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林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31日發布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經濟持續活躍,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得益于中國更樂觀的增長預期推動,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2017年和2018年的增長前景均被上調0.1個百分點。但IMF同時警告稱,眾多國家經濟增長仍然疲軟,應對風險能力弱,而中國應繼續降低對信貸的依賴。
增長預期超過印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10月31日聯合發布《世界與中國經濟展望報告》。報告顯示,IMF預計中國2017年增長速度為6.8%。該機構10月10日曾將印度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從先前的7.2%下調至6.7%,中國因此超過印度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而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前三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分別為6.9%、6.9%和6.8%,實現IMF預計的全年6.8%全年增速問題并不大。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向《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目前,中國經濟運行軌跡表現出相對平穩的特征越來越明顯,已經基本擺脫去年以來大幅下行的發展態勢,增速基本在6.7%至6.9%的區間波動,與IMF的預測相吻合,預示著中國經濟筑底企穩逐步顯現。
內外因素全都給力
IMF在報告中解釋說,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反映了中國經濟2017年上半年的強勢增長及更加旺盛的外部需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副代表張龍梅表示,“今年全球同步復蘇,拉動了中國出口;此外,中國的供給側改革取得進展,從外向型增長到消費拉動模式的再平衡已有所進展。”
但張龍梅在發言中也表示,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債務問題應該保持警惕。據路透社11月1日報道,張龍梅認為,中國經濟未來的核心問題依然是對債務的過度依賴,未來還需繼續進行結構性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認為,本質上中國轉型面臨的更深層挑戰是結構性的,包括巨額國民儲蓄,龐大并在擴張的國有企業,金融部門的復雜性和脆弱性,高企的企業債務。
政府管控規避風險
對于IMF報告中提及的中國信貸依賴問題,邱曉華認為,中國目前確實面臨著這樣的問題,“但同時不可否認中國政府在資產管控方面的能力、能量也還是處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從土地、金融到高端人才,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政府相比較,都有完全不同的管控力,這一點是國際專家、國際組織有時會忽視的?!鼻駮匀A認為,一定階段、一定時期,中國政府完全有能力動員這一種管控的優勢,去化解經濟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它的這一種能力是不用懷疑的。”
邱曉華分析說,中國經濟增長未來將始終保持平穩,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債務的增長方式也將一去不復返,逐步進入以高質量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新周期?!皬恼恼邅砜?,注意力正在更多的關注中國經濟面臨的中長期發展問題。著力去解決避免系統性的財政金融風險、環境污染、貧困人口脫貧以及收入合理分配等問題?!?/p>
張龍梅在發言中也表示,目前全球經濟復蘇、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向上調整,這是中國推動改革、實現經濟長期增長的好時機。張龍梅建議中國經濟在財政政策微調之外,更多采取與結構性調整相關的政策來更好地實現經濟再平衡?!?/p>