,通過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強對農民的金融培訓,讓農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理財產品,喚醒他們的金融需求,盡快填補城鄉之間的金融知識鴻溝。同時要健全農村信用指標、評價體系,加強與鄉鎮政府、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合作,特別是要與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對接,實現精準幫扶。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打好脫貧攻堅的政策“組合拳”,金融扶貧的拳頭不僅要出得狠,更要出得準,金融活水才能真正潤澤“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