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薺
老齡產業市場及其循序開放與依法治理
曹薺
在新發展階段,提出老齡產業市場是整體問題,是落實“老齡化綜合應對”的創新理念思維,也是面對老齡化問題跨學科的新研究視野。老齡產業市場是為老年人提供產品和服務、具有一定福利性質的整體環境內容,它不同于通常意義的市場形態。在新發展的社會實踐中,老齡產業市場具有多元的復雜特殊表現。進而我們研究老齡產業市場開放、治理,要改變原有理念方法,將老齡產業市場綜合看待,即將老齡產業市場作為一個整體統籌安排,并分析老齡產業市場整體的開放、治理意義與方法進路即循序開放與依法治理,而不將它們都分割分別羅列。
新發展階段;老齡化;老齡產業市場;循序開放;依法治理
在老齡產業市場的開放、治理中,老齡產業市場是一個整體開放、治理內容,這在于它客觀本身就不是單一的、某一個單獨的產業內容或市場內容,它是有機結合不同行業的產業內容或產業領域,在客觀上老齡產業市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適應老年人的生活、生產、服務、消費、信息、文化、教育等不同需求而形成的廣義化的行業狀態或形態,它既具有開放、治理自身的市場規律要求,又具有社會的公共福利要求;〔2〕在實踐中,老齡產業市場開放、治理,既不能單單說成是某一個或某一類產業的開放、治理、也不能單單說成是某一個或某一類市場的開放、治理,老齡產業市場這一行業狀態或形態是多樣和多元的,具有綜合性質,所以應將老齡產業市場作為整體對待而解決開放、治理問題。進而我們研究老齡產業市場的開放、治理十分需要改變和創新,這首先即需要將老齡產業市場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分析其開放、治理的關鍵意義、方法進路,而不將這些內容分割開來。
客觀而言,老齡產業具有一般產業特點,同時也具有提供福利和公共產品的特殊屬性,特別是在老齡產業價值目標上,它是可以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目標進程。因此,老齡產業市場具有核心內涵和行動指標的戰略對策內容,老齡產業市場開放、治理也是整體的開放、治理。
首先,老齡產業市場具有整體表現,例如它一方面表現為老齡產業市場的多層次、多元化的特點,這一產業市場為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老年人可以在市場根據經濟能力通過自行購買方式獲得產品和服務,但從市場“經濟人”屬性看,任何企業或組織進入老齡產業市場,進行老齡產業市場投資時都以獲得一定利益為預期,這種市場特征往往表現出市場外部性,特別是負外部性,這對提供公共產品的政府,以及其他社會公共團體提出了一定要求。
所以另一方面,政府在老齡產業市場發展過程中起著某種主導作用,政府對老齡產業發展起到方針政策導向,它不僅要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加強監督等手段,建立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合理配置老齡產業市場資源,滿足各層次老齡人口多方面需要,還應當是老齡產業市場中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在這一點上它是老齡產業市場主體,事實上需要政府通過有效提供、政府采購服務提供等方式,為老齡服務“兜底”。
其次,老齡產業市場具有特殊表現,它既有一般市場運行體系之中的專業結構內容,也發生和存在著一般市場“之外”提供公共產品的特殊表現。老齡產業市場應當是提供老齡服務的基本產業市場,它由此具有公共產品的一些性質,因而老齡產業市場具備一定福利特征,而這種福利表現不是產業市場中的企業和一般養老機構的經濟利益,不同的參與主體的表現都是復雜的,如政府在老齡產業市場是既有主導、引導作用,同時也是老齡產業市場的主體,政府在不能過多干預企業行為的同時,還要對老齡產業發展起到導向作用,因此,老齡產業市場具有的不同主體表現特殊復雜,而且它們之間還具有密切關聯,老齡產業市場是有關聯的整體。
明晰老齡產業的界定和劃分,是研究老齡產業市場的基本前提。國內學者普遍認為,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研究的是老齡產業,老齡產業這一概念與當時老齡產業的市場有效需求有關,當時主要局限在保健、醫藥等少數領域。當今新發展階段,根據全國老齡委預測,我國養老產業規模到2030年有望達到22萬億元,但目前老齡產業市場的開放、治理,尚處于研究空白或初級階段,現實中隨著老年人口日益增多,隨著居民整體收入水平提高,隨著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實質推進,帶來了老齡產業市場的剛性需求、廣泛需求、綜合需求,老齡產業市場也隨之必須是整體的、綜合的。
所謂“老齡”,是指人的年齡達到了一定年齡階段,這一年齡階段對于產業市場具有不同于一般產業的要求。所謂產業,是指在生產形態中,可以生產同類產品或者服務的企業或行業集合;作為老齡產業,主要是強調為老年人生活、生產、服務、信息、文化等不同需求所形成的廣義化的行業形態。〔3〕老齡產業市場,是涵蓋老年人生活、生產、服務、信息、文化等不同需求的生產、消費等廣義范圍的產業市場形態。
在傳統看法中所提及的主要為老齡產業,將其作為涵蓋第一、二、三產業,其中包括為老年人提供特需的農副產品,包括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設備,包括為老人提供社會服務的新型行業。〔4〕老齡產業,首先也是產業,產業是生產同類產品和服務的,在老齡產品和服務中,已經具有多種類、多層次的老齡者或老年人的需求或要求,而這些或者這類需求包括了傳統上的第一、二、三產業中所有行業和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和服務。
老齡產業市場,作為涵蓋老年人生活、生產、服務、信息、文化等不同需求的生產、消費等廣義化的產業市場集合形態,實質上是以老年人為服務目標和服務對象的產業市場體系,在這種產業市場中具有不同方面、不同類別的行業部門,通過投資、生產、運營、服務等提供針對老年人需求的服務和產品。而老齡產業市場具體劃分見下圖:

根據上述本文認為,老齡產業市場并不同于傳統意義的產業部門,而是以老年人作為服務對象和服務目標,具有多種行業部門市場運作的基本內容,是因老年人消費市場需求增長帶動而形成的產業市場形態,包含了生產、經營以及服務等各個層面。這也是因為老齡化本身是數字結構內容和社會結構內容過程,〔5〕這種結構內容影響老齡產業市場發展。由于老年人需求既有社會其他成員的共同需求,也有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這種特殊需求客觀上影響和推動老齡產業市場產生與發展。老齡產業市場涉及日常消費、生活保障、醫療保健以及休閑娛樂等各個方面。老齡產業市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老齡產業市場的綜合發展是社會經濟綜合發展的基本進程,社會經濟一體化決定老齡產業市場整體發展與變化。筆者還認為,整體定義“老齡產業市場”,是在新發展階段形勢中貫徹落實黨和國家“老齡化綜合治理”指導方針的問題意識與積極理念。
可以說,老齡產業市場是以老年人為生產、服務對象的基本產業市場。雖然目前對老齡產業涵蓋“第一、二、三產業”體系沒有更多爭議,但對老齡產業性質有分析和討論,如有觀點認為,老齡產業應該是福利性的;還有觀點認為,老齡產業是盈利性的;也有觀點將老齡產業并歸老齡事業。但在以往分析研究中,這方面的討論針對或集中于“產業”方面,其原因則是多方面的,如從20世紀90年代左右,我國才開始比較多地注意老齡問題,提供養老產品和服務仍處于初期的起步階段。隨著社會經濟和社會保障的發展,我國老齡產業市場開始涉及衛生、家政、教育、房地產、金融、保險、旅游等眾多領域,尤其與老年人現實需求密切相關的衛生保健和家政業已取得明顯進步。
根據相關資料,我國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02億,是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1/5;8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300萬,約占全國老年總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這一增長速度,突出了中國人口高齡化趨勢,“未富先老”“空巢老人”以及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等問題凸顯,亟待解決,老齡化已成為我國面臨的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老齡產業市場無論是在規模、類型和產品上,與我國老齡化現實狀態還有很多不適應情況。
從基本變化和現狀,本文將老齡產業市場歸納為以下三個重要特征:
一是廣義性。老齡產業市場所涵蓋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它是特殊的產業市場類型,是產業市場整體在老齡化社會現象中的具體化表現,由此老齡產業市場依法治理是老齡化直接影響下,所面臨的生活、生產、服務、信息、文化等不同產業市場的開放、治理,而不是單方面或者某一個行業的開放、治理,老齡產業市場所形成的是為老年人的各種不同需求“提供”的廣義化內容,如它既是涉及專門為老年人生產、銷售、經營、服務的所有企業和經濟實體,也是包含傳統一、二、三產業的綜合產業體系;既是包含養老服務市場、老年房產市場、老年用品市場等眾多領域在內的綜合市場集合狀態,也是涉及生活、生產、服務、信息和文化等不同行政部門的綜合治理,廣義程度遍及各個涉老企業、養老產品等生產、生活領域,也遍及國民經濟所有部門。
所以可以說,作為老齡產業市場是廣義化的產業市場,它既涉及老年人需求,也涉及市場對老年人需求的反應,更涉及政府引導企業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調控和監管關系,老齡產業市場所展示的當今形態是一個龐大、復雜、廣義的產業市場體系。所以老齡產業市場開放、治理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全方位協調推動的廣義形態。
二是綜合性。“綜合”一般含義可理解為不同種類、不同事物組合,但這只是綜合的形式表象,其實質內涵應是建立對事物的分析基礎,綜合探求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之間的相互聯系,而聯系“其含義所闡明的是事物與現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辯證唯物主義將事物作為具有普遍聯系的、發展過程中的客觀,認為事物與現象不是孤立的,就是在指明事物之間、現象之間、事物與現象之間都有一定的有機聯系”。〔6〕由此可對老齡產業市場形成新的整體認識。就老齡產業市場結構聯系而言,它是跨越不同產業內容的綜合產業市場結構;就產業組織聯系而言,它是提供老年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市場集合,其主要體現在以下綜合表現:
(1)老齡產業市場是具有有機聯系的產業市場。老齡需求是具有不同內容的,這是由老年需求的多樣性決定的,滿足老年特殊需求的老齡產業市場不是單一產業,而是以“老年人”為主要對象的綜合產業市場體系,如在這一綜合產業市場體系中,參與老齡產業市場的經濟實體有的屬于農業部門中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糧食或食品的企業;有的屬于為老年人生產日用品、服裝等企業;有的主要體現在服務業等。老齡產業市場與其他不同產業之間的聯系,實際上是它們之間的相互聯合和聯系方式,也可將其視為產業市場結構,這一產業市場結構不是單獨表現的,而是綜合表現有機結合的,因此也可說,老齡產業市場之間存在必然聯系,也許可以說,老齡產業市場是唯一與各個傳統產業都有直接聯系的特殊的產業市場,其產業市場體系的綜合作用必將影響國家產業結構調整。
(2)老齡產業市場是具有綜合體系的產業市場。產業是一種生產組織的機制,市場是一種價格組織機制,但是社會財富分配機制使得老齡市場產業高度融合成為一種綜合關系。單就市場而言,市場是有效率的競爭機制,市場所帶來的效率為老年人提供老年產品和服務,而就產業而言,產業對于繁榮老年社會福利供給是重要物質資源,而在整體老齡產業市場,老年人可以在這種產業市場的“場所”,以效率、規模和低成本來選擇產品和服務,綜合實現多層次和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需求。老齡產業市場形成了以供求關系為基礎的產業市場之間的綜合關系,在這種老齡產業市場整體中,老年人具有更多、更廣泛的選擇權,老齡產業市場的綜合體系,需要依法治理的綜合,也會最大限度保護老年人的消費選擇和其他權利。
三是福利性。此處的福利主要指為老年人提供的應有社會保障,這種社會保障通常是由政府、社會不同組織團體主要是公益組織團體所提供的,而政府提供老年人社會保障屬于社會利益分配,如政府提供社會福利(socialwelfare),這種老年人社會保障是國家或社會保障老年人公認水平的生存保證。
老齡產業市場的福利性也是根據市場機制的交易特性,對福利社會的分配水平基本回應,政府出臺政策、法律引導老齡產業市場開放發展,并加以引導治理、安排制度,包括政府提供老齡者或老年人的基本保障,但是這不能替代老齡產業市場的多樣、多元需要,老齡產業市場可以通過不同的供給渠道實現不同資源合理配置,使得老年人社會福利具有不同的福利安排,保障老年人的自身福利和權益。
在老齡產業市場具體實踐中:(1)加大了社會對老齡或養老產品和服務的積極供給,提供更多可選擇的老年產品和服務,彌補政府、社會在供給上的不足,老齡產業市場也會由于一些慈善捐助提供有效社會福利。(2)提高老年社會福利待遇和產品的多項選擇,通過老齡產業市場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給予老年人最大的選擇權和選擇機會。(3)通過產業市場競爭改善老齡者的養老成本,加快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
不過,老齡產業市場仍然具備市場屬性的競爭和效率,其負外部性會直接導致市場失靈,因此,在老齡產業市場,它的福利性表現往往是政府的制度安排,這體現為兩個基本方面:其一,是政府為老齡者或老年人社會福利提供基本待遇,這是老齡產業市場中優化資源配置以及企業效益的基礎;其二,是一旦追逐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競爭利益會成為老齡產業市場的效率意識,這也就需要在該類市場失靈中,政府合理提供有關老齡公共產品,以及通過制定政策和法律提供制度設計。在新階段,老齡產業市場作為一個整體應當是社會經濟發展表現的一個基本內容,它應當是具有一定的福利性特征的。
此外,老齡產業市場具有盈利特征,其盈利特征在于老齡產業市場中“經濟人”的趨利本質,這種趨利本質在很多情況下,需要政府引導政策如減免稅政策、法律制度如救濟制度。所以在老齡產業市場開放發展中依法治理,是面對和解決老齡產業市場問題的重要措施。
筆者認為,老齡產業市場的參與主體,涉及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而且往往是政府主導、引導老齡產業市場發展,促進老齡產業市場開放、治理,而治理老齡產業市場,重在保障老年人權益、優化老齡產業市場、協調社會經濟發展。
(1)老齡產業市場循序開放原則
老齡產業市場循序開放,是指政府積極引導民間等不同資本和服務,進入老齡產業市場,包括老齡服務市場,遵循市場秩序與規律和法律要求,逐漸、逐步規范開放老齡產業市場。
我國老齡化存在嚴重的老齡人口結構失衡問題,導致不同類型老齡群體的細分產業市場機會與挑戰并存,需要更多的市場主體進入養老服務業,通過公平競爭提升質量,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但同時需要政府在老齡產業市場不越位,重要的是兜住底線、加強監管。
第一,老齡產業市場本身具有市場部分內容,即是市場經營的,如滿足老年人生存一般需要的衣食住行等,其本身是開放的行業如老年服務行業。由于歷史原因和社會公共服務提供等原因,之前它是由政府主管,對主體資格等有嚴格限制,老齡服務提供是全由政府承擔的。現在,老齡產業市場本身也具有市場要素內容,它有市場失靈形態如老齡產業市場發展分布不均勻,能夠獲取高額利潤的醫療保健等行業發展過度,對基本老年用品的提供行業因為利潤較低而提供不足等。
第二,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老齡問題日益明顯,由政府完全承擔老齡服務的責任,不僅出現了老齡服務提供不足問題,而且出現了財政巨大壓力,因此,老齡產業市場的全面開放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策略和手段。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十三五”規劃綱要,都對應對老齡化、加快建設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養老服務等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明確提出“要著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我國老年群體數量龐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務需求巨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要積極發展養老服務業,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構建以居家為基礎、以社區為依托、以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要培育老齡產業新的增長點,完善相關規劃和扶持政策”,這為老齡產業市場的開放、建設提出了新階段的戰略思想。
積極有效的實施方案應當秉承循序漸進的開放原則,實現國家對老齡化社會相關政策,實現老齡服務體系建設、服務標準化,進行養老機構、養老保險制度、養老金并軌等多方面建設。國家老齡政策在政策層面支持和規范老齡產業市場發展,它也是遵循逐步開放步驟進行的,由此老齡產業市場的開放并不是無序、隨意開放的。政府關于老齡產業政策的引導和優惠政策的扶植,也是循序的,逐步推進的。同時,老齡產業準入機制也具有規范。
如20世紀90年代后期,政府采取了兜底提供福利政策,財政部和稅務總局于2000年發布了老年服務機構稅收政策,對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等社會力量投資興辦的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老年服務機構自用房產、土地、車船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予以免征,開始了對老齡產業市場開放優惠,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老齡產業服務市場。2006年,國務院明確“按照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的原則”,鼓勵社會資金興辦養老服務業,對老齡產業市場進一步開放。
2012-2013年、國務院強調完善扶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投融資政策、土地供應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到2020年,形成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用品、老年健康服務、老年體育健身、老年文化娛樂、老年金融服務、老年旅游等為主的領域,明確老齡產業市場開放范圍方式;民政部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的實施意見,以及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產業市場,并提出更多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老齡產業市場開放政策不斷深入。
2015年,民政部、發改委等10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主體,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在相關政策大力扶持和政府強力推動下,出現了新一輪民間資本養老投資,現在全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有了改善;養老服務和產品有所豐富,老齡產業市場正在從政府主辦向政府主導、多元主體參與轉變。
2016年,深改組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突出強調增加老齡產業市場的發展動力:即形成對養老服務供給主體降門檻、減負擔、增激勵、給支持的政策發展進程和藍圖。我國老齡產業市場進入開放、治理的新發展階段。
本文通過對國家近20年以來涉及老齡產業的政策法律梳理分析,還發現和歸納出現有相關法律法規制度框架內與老齡產業有關的政策,其漸進的開放、治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老齡產業市場特點。國家對于養老服務業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明確三種養老模式(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發展定位,這是我國老齡產業市場開放發展的主脈絡。
二是建立老齡產業市場、老齡服務標準化。在國家公布政策具體指導意見與實施細則方面,是逐漸公布了建設養老服務基礎通用標準、服務技能標準、服務機構管理標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標準、老年產品用品標準,因為逐漸建立標準化體系有利于整個老齡產業市場的有序發展。
三是體現政府提供政策的循序漸進制度安排。政府從提供養老產品,轉變到逐漸提供政策來引入民營、民間資本;再到全面開放養老服務市場的循序開放過程。
我國老齡產業市場的法律法規等也經歷了從無到有、不斷健全的漸進發展過程,當今老齡化社會,對老齡、老齡問題、老齡產業市場應當建設政策法律法規體系。當前國內老齡產業市場處于發展初期,需要制定與健全一套系統的政策法律保障體系,實現老齡產業依法治理。
(2)老齡產業市場依法治理原則
依法治理是國家的大政方針,依法治理是現代化治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現代化首先是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是老齡產業市場有效運行需要,是老齡事業有效開展需要。全面開放的老齡產業市場,尤其是養老服務全面開放,必須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實現老齡產業市場的依法治理。
我國老齡產業市場存在以下主要現象:①老齡產業市場進入和退出機制不清,缺乏成熟運作模式,投入資金受到干預制約;②老齡產業市場中政府作用特殊,其在老齡產業市場開放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提供等方面作用很大;③現階段的老齡產業市場尚處發展初期,老齡產業市場法律內容散見于《老年人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制度有待于完善。需要依法治理。
老齡產業市場依法治理,在于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戰略,通過完善、健全的養老法律制度保障老齡產業市場有序、循序開放發展。其一,老齡產業市場開放發展需要有法律可循,將法律和政策落到實處,使得老齡產業市場開放發展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其二,涉及老齡產業市場開放,通過主導目標、戰略制定即政府負責總體方向設計,推動老齡產業經濟增長與社會行動,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起主導作用。政策法律是老齡事業發展準則和保障。在新發展階段,老齡產業市場應當以需求為導向或著眼于老年人實際需求,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做到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落地,社會政策要托底,法律要對政策落實進行保障,形成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的老齡產業市場法律體系。
本文將老齡產業市場的循序開放與依法治理的方法進路,主要概括為以下基本路線圖:
認識老齡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基礎、全局、長遠影響,形成和落實老齡產業市場循序開放與依法治理的問題意識和解決方法。

制定老齡產業市場發展政策,如制定長期規劃、具體規劃、優惠政策等,有利于開放發展,發達國家經驗表明,老齡產業市場發展過程需要發揮政策作用,如政府具體的扶持政策能夠解決老齡產業市場發展中資金短缺、資源分散問題。
加強監督完善社會保障,主要針對老齡產業市場的準入資質要求、企業行為規范、質量管理標準、退出機制、檢查監督以及相應處罰。同時,政府對社會保障還要進行兜底。
老齡需求具有多層次、多樣性特點,老齡產業市場也要有不同層次提供方式,老齡產業市場不斷趨向多元化,老齡產業市場體系需要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需要多層次體系建構。
通過法律保障尤其是堅持立法,是發達國家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基本經驗,先期進入老齡社會的發達國家普遍有完備的老齡法治體系。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時期,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地位更突出、作用更重要。老齡產業市場依法治理要更注重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首先,從國家憲法層面進一步豐富充實老齡產業市場循序開放的依法治理內容,強化老年人基本權利的憲法保障。其次,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主要依據,加快制定配套實施規定,形成老齡產業市場依法治理體系,為積極應對老齡化提供法治保障。
綜上所述,可作以下總結:1.老齡產業市場本身應當作為整體問題來研究其開放、治理,而依一般產業市場規律,它應是開放發展的。2.這種開放發展還有兩個內在需要:一是老齡產業市場開放需要遵循秩序、有規則開放;二是老齡產業市場治理需要有法可依、依法治理。3.老齡產業市場資源配置起決定作用的同時,由于老齡產業市場的特殊經濟特征,需要強調老齡產業市場循序開放,進而有制度可循,有政策保底,有機制保障,有機構監督,逐步、逐漸、逐層級有序推進老齡產業市場發展。
[1][5]任際.老齡化新趨勢及應對:國際化與多元治理[J].遼寧大學學報,201(5).
[2]引自任際教授授課中提出的觀點.
[3]關于老齡、產業、老齡產業、老齡產業市場特征,所引用的是任際教授在授課時提出的觀點.
[4]具體可見:陸杰華.人口與發展研究的內涵思考[J].中國人口報,2001(3);陳叔紅.養老服務與產業發展[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郭正模.我國老齡產業特點分析與統計途徑探討[J].決策咨詢,2013:(3);吳玉韶.對老齡產業幾個基本問題的認識[J].老齡科學研究,201(1);烏丹星.老年產業概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張巖松.老齡產業發展對策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6]任際.財政法理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85.
Aging Industry Marketand Its Sequential Opening and Governance by Law
Cao Qi
Inthenewstageofdevelopment,takingagingindustrymarketasthewholeproblemis innovativethinkingofthe “comprehensiveresponsetoaging”.Itisthenewhorizonof 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onaging.Theagingindustrymarketprovidesproductsandservices,with certaincharacteristicsofwelfare,whichisdifferentfromconventionalmeaningofmarketform.Inthe newdevelopmentofsocialpractice,theagingindustrymarkethasavarietyofcomplexand specialperformances.Weshouldtakenewapproacheswhenstudyingagingissues——consideringaging industrymarketinitsentiretyinsteadoffragmentatio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aging,aging industry market,sequential opening,governance by Law
C913.6
A
1003-6547(2017)08-0081-09
老齡化是具有多元結構與綜合性的社會現象,即它是數字結構內容和社會結構內容的老齡問題變化過程,這一過程達到一定數字規模和一定社會影響規模即達到老齡化,老齡化不僅是數字老齡化,而且是社會老齡化。〔1〕根據全國老齡委預測,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比例的28%,隨著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比例增加,其對社會經濟帶來諸多挑戰。適應這一發展趨勢,老齡產業市場應當有新的變化發展。黨的十八大以及國家“十三五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明確對老齡事業提出積極戰略,這對老齡產業市場開放、治理具有指導意義。老齡產業市場循序開放與依法治理,正是落實這一戰略的原則方法,在新發展階段老齡化趨向中,應成為老齡產業市場開放、治理重心和原則。
一、解析老齡產業市場
本文認為應當將老齡產業市場作為整體問題,老齡產業市場并不同于傳統意義的一般、單行業的產業部門,老齡產業市場變化與發展受到老齡化社會結構內容的影響,它既有數字表現,如年齡、年齡要求、年齡比例等,也有社會表現,如就業、就醫等社會變化內容影響。老年人口快速增長,不斷提高老年人對政府、對市場、對社會的需求,也不斷改變社會其他人員對政府、對市場、對社會的需求,因為老年人需求含有社會其他成員的共同需求,也有老年人特殊需求,這種特殊需求涉及日常消費、生活保障、醫療保健以及休閑娛樂等各個方面,因而影響和推動老齡產業市場產生與發展。
本文系“關于遼寧省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曹薺,遼寧大學中國老齡政策與法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
責任編輯:嚴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